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10--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汇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734295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练习题10--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练习题10--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练习题10--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练习题10--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练习题10--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练习题10--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练习题10--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汇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习题10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练习题读下图,完成12题。1图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 B C D2下列选项中,与形成图所示的上大下小的特殊地貌不相关的是()A岩性的软硬 B河流的水量大小C地表松散碎屑的多少 D风力大小和风向当地时间2014年11月22日, 墨西哥科利马火山喷发,形成数千米高烟柱。图甲表示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序号表示地质作用;图乙为某种地貌景观照片。读图完成34题。3图甲中的序号可以表示墨西哥火山喷发的是()A B C D4与图乙中地貌景观成因类似的地质作用是()A B C D5山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

2、形成的。新疆南部是我国重要的山玉产区,图甲中能表示山玉的是()Aa Bb Cc Dd青岛的崂山形成于燕山造山运动时期,山海相连,雄伟壮观。崂山的山脉主要以花岗岩为主,花岗岩地貌景观独具特色,山体呈垂直节理发育,球状风化明显。结合下面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回答67题。6关于花岗岩球状风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B属于图中环节表示的地质作用C属于内力作用 D属于外力作用7图中各数字和字母代表的地质作用及岩石,属于崂山花岗岩和变质作用的编号分别是()AB和 BA和 CB和 DA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上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8 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

3、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 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 是三地海岸的()A地貌形态 B泥沙沉积量C河网密度 D抗侵蚀能力9下图为温带某景区导游图。在图示景区的主要自然景观中()A峡谷由河流下切塑造而成B河流补给主要靠冰雪融水C瀑布的落差受径流量控制D湖泊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10下列岩石中,有可能找到化石的一组是()A花岗石、玄武岩B石灰岩、砂岩C石英岩、大理岩 D大理岩、石灰岩营造地貌的力量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据此回答1113题。11关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力作用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太阳能B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也属于外力作用C内力作用的进行十

4、分缓慢,不易被人们所察觉D地表形态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12关于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是流水堆积而形成的B“U”型谷是风化作用形成的C冰川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D我国南海诸岛是流水堆积而形成的13下列有关外力作用与地貌搭配正确的是()A风化作用冰斗、“U”型谷B侵蚀作用沙滩海岸C搬运作用沙丘、戈壁D堆积作用河口三角洲读“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相互作用关系图”回答1415题。14表示搬运作用的是()ABC D15表示固结成岩作用的是()A BC D下图是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16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A岩石有风化裂隙B岩石中含有化石C岩

5、石具有层理构造 D岩石具有可溶性17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侵蚀作用 B化学沉积作用C化学溶蚀作用 D风力侵蚀作用18为避免渤海面积在泥沙淤积和人工填海作用下越来越小,乃至最终消失,近来有专家提议让黄河改道“回家”入黄海。黄河甲河段形成“地上河”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的堆积作用 B冰川的搬运作用C流水的侵蚀作用 D风力的堆积作用19、下图河流中三个不同位置与三幅河流断面图及外力作用形式对应正确的是( )Aa侵蚀作用为主 Bc搬运作用为主Cb沉积作用为主 D c搬运作用为主读“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2021题。20上图所表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B

6、C D.21图中所示地质构造可能形成的地貌是 A褶皱山 B风蚀地貌 C河口三角洲 D.高地或谷地读图,完成22、23题。22.图中的岩石属于良好建筑材料的有( ) A B C D23对于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P处岩层受挤压隆起成山 B.Q处岩层因岩浆活动拱起C.处岩石的年代比Q处老 D.岩石的形成属外力作用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考察并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及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24、25题。24.形成图中西北部地区地貌景观的主导因素是( )A.风化作用 B.地壳运动 C.流水侵蚀 D.流水搬运25.在野外,研究小组利用目视估算法估测地形高度。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地估测出山的海拔高度 B

7、.在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C.在地估测出山谷的相对深度 D.在地估测出谷底的海拔高度26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读图,回答2728题。27图中甲地反映的地形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塔里木盆地28影响图中地形发育的主要外力是()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流水沉积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回答78题。29引起图中海岸变迁的主要作用可能是()A海浪侵蚀 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 D冰川刨蚀30图中

