鼎尖教案高中语文15将进酒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第五册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735002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鼎尖教案高中语文15将进酒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第五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鼎尖教案高中语文15将进酒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第五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鼎尖教案高中语文15将进酒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第五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鼎尖教案高中语文15将进酒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第五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鼎尖教案高中语文15将进酒备课资料大纲人教版第五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资料为共享资料 来自网络 如有相似概不负责备课资料一、李白与唐代诗歌的精神特质若要给李白来画个像,非写意笔法不能显其神貌,白描则不可。铺七尺长卷,笔落酣情,非一气呵成不能现其风采,气韵顿挫则不可。惟其超拔飘逸与雄奇豪迈,方能称之“谪仙人”,他用手中如椽巨笔奏响了唐代诗歌的最强音,若闻天籁,令人思之,慕之,拜之,神往之,倾倒之。他选择了众星璀璨的“诗唐”,非但没有淹没于群星交会的辉煌,反而成为众星争辉中的焦点。在他身上,浓缩了唐代诗歌的精神特质。“李白”二字,真是叫人心潮澎湃,难以平复,只觉有一股热流在身躯中滚动,直至头脑昏眩仍无法抑止,于是只能听任在激情中感受诗的王朝古老而又至今生机勃勃的生

2、命律动,在亢奋中朝拜宛若天人的李太白,情之所动处难免言有偏颇,但情真意切方能尽我所言。唐代诗歌有着独具魅力的时代风格与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浓郁的激情,不息的生命力,崭新的生活体验,以壮阔为美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唐代诗歌与其他朝代诗歌相区别的特色。唐代诗人们以王者的姿态开辟出异彩纷呈的块块疆土,这样一个时代培育出来的人物,或者说,出现于这样一个时代的天才,往往是极其富有魅力的。李白的魅力便是那么的动人,像具有不可思议的魔法。他以一种震撼的力量征服了当时的以及后世许许多多代读者的心。贺知章在长安初次遇到李白,诵蜀道难,呼之为“谪仙人”,解下腰佩

3、金龟换酒与之畅饮同欢;杜甫在赴长安应试途中与李白相遇,竟然放弃考试,跟随李白漫游了许多地方,别后仍念念不忘,赞之曰“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还有一个叫魏万的人,为了一睹李白的风采,从嵩宋出发追寻李白几千里,终于广陵相会,言李白诗曰“鬼出神入”。李白的魅力,既是属于他个人的,又是属于那个时代的,至于李白被汪伦“千里酒家,百里桃林”的文字游戏所骗应邀,临别却仍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与踏歌相送的汪伦,更可以看出唐人所普遍具有的浪漫气质。只有辉煌的时代,才能为辉煌的人物提供张扬个性的条件。李白的诗里洋溢着一股涵盖天地的雄浑之气。“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种博大壮阔的情怀可

4、以说是唐代诗歌的基调。庄子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以盛大为美似乎已成为唐代诗人创作精神中的支柱。或儒或道或侠或禅,种种表现之下,有一个基点,那就是诗人们内心中无比崇高的对壮美的向往。无论是理性冷静的儒学家,还是超脱凡俗的道学家,无论是豪迈勇武的仗剑侠士,还是玄而又玄的带发禅师,一旦出现在唐代这个特殊的历史舞台上,就全都不可避免的固执起来,他们可以在自己的诗歌中摒弃某一种风格,如儒家没有道家的“无为”思想,侠客没有禅师的出世之心,可是却不能违背这个时代如此统一的审美观。这样一种环境所造就的诗人,笔下自会大气,千载之下仍能令懦者勇,弱者壮。他们并不是没有愁,李白就经常把愁字挂在嘴边。“白发三千丈

5、,缘愁似个长”“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但只要将李白的愁与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比一比,就会觉得李白愁得有力,愁得健康,愁得有气派。“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是一种豪情万丈的愁,愁中自有一股浩然之气,愁中自有一段唐人风流。正是这种俯仰天地的慷慨大气之情怀,形成了唐代诗人共有的一种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与气质风貌。“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日出入行)“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李白的眼光简直可以说是凌驾于

6、寰宇之上的,他的心胸能容纳整个宇宙,并且以这种气魄看待社会与人生。正如皮日休所说,李白是“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刘枣强碑)李白以及他那个时代的诗人们把建功立业、实现理想抱负作为一生追求的目标。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是当时社会氛围中的主旋律。社会政治与诗歌文学融会到了一起。李白抱着宏伟的抱负,欲“济苍生”“安社稷”“使寰宇大定,海县清一”,然后悄然隐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功成名遂身退”成了李白为首的唐代诗人们共同向往的理想人生模式。在他们的诗歌中,这种倾向是毫不隐讳、显而易见的。最具典型意义的是李白的古风其十:“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

