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73242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古诗词鉴赏常见题型 炼字型 名句赏析型 表达技巧型 语言特色型 情感赏析型 分析意境型 答题技巧 炼字型 题目形式 考查题型: 1.比较优劣型 指定诗中一个字与别的字比较优劣; 2.征求意见型:指定诗中某字问好不好并说出理由; 3.指定赏析型:诗中某一字问好在何处; 4.寻找型:请找出诗中传神的字并分析理由。 答题步骤: 1、明确某个字用得好。 2、结合全诗语境解释这个字的含义 3、描述该字所在诗句的景象 4、揭示作者传达的深层情感 5、评价表达效果 答题套路: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 示例1: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示例2: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答:“阔”字更好。 “阔”是空阔、开阔之意;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且“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失”字更好。 “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

3、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名句赏析型 题目形式 1 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解释某一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 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 展开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 表达了诗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示例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

4、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示例2: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自选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这两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此句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情景相生,奇妙无比。用压

5、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鲜明。 表达技巧型 题目形式 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 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示例1: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示例2: 文天祥的

6、过零丁洋中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2 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语言特色型 题目形式 谈谈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答题要点 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话,概括语言特色。 结合诗中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1: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

7、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情感赏析型 题目形式 1、谈谈这首诗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 2、谈谈你对这首诗整体的理解。 答题要点 1、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示例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思想? 答:此句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理想和愿望,反映了诗人人格的伟大与高尚。 示例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什么意思

8、?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这两句是说,惟愿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良好祝愿。 3 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本诗或词。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的画面 2、概括氛围特点 3、分析思想感情 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通过等意象,构造了一幅的画面,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诗前两句

9、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作业布置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由“望”入诗:国都沦丧 ,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衰草遍地,林木苍苍。 B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人的强烈情感。 C尾联中刻画了一位忧愁万分,苍老颓唐的诗人形象,白发越来越少、越来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上了。 D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

10、这首诗是作者中年所写,充分体现了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答: A首联的“国破”直说国家残破,“草木深”中的“深”字则以春草的茂盛暗写战后长安城的荒凉。 B花、鸟本是春天最常见、最美好的景物,诗人却因“感时”“恨别”而见花落泪、闻鸟惊心。颔联融情于景,读来令人无限感伤。 C尾联运用细节描写,写尽诗人在国破离乱之际的愁苦焦虑。 D这首诗作于唐朝“安史之乱”之时,集中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情感。 4 3.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1B 2、D这首春望围绕“望”字展开,通过描写

11、战乱后长安城破败荒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D错误。故选D。 3.作者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写花、鸟的落泪惊心,表达了作者感时伤世(忧伤国事)的深沉感情。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这首诗从内容上可分为劳动的地点及结果、 、 三层意思。(2分) 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五言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B.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人手,营造的却是醇美的诗意。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

12、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世俗的烦恼。诗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 6.“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赏析。(3分) 4.劳作的艰辛、作者的志趣。(2分,每空1分) 5.D(2分) 6.“带月荷锄归”,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对田 园生活的喜爱和怡然自得。(3分)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7本诗语言有何特点? 答: 8.“应知故乡事”中的“应知”一词用得好,为什么? 答:

13、7. (2分)本诗语言质朴、平淡.却又韵味无穷。 5 8. (2分)“应知”一词近乎口语,又略带主现臆侧,生动地表现出“我”急于了解故乡风物人情的殷切乡思。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9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 ”终。以“ ”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 10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1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 、 。 赏析: 9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爱湖东

14、行不足 10思恕感情: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 11争、啄。一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生动地描绘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青春的活力与生机。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沈佺(qun)期:唐代诗人。 平仲:银杏的别称。浮客:游子。诗人自指。 12“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 。 13“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答: 1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12. 住宿(住);过夜 13. 围绕“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回答。;对故乡的依恋”回答出一点即(共2分) 示例: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流露出对故乡的依恋。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 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