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尝试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732238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尝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尝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尝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尝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尝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尝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尝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尝试“文本解读个性化”是阅读主体通过对文本语言材料的感知、理解、反应、综合, 进而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过程。个性化阅读教学要求教师珍视阅读主体( 学生 ) 对客体 ( 文本 ) 的不同感受和体验, 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 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 切实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如何让学生在文本解读中演绎自己的个性化行为 , 让阅读成为学生心灵满足的一种自然诉求呢?一、唤醒自我主动解读阅读行为 , 从微观上说 , 是阅读个体从文本中学习知识和汲取精神营养的脑力劳动 , 别人无法代劳。因而阅读教学不可受片面化阅读目标的束缚 , 不可受模式化阅读程序和单一化阅

2、读方法的限制 , 不可受标准化阅读测试的误导 , 而应该追求阅读的社会化、人格化、个性化。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 , 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和理解 , 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及其意义 , 达到阅读的目的。教师的职责 , 是营造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现场”,唤醒学生的“自我” , 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 , 积极主动地去读 , 全神贯注地去读 , 兴致勃勃地去读。例如 , 在五彩池 (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的朗读教学中 , 师生展开了这样一段对话。师 : 我们先来朗读第2 自然段 , 谁来朗读 ?生 :( 朗读 ) “那是个晴朗的日子 , 我开汽车来到藏龙山 , 只见漫山

3、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水池。”师 : 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 ?( 满意 ) 同学们听出五彩池“神奇”在哪儿 ?是怎么听出来的 ?生 : 我听出五彩池神奇在“水池多”, 因为刚才他把“漫山遍野”这个词读得特别重。师 : 你的耳朵真灵。你们知道吗 ?藏龙山上有 4000 多个大大小小的五彩池 , 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已经很不错了 , 只是老师觉得他只读出了 3000 多个五彩池 , 谁能把 4000 多个五彩池全读出来 ?( 学生热情高涨 , 跃跃欲试。 ) 这里 , 教师带有指向性的启发使“漫山遍野”这一词语变得具体可感 , 同时激发了学生表现自我 , 自由朗读的强烈欲望。学生的自主性越强 , 积极性

4、越高 , 阅读的个性就越能充分发挥出来。二、自主感悟多元解读阅读是个性化的心智活动 , 需要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情感基础、语文积淀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 重构自己头脑中的“第二文本”。然而目前的阅读教学常常以“标准化”的模式去评价学生的认识 , 学生的想象力被扼杀 , 判断力被封杀 , 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的一大悲哀。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 , 那么 , 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 , 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 , 或进行质疑、批判。个性化解读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感悟。感悟 , 是学生独立研究文本的学习行为。由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的不同 ,

5、 每一位学生对阅读内容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 即使面对同一篇课文 , 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 , 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 , 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 , 对同一文本的感悟也各不相同 , 具有明显的个性化倾向。例如 , 教学古诗暮江吟时 , 我让学生细细品味。“一道残阳铺水中”中的“铺”字 , 学生的认识不同、生活积累不同、思考的角度不同 , 感悟精彩纷呈 : 有的说因为夕阳照射整个江面 , 所以用“铺” , 是“铺天盖地”的意思 ; 有的说因为是夕阳 , 光线已不再强烈 , 失去了穿透力 , 好像一层薄薄的红被盖在江面上 ; 还有的说太阳快落山了 , 这时的阳光是斜照的 , 有一个角

6、度 , 所以说是“铺”水中。对文本中的同一个字 , 学生的理解是多元的 , 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悟。三、凸显发现创造性解读创造性阅读以超越文本、超越作者、塑造自我为目标,它是阅读能力发展的最高层次。过去, 多数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教学设计走, 多数学生习惯于“智力顺从”式的单极课堂结构。其实质是以教师的思想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 , 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规范和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长此以往 , 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消磨殆尽。在教学中, 我们常常听到学生重复同学的发言, 重复教师的话语, 重复教参上的结论 , 这种思维的惰性将窒息儿童的创造天赋 , 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个性的形成。教师要引导学生摆脱

7、单一的惯性视角的束缚 , 启发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 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落花生时, 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解读 : “预习部分有一个科学性错误 , 谁能找出来呢 ?” 经师生几番斟酌 , 终现端倪。文中“它的花落了 , 能钻进地里结了果实”一句中的“花落”与“钻进”确有不妥之处。落花生的“花”没有“落” , 而是它的子房特别 , 像一根管子插入地里 , 把果实 ( 花生 ) 结在土里。教学中 , 孙老师又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辩论 : “当代社会 , 你想做落花生这样的人 , 还是想做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一反传统的一味推崇落花生式默默无闻的人 , 树立了现代人应具备的价值观 : 既要像落花生那样不计名利 , 踏实肯干 , 又应像苹果、石榴那样在适当的时候展示自己的才华, 最终被社会认可。这种辩证的人生观并非许地山撰文的初衷, 但在现代社会 , 学生创造性的解读给课文赋予了新的内涵 , 使文本的解读价值长盛不衰。作者单位江苏省通州市金沙小学责任编辑 : 徐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