7、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这简直就是一份人生理想的宣言书。虽然李白的一生在政治上只有短暂的辉煌,但却从没有放弃过他的雄心壮志与理想抱负。以至于六十一岁时还请求参加李光弼的军队,去讨伐安史叛军。其实他能不试而举并名动君主,在旁人看来似乎是“平步青云”,虽只是个无实权的“供奉翰林”,但足以显亲扬名了。李白却在朝廷的生活中体味到了官场的复杂,直至“五噫出西京”。与其说政治上的失意委屈了一个李白,不如说是成就了一个文学上的李白。作为唐代的灵魂,他已经超越了世俗对文学、政治、经济等等的划分,他的具体的人生道路,或是布衣或是卿相,或是文人或是将军,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他留下的是一个独立

8、的人格形象,足以光耀千秋,泽被后世,这已经够了。唐代的时代画卷中有不少同类的形象,他们共同铸造了唐代精神的灵魂。唐代诗歌之所以气象万千,在于唐代政治的开明与开放。一旦政治对思想的禁锢和束缚减弱,社会环境宽松,那么人的思想就会自由起来。不但是个人的思想没有了箍,各种流派的思想的交流也更加自由与深入,最后互相的渗透同化,这种情况表现在诗歌创作方面就是丰富多彩,表现在人的个性方面就是博大精深。在李白的身上,就兼备了儒道侠禅各家的特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儒家的傲岸坚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道者的避俗离浊;“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侠者的任性狷狂;“举杯邀

9、明月,对影成三人”,禅者的玄思独绝。真是难以想像,在一个人的身上,怎能呈现出如此丰富的景观,且并不是流于表面,而是从心灵深处透出来的一种融合万物,顺应自然的美。也许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也或多或少的受着各种流派的影响,各种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交锋,有的被杀死,更多的是在冲突中走向融合。或者说,根本不存在各种思想流派的分别,他们本来就是构成人的整个思想的各个零件,就像万物组成了世界的自然和谐。人为的硬生生的割裂并不是一种客观的态度。所以说,李白的思想不胜在多样而胜在健全,唐代诗歌的精神特质不胜在丰富而胜在完整。李白生在唐代,幸矣;唐代拥有李白,甚幸矣。用余光中的寻李白作为这次对唐代与李白的激情巡礼的结语

10、是再合适不过了:“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二、 李白和岑勋、元丹丘的友谊岑勋生平不详。李白在送岑征君归鸣皋山诗中称他是“相门子”,但文献上没有记载。李白的同代人岑参有“吾门三相”之说,这里或许是诗人有意附会以抬高他的身价。后来隐居鸣皋山。河南通志说此山在嵩县东北50里。元丹丘是当时著名的隐士。李白和他的交往很深,在李太白全集中写给他的诗多达11首。从“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闻丹丘子营石门幽居)来看,两人曾共同隐居过一段时间。嵩阳,即嵩山之阳,这正是元丹丘的主要隐居地。从李白诗中可以看出,他又常到别处去隐居或修炼。例如,“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

11、丹丘生。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说明他在西岳华山修炼过;从“疑是天边十二峰,飞入君家彩屏里”(观元丹丘坐巫山屏风)可以看出他还到过四川。李、岑、元三人相聚饮酒之事,在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诗中有生动的记载。全诗如下:黄鹤东南来,寄书写心曲。倚松开其缄,忆我肠断续。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宵。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蹇余未相知,茫茫绿云垂。俄然素书及,解此长渴饥。策马望山月,途穷造墀。喜兹一会面,若睹琼树枝。忆君我远来,我欢方速至。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我情既不浅,君意方亦深。相知两相得,一顾轻千金。且向山客笑,与君论素心。将进酒

12、很可能就是这次酒宴上的祝酒辞。三、诗中典故简介1.三百杯世说新语卷二文学第四注文云:“袁绍辟(,征召)玄(即郑康成),及去,饯之东城。欲玄必醉,会者三百余人,皆离席奉觞(敬酒),自旦及暮,度玄饮三百余杯,而温克(喝醉了还能自加克制,保持温和恭敬的态度)之容,终日无怠。”2.曹植简介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建安十六年(211),封平原侯;十九年(214)徒封临淄侯。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曹操)大怒。由是植宠益衰。文帝(曹丕)即王位,植与诸侯并就国(离开京城

13、去自己的封地)。黄初(曹丕年号)二年(221)贬爵安乡侯,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太和(明帝曹年号)二年(228),上疏求自试。六年(232)二月,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引自陈寿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有删节)3.五花马有两种说法:(1)马的毛色成五花纹。杜甫高都护骢马行中描绘过这种马的外观:“腕促蹄高如踣(踏之义)铁,交河几蹴曾(同“层”)冰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杜阳杂编说唐代宗御马身上有九种花纹,叫“九花虬”,也是以毛色命名。(2)剪马鬣为五瓣。后人从当时著名画

14、家的作品中见到“三花马”,乃是剪马鬣为三瓣;白居易又有“凤笺裁五色,马鬣剪三花”这样的诗句,以此推知。四、杜甫诗中关于李白饮酒的描写1.“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2.“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不见)3.“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五、古人评将进酒此篇虽似任达放浪,然太白素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亦自慰解之词耳。JY(萧士贇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此其所长。(严羽评本李太白诗集)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杜甫不见)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