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730602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力学实验指导书(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 61材料的拉伸压缩实验、实验目的1 .观察试件受力和变形之间的相互关系;2 .观察低碳钢在拉伸过程中表现出的弹性、屈服、强化、颈缩、断裂等物理现象;观 察铸铁在压缩时的破坏现象。3 .测定拉伸时低碳钢的强度指标(s、b)和塑性指标(、);测定压缩时铸铁的强度极 限b。4 .学习、掌握电子万能试验机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实验设备1 .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2 .游标卡尺。三、实验材料拉伸实验所用试件(材料:低碳钢)如图 如图2所示:1所示,压缩实验所用试件(材料:铸铁)图1拉伸试件图2压缩试件四、实验原理1、拉伸实验低碳钢试件拉伸过程中,通过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A/D转换和

2、处理,并输入计算机,得到F-l曲线,即低碳钢拉伸曲线,见图3。对于低碳钢材料,由图3曲线中发现OA直线,说明F正比于1,此阶段称为弹性阶段。 屈服阶段(B-。常呈锯齿形,表示载荷基本不变,变形增加很快,材料失去抵抗变形能力, 这时产生两个屈服点。其中,B点为上屈服点,它受变形大小和试件等因素影响;B点为下屈服点。下屈服点比较稳定,所以工程上均以下屈服点对应的载荷作为屈服载荷。测定屈 服载荷Fs时,必须缓慢而均匀地加载,并应用 s=FS A (A0为试件变形前的横截面积)计 算屈服极限。图3低碳钢拉伸曲线屈服阶段终了后,要使试件继续变形,就必须增加载荷,材料进入强化阶段。当载荷 达到强度载荷Fb

3、后,在试件的某一局部发生显着变形,载荷逐渐减小,直至试件断裂。应 用公式b=E/Ao计算强度极限(Ao为试件变形前的横截面积)。根据拉伸前后试件的标距长度和横截面面积,计算出低碳钢的延伸率和端面收缩率, 即li l 0l 0100% ,AoAiA0100%式中,l。、li为试件拉伸前后的标距长度,Ai为颈缩处的横截面积。2、压缩实验铸铁试件压缩过程中,通过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A/D转换和处理,并输入计算机,得到F-l曲线,即铸铁压缩曲线,见图4。图4铸铁压缩曲线对铸铁材料,当承受压缩载荷达到最大载荷Fb 时,突然发生破裂。铸铁试件破坏后表明出与试件横截面大约成4555的倾斜断裂面

4、,这是由于脆性材料的抗剪强度低于抗压强 度,使试件被剪断。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质可以由压缩时的力与变形关系曲线表示。铸铁受压时曲线上没有屈服阶段,但曲线明显变弯,断裂时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由于试件承受压缩时,上下两端面与压头之间有很大的摩擦力, 使试件两端的横向变形受到阻碍, 故压缩后试件呈鼓形。铸铁压缩实验的强度极限:b=Fb/A0( A0 为试件变形前的横截面积)。五、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拉伸实验步骤( 1)试件准备:在试件上划出长度为l0 的标距线,在标距的两端及中部三个位置上,沿两个相互垂直方向各测量一次直径取平均值,再从三个平均值中取最小值作为试件的直径d0。( 2) 试验机准备:按试

5、验机计算机打印机的顺序开机, 开机后须预热十分钟才可使用。按照“软件使用手册” ,运行配套软件。( 3)安装夹具:根据试件情况准备好夹具,并安装在夹具座上。若夹具已安装好,对夹具进行检查。( 4)夹持试件:若在上空间试验,则先将试件夹持在上夹头上,力清零消除试件自重后再夹持试件的另一端;若在下空间试验,则先将试件夹持在下夹头上,力清零消除试件自重后再夹持试件的另一端。( 5)开始实验:点击主机小键盘上的试样保护键,消除夹持力;位移清零;按运行命令按钮,按照软件设定的方案进行实验。( 6)记录数据:试件拉断后,取下试件,将断裂试件的两端对齐、靠紧,用游标卡尺测出试件断裂后的标距长度li及断口处的

6、最小直径di (一般从相互垂直方向测量两次后取平均值) 。2、 压缩实验步骤( 1)试件准备:用游标卡尺在试件中点处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测量直径do,取其算术平均值,并测量试件高度h0。( 2) 试验机准备: 按试验机计算机打印机的顺序开机, 开机后须预热十分钟才可使用。按照“软件使用手册” ,运行配套软件。( 3)安装夹具:根据试件情况准备好夹具,并安装在夹具座上。若夹具已安装好,对夹具进行检查。( 4)放置试件:试验力清零;把试件放在压盘中间,通过小键盘调节横梁位置,通过肉眼观察,到上压盘离试件上平面还有一定缝隙时停止。 (注意:尽量将试件放在压盘的中心,如放偏的话对试验结果甚至是试验机都有

7、影响。)( 5)开始实验:位移清零;按运行命令按钮,按照软件设定的方案进行实验。(6)记录数据:试件压断后,取下试件;记录强度载荷Fb六、实验报告内容及要求1、绘制拉伸曲线(F-l曲线)。力一位移曲线121620242832364080 6 2 8 4-0628404 3 3 2 2 2 1 1mni低碳钢拉伸曲线力一位移曲线086J20864 2 02- 1 1 1 1 14* Q OL2 L6 22.42.83.23.6000001nun铸铁拉伸曲线kN力一位移曲线mm在缩曲线1力-位移曲线mm压缩曲线22、拉伸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处理实验材料试件规格实验前实验后屈服 极限 sMPa强度 极

