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9讲 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 含解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733487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9讲 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品]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9讲 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品]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9讲 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品]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9讲 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品]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9讲 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9讲 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优化探究历史人教版练习:第十一单元 第29讲 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 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学年精品历史备考资料一、选择题11521年,在沃尔姆斯帝国议会上,路德引用圣经宣称:“今天的基督福音仍然与古代一样引起纷争与动乱。这是上帝福音的特点,是早已预定的。耶稣基督曾经说过,我来并不是让人间享太平,而是动刀兵。”路德这番言论意在()A谴责德国教派林立纷争不断B强调基督教蕴含着反抗精神C赞赏帝国议会保障了普选权D激励新教徒应做上帝的逆子解析: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谴责德国教派林立纷争不断,故A项错误;据材料“今天的基督福音纷争与动乱而是动刀兵”可知路德强调基督教蕴含着反抗精神,以此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赞赏帝国议会保障了普选权,故C项错误;依据“引用圣经”“耶

2、稣基督曾经说过”可知依然顺从上帝,并非激励新教徒应做上帝的逆子,故D项错误。答案:B2马丁路德认为:“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券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该主张的直接目的是()A推动宗教信仰自由B否定教会权威C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D传播无神论思想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认为天主教会宣称购买“赎罪券”即可免罪的说法是不符合基督教教义的,即反对天主教会用兜售“赎罪券”方式进行掠夺,故C项正确。答案:C3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地接受起来。所谓“因信称义”,就是内心真诚,外在不论

3、,只要内心信仰上帝,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接受”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渴望得到上帝的救赎B其符合基督教的信仰原则C马丁路德的积极倡导D其蕴含了自由主义精神解析: “因信称义”体现了人的价值,摆脱了对教会的依赖,蕴含了自由主义精神,这才是人们“真正接受”它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答案:D4学者钱乘旦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直接后果并不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恰恰相反,16、17世纪的欧洲正是由于新教的出现才使得宗教情绪变得更为强烈。”其依据在于新教()A排斥世俗生活B对人的束缚更严苛C主张信仰自由D加剧宗教信仰狂热解析:传统的天主教实行禁欲主义,排斥世俗生活,不是新

4、教,故A项错误;新教主体上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自由的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信仰自由的信息,故C项错误;因为新教基本上都主张信仰得救和圣经是唯一权威,在事实上让更多的人摆脱了教会权威的干涉,宗教信仰狂热加剧,故D项正确。答案:D5“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对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A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B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C在不同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D构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解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并没有改变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A项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弱化了天主教会的

5、世俗权威, B项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和宗教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C项正确;构想资本主义社会政治架构的是启蒙运动,D项错误。答案:C6牛顿发现的宇宙的法则,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是一架按照自然法则运行的庞大的机械装置,它可以靠观察、实验、测量及计算被人们所认识。由此类推,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材料反映了()A人类主体地位得以确立B启蒙运动催生了近代科技革命C牛顿最早提出理性主义D自然科学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发生解析:材料强调既然自然界有统一的规律、法则,那么人类社会的法则也可依靠人的理性被发现,体现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对启蒙运动的促进作用,D项正确。康德的理

6、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主体地位,材料体现不出,A项错误;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C项说法错误。答案:D7学者杨晓东认为:“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A指导应该怎样思考B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C自主开拓精神家园D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解析:从“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可知“启蒙”不是指导人们怎样思考,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体现不出彰显人性,故B项错误;从“而是启发人说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可知“启蒙”是要求人运用理智自主思考,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

7、,故D项错误。答案:C8伏尔泰在认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并根据牛顿的科学原理解释物质世界。他的宗教观是自然神论,主张上帝就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这说明伏尔泰()A在认识与宗教上坚持理性原则B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C认为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D认为宗教信仰与科学截然对立解析:本题考查伏尔泰的思想。结合伏尔泰对待自然科学和宗教的态度可知他的思想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核心特点理性主义,A项正确。材料只指出了伏尔泰对上帝的态度,B项说法错误,排除;C、D两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答案:A91649年1月,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审判中被控诉为“对本届议会及其所代表的人民发动了叛逆邪恶的

