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表形态的塑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品学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734507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表形态的塑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品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表形态的塑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品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表形态的塑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品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表形态的塑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品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表形态的塑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品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表形态的塑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品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表形态的塑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品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地表形态的塑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精品学案【单元知识网络】【单元强化训练】一、选择题(2010淄博模拟)读下图,完成13题。1图中所示的区域,应是 ()A冲积平原 B河谷平原 C流域 D低地2形成该区域的作用,主要是 ()A地质作用 B内力作用 C外力作用 D流水作用3图中字母N表示的地理事象是 ()A分水岭 B山脊 C刃脊 D等高线图11是我国西南某地地形和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45题。4.当地岩石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它们最可能属于 A.侵入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5.该地区河谷地带比较开阔,主要成因是A.背斜顶部受张力破碎,流水侵蚀作用形成B

2、.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 C.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D.岩层断裂上升,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图7图6读图6和图7所示的两种地貌,回答67题6 图6和7所示地貌名称分别为A三角洲 B冲积扇 CU形谷 D沙丘7两图所示地貌,其形成地理环境的特征主要是:A图6所示地貌分布在山区河流出山口的位置,水土资源丰富 B图7所示地貌分布在气候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C图6所示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D图7所示地貌主要是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当地主导风向是西北风(2010盐城二调)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89题。8.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 B大气污染C森林破坏 D温室效

3、应9.此图体现了区域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C开放性 D同一性读右图,完成10-11题。10.全球雪线高度呈现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的规律,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蒸发 D地形11.雪线在南北纬60附近地区分布差异悬殊,是因为:A降水量的差异 B洋流影响的差异 C植被分布的差异 D海陆分布的差异下面两图中,图甲为从雅加达经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回答12-14题。12.A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 B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 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13.图乙中,大陆东部和西

4、部沿岸地区都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是: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气候14.在图乙中,D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人类活动会导致某些自然要素的变化,进而带动其它要素的变化,其中水是比较容易受人类干扰的自然要素。读下图完成15题。 修建水库 蒸腾加强湖泊周围降水增多 15.图中I、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 土壤水增多 库区蒸发量增大 植被覆盖率增大A. B. C. D. 二、综合题16读下面某地区地质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1

5、2分)(1)从地形判断a与c为_ ,b与d为_;从地质构造判断a为_ , c为_。c、d处地形的形成原因为_ 。(2)图中侵入岩体表示的岩浆侵入的地质时代在_纪。(3)图中白垩纪岩层中可形成的变质岩是_ _。(4)b、d两处相比,地表比较缺水的是_ _,原因是_ _。(5)b、c两处开采地下水较为方便的是_ _,理由是_ _。17我国的黄土高原,根据历史记载,那里过去不仅有肥沃的草原,而且有茂密的森林。大量的野生生物在那里繁衍、栖息。然而经过几年年的掠夺式开发,滥伐森林,超载放牧,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因而造成了现在一片荒山秃岭,水土严重流失。据此变化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图15(1)土地

6、资源从性质分属于 资源,农业文明时期,土地的 和质量十分重要,工业文明时期,土地的价值主要由土地的 和 来决定。(2)由于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在近几百年来不断恶化,说明自然资源具有 的特点,因此在利用自然资源时要 。(3)图15表示发生在这地区某些地方由于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而引起的相互关联现象,图中各项是其中的一些中间环节,按因果关系将图中的代码分别填入各项前的括号内(每个代码限填一次):( i 或j )土地生产力下降;生存条件恶化( )劳动生产率低,需要增加劳动力;社会保险不完善,需要多养子女以保证老有所养( )将森林开辟为耕地以增加粮食生产;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 )人均资源减少

7、;人均收入减少( )当前的自下而上需要压倒长远的环境保护;教育落后,环境意识薄弱18.下图为我国40N附近的剖面图,读图回答。 (1)图中丙、丁所代表的地形区分别是 、 。 (2)图中所示地形区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请你根据图示信息在下图括号中填出各地区主导外力作用类型。 (3)简要说明图示区域自然景观的空间变化规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2.D 3.A 4.B 5.C 6.BD 7.AD 8.C 9.A 10.A 11.D 12.D 13.D 14.C 15.D二、综合题:16.(1)山地 谷地 背斜 向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容

8、易被侵蚀而成山地。(2)白垩纪。(3)大理岩 (4)D 此地为石灰岩地区,地下多溶洞和地下河。(5)b 隔水层较薄,地下水埋藏较浅。17.(1)可再生 数量 用途和区位 (2)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因地制宜 (3)依次为:a或b ,e或f ,c或d, h或g 18. 【解析】图示为我国40N附近的剖面图,自东向西丁为华北平原,丙为黄土高原,乙为阿拉善高原;由于降水自东向西减少,表现为景观上的差异为森林、草原、沙漠和戈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各地形区的外力作用自西向东为风力的侵蚀,风力的堆积和流水的侵蚀,流水的堆积。【答案】(1)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 (2)风力侵蚀作用 风力沉积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流水沉积作用 (3)自东向西:森林草原沙漠戈壁,反映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