8、限 b/ MPa延伸率/%断面收缩率/%截面尺寸do/mm截面 面积Ao/2mm2标距长度10/mm断口截面尺寸do/mm截面面积Ai/2mm2标距长度11/mm测 量部 位测 量数 值平均 值do测 量数 值平 均 值di低碳钢上1中下3、压缩实验数据3、计算铸铁压缩实验的强度极限bo第一根直径(mm)平均高(mm)第二根材料冲击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分析低碳钢材料在常温冲击下的破坏情况和断口形貌。2、测定低碳钢材料的冲击韧度k值。3、了解冲击试验方法。、实验设备1、液晶全自动金属摆锤冲击试验机。2、游标卡尺。三、实验材料本实验采用GB/T 2291994标准规定的10mm10mm55mm

9、U形缺口或V形缺口试件。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测量试件缺口处尺寸,测三次,取平均值,计算出横截面面积。2、检查回零误差和能量损失:正式试验开始前在支座上不放试件的情况下“空打” 一 次:(1)取摆:按“取摆”键,摆锤逆时针转动;(2)退销:按“退销”键,保险销退销;(3)冲击:按“冲击”键,挂/脱摆机构动作,摆锤靠自重绕轴开始进行冲击;(4)放摆:按“放摆”键,保险销自动退销,当摆锤转至接近垂直位置时便自动 停摆;(5)清零:按“清零”键,使摆锤角度值复位为零。注意:必须在摆锤处于垂直 静止状态时方可执行此动作。第一次“空打”后显示屏上显示的空打冲击吸收功M即为回零误差,此值经校正后应不大

10、于此摆锤标称能量值的%。继续“空打”五次,记下第六次空打冲击吸收功 N6,则摆锤在摆动中由于空气和摩 擦阻力造成的能量损失为:1e N6 N110此值应不大于此摆锤标称能量值的%。3、正式试验:按“取摆”键,摆锤逆时针转动上扬,触动限位开关后由挂摆机构挂住, 保险销弹出,此时可在支座上放置试件(注意试件缺口对中并位于受拉边)。然后顺序执行以上“取摆”、“退销”、“冲击”、“放摆”动作。显示屏上将显示该试件的冲击吸 收功和相应的冲击韧度。4、摆锤抬起后,严禁在摆锤摆动范围内站立、行走和放置障碍物。五、实验数据记录及结果处理材 料试件缺口处横截面积A(cm2)冲击功W(Nm)冲击韧度k W (Nm

11、/A cm2)低碳钢铸铁低碳钢低碳钢材料的扭转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低碳钢和铸铁的变形现象及破坏形式。2、测定低碳钢的剪切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3、测定铸铁的剪切强度极限。、实验设备1、微机控制电子扭转试验机。2、游标卡尺。三、实验试件实验所用试件与拉伸试件标准相同,如下图 1所示。为防止打滑,试件的夹持段宜为 类矩形:四、实验原理圆柱形试件在扭转时,横截面边缘上任一点处于纯剪切应力状态(图2)0由于纯剪切应力状态是属于二向应力状态,两个主应力的绝对值相等,大小等于横截面上该点处的剪应力,i与轴线成45。角。圆杆扭转时横截面上有最大剪应力,而 45。斜截面上有最大拉应力,由此可以分析低碳钢和铸铁

12、扭转时的破坏原因。由于低碳钢的抗剪强度低于抗拉 强度,试件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引起沿横截面剪断破坏;而铸铁抗拉强度低于抗剪强度,试件由与杆轴线成45的斜截面上的1引起拉断破坏。在低碳钢试件受扭过程中,通过扭矩传感器和扭角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A/D转换和处理,并输入计算机,得到T 曲线,T曲线也叫扭转图,如图3所示。图中起始直线段OA表示试件在这个阶段中的T与 成比例,截面上的剪应力是线性分布,如图4(a)所so由于这时截面内部的剪应力示。此时截面周边上的剪应力达到了材料的剪切屈服极限 小于s,故试件仍具有承载能力,T 曲线呈继续上升的趋势。扭矩超过 Tp后,截面上 的剪应力分布不再是线性的,如

13、图4(b)所示。在截面上出现了一个环状塑性区,并随着T的 增长,塑性区逐步向中心扩展,T 曲线稍微上升,直至B点趋于平坦,截面上各点材料 完全达到屈服,这时的扭矩即为屈服扭矩 Ts,如图4(c)所/J o剪切屈服极限为:(1)3?Tsd3式中,wt d一是实心试件的抗扭截面模量(或称抗扭截面系数)sTTp时的剪应力分布TpT Ts时的剪应力分布TTs时的剪应力分布(a)(b)图4(c)继续给试件加载,试件再继续变形,材料进一步强化。从图3看出,当扭矩超过Ts后,增4 - Wt加很快,而T增加很小,BC近似一根不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在 C点时,试件被剪断,此时的扭矩为最大扭矩Tb剪切强度极限为:但是,为了试验结果相互之间的可比性,根据国标GB/T 10128 1988规定,低碳钢扭转屈服点和抗扭强度采用下式计算:TssWtWt铸铁材料的T曲线如图5所示,从开始受扭直到破坏,近似为一直线, 故近似地按弹性应力公式计算:Tb b(4)Wt五、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试件准备:在标距的两端及中部三个位置上,沿两个相互垂直方向各测量一次直径 取平均值,再从三个平均值中取最小值作为试件的直径do在低碳钢试件表面画上一条纵向线和两条圆周线,以便观察扭转变形。2、试验机准备:按试验机一计算机一打印机的顺序开机,开机后须预热十分钟才可使 用。根据计算机的提示,设定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