8、战争”。查理一世拒绝答复这些指控,并在法庭上辩护道:“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启蒙思想中与查理一世辩词直接对立的是()A天赋人权 B社会契约C权力分立D自由平等解析:天赋人权是指上天赋予每个公民自然的权利,这与材料中国王权力来源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中查理一世的辩护词“我是你们的国王,你们法定的国王!我拥有上帝对我的委任”说明查理一世主张“君权神授”,启蒙思想家否定“君权神授”,认为统治者权力来自于他与人民签订的社会契约,故B项正确;权力分立、自由平等均与材料中国王权力来源无关,故C、D两项错误。答案:B10康德说,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

9、了的时代?”那么回答就是:“并不是,但确实是在一个启蒙的时代。”康德意在说明()A人的主体地位并未真正确立B启蒙运动会一直延续C人的社会价值没有得到认可D理性是启蒙时代的核心解析:根据康德说的话可知倡导人的主体地位的启蒙并未完成,所以这意味着人的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启蒙时代已经来到,但是人尚未实现启蒙,启蒙运动是否一直延续,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中康德肯定启蒙时代的存在,故人的社会价值是得到认可的,故C项错误;理性是启蒙时代的核心这种提法是正确的,但是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11从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道德有

10、限理论,这些观点()A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B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C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D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的主张,这些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体现,不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故A项错误;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从不同角度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因此构成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出的三权分立、人民主权为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基本的运作模式,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德治的要求,故D项错误。答案:B12但丁在论世界帝国书中指出,公民不为他们的代表而存在,百姓也不为他们的国王而存在;相反,代表倒是为公民而存在,国王也是为百姓而存在。材

11、料反映出但丁()A鼓励公民追求生存自由B重视公民的政治权利C驳斥了“民贵君轻”思想D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权利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但丁认为,公民不为他们的代表而存在,代表为公民而存在,这反映出但丁重视公民的政治权利,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鼓励公民追求生存自由,故A项排除;C项明显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权利,故D项排除。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

12、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依据材料,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2)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解析:(1)考查对明末清初的民主思想与西方近代启蒙思想的异同的理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相同点:批判的对象和内容:君主专制;方法:分权;核心:民主。不同点:经济基础:中国是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西方是资本主义经济;影响:中国并未形

13、成广泛的社会思潮,西方则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实质:中国是地主阶级士大夫等少数人的主张,西方则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蓝图。(2)考查对明末清初民主思想的局限性和西方启蒙思想产生的进步性的理解。可以从明末清初民主思想产生于落后的经济基础、传统思想束缚阶级的局限性考虑;西方启蒙思想可以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构建、思想解放潮流加以归纳即可。答案:(1)同:批判君主专制统治,用分权的方法限制最高统治者的权力;不同程度上主张实行民主。异:经济基础不同:中国是自然经济(或小农经济),西方是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主张不同: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资产阶级国家的新蓝图。(其他合理答

14、案亦可)(2)中国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或时代、阶级的局限性)。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思想家以科学为指导,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在启蒙运动中始终有两种声音,一种是以伏尔泰为代表,其1756年在风俗论这部著作中,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借助中国,借助孔子,启蒙思想家们吹响了摧毁中世纪思想的号角,从而推动了18世纪法国“中国热”。另一种声音是以孔

15、多塞为代表,1793年在其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中国成为与进步对峙的“停滞的国家”,对中国也从赞扬变为了批判。上述材料反映了启蒙运动时期关于中国的两种不同认识,选择其中一种声音,概括其观点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谨、结合史实)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借助中国推动了18世纪法国中国热”可知其观点为推崇中国,借助孔子批判封建专制思想。根据材料中“中国成为与进步对峙的停滞的国家,对中国也从赞扬变为了批判”可知其认为中国是“停滞的国家”,对中国文化加以批判。第二小问推崇中国传统思想的原因,结合新航路开辟后孔子思想开始被西方认识,伏尔泰反封建专制的需要,伏尔泰思想与孔子思想有共同之处来分析作答即可;批判中国传统思想的原因,从中国传统思想阻碍中国社会进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作答即可。答案:观点一:以伏尔泰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推崇中国,借助孔子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传教士不断东来,向西方介绍宣传中国文化;伏尔泰论及中国、宣传孔子,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实际斗争的需要;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