8、海岸最不可能见到的地貌是()A三角洲 B海滩C沙丘 D沙洲31海南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假期时间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下图是他们绘制的“地貌景观素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地貌名称。甲_,丁_,戊_。(2)学生A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海南的三亚进行的,他绘制的最有可能是图_,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3)学生B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学生B绘制的是图_,图中显示的主要地貌有_和_。(4)关于丁、戊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丁是流水堆积地貌,戊是风力侵蚀地貌B丁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地区,戊地貌多分布在湿润地区C戊地貌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

9、为散居、流动性村落D丁地貌所在气候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5)下列成语本意与其所表现的外力作用相对应的是()A积沙成滩固结成岩作用B水滴石穿侵蚀作用C泥沙俱下搬运和堆积作用D山崩地裂风化作用 参考答案第1题,图中所代表的是我国四种典型的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其中代表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代表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代表沙漠中最为常见的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代表干旱地区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第2题,风蚀蘑菇往往是由于气候干旱,风力强劲,风力吹扬地表的沙尘对岩石打击、磨蚀而成,其形态也可能与岩石的上硬下软有关。但与河流水量大小无关。1.D2.B第3题,从图

10、中可以看出表示岩浆的喷出,可以形成火山。第4题,图乙中地貌景观为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山前冲积扇,图甲中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第5题,由山玉“是海洋时期白云石大理岩遇岩浆热液作用而形成的”可知,山玉属于变质岩,图甲中a为侵入型岩浆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答案3.B4.B5.D笫6题,风化作用属于外力作用,能量源于地球外部,主要为太阳辐射能。第7题,分析图示可知,A为岩浆岩,B为变质岩,为高温熔化,为冷却凝固,为外力作用,为变质作用。答案:6.D7.D8解析由文字材料可知,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由图可知三地均位于河口附近,流水沉积作用明显;故海岸线的进退主要

11、受泥沙沉积量的影响。答案B9答案A10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典型沉积岩的识记及沉积岩特征的了解,难度不大。化石只存在于沉积岩中,题中花岗岩、玄武岩属于岩浆岩,石英岩、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故B项正确。第11题,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人类活动并非自然作用,因而不属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中有的进行得很快,如火山爆发、地震等,有的则进行得极其缓慢,如地壳运动。第12题,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而成的,“U”型谷是由冰川侵蚀而成的,我国南海诸岛多为珊瑚岛,是由珊瑚遗体堆积而成的。第13题,冰斗、“U”型谷属侵蚀地貌,沙滩是堆积地貌,戈壁是风力侵蚀地貌,沙丘是风积地貌。答案:

12、11.D12.C13.D14答案:C15解析:选D。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相互关联,并且可以循环往复,其中为过程的结束,为新一轮作用的开始,因此,为固结成岩,为搬运,为沉积。16答案:D17解析:选B。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这样才能形成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碳酸氢钙溶液分解成碳酸钙形成的,它属于化学沉积作用,其方程式为Ca(HCO3)2=CaCO3H2OCO2。18解析:选A。黄河在进入山东后,在甲河段因地势平坦,水流缓慢,泥沙不断淤积,从而使河床抬升,逐渐形成“地上河”。19-25 BADDDBC26【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岩层的形成与内外力作

13、用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岩层首先形成,然后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接着发生了沉积形成沉积岩I,又发生了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伴随着发生的地质作用是(甲褶皱形成后)上升运动(外力侵蚀)下降运动(沉积)岩浆侵入(花岗岩形成)。【答案】D27该地地形主要分为三大类,即高原、山区和平原;图中显示了喀斯特地貌区的典型地貌溶洞、地下河;溶洞、地下河均是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答案:27.B28.A29解析:图中显示,从15世纪到20世纪期间,该大陆海岸线逐渐向西推移,且众多岛屿逐渐相连,此为流水沉积(堆积)作用而形成。选项B正确。答案:B30解析:沙丘出现在沙漠地区,不可能在海岸见到。答案:C31答案:(1)风蚀蘑菇河口三角洲沙丘(2)乙海水侵蚀作用(3)丙角峰“U”型谷冰斗刃脊(答出两个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