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育种常识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730052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育种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玉米育种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玉米育种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玉米育种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玉米育种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玉米育种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育种常识(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玉米常识育种知识一、常规育种:二、转基因育种转基因研究作为生物技术的前沿,以其可打破物种界限、实现不同物种间 基因交流的巨大优越性,受到全世界的高度重视,成为在农业高技术领域各国 努力抢占的制高点。由于有益性状目的基因的分离、载体构建、基因转化等技术日臻成熟和完 善,转基因技术已用于改良作物的多种特性,如抗病、抗虫、抗逆、生长发 育、品质等方面。我国转基因作物研究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世界上转基因作 物商业化应用面积的第二大国。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面,由于它对目标性状的选择不受基因表达和环境 的影响、可以在早世代和植株生长的任何阶段进行、对分离世代可以快速鉴定 植株的基因型而不受显隐性的影响、可

2、以通过选择剔除连锁累赘,因此通过分 子标记辅助选育加速了育种进程,为转基因作物商品化创造了条件。起源和历史玉米是神奇的作物,是印地安文明的基础,也是印地安人对人类的最大贡 献,因为玉米是印地安人长期选育驯化的结果。玉米已经完全失去了其野生 性,如果没有人类的帮助,玉米会立即灭绝。说玉米神奇在于它广泛的适应性、类型的丰富及不同于其他作物那样具有明确的祖先。玉米的起源至今还是一个谜,它的祖先似乎消失的 无影无踪,它与任何近缘种属都有显著的差异,它的起源另科学家大伤脑筋, 争论了一个多世纪至今未有定论。多数人认为,玉米大约起源于70008000年前的中美洲地区,经历了数千 年的进化,它的果穗由 2.

3、4 厘米增加到现在的 25 厘米左右。15001510年间,玉米传入我国,传入途径大约有两条,一条是海路,一 条是陆路,海路是通过船只传入东南沿海地区,再传入内地;陆路是由印度传 入西藏,再传入四川及内地。从上个世纪50 年代开始,中国的玉米育种工作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目前我 国已经更换了 5 次单交种,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很多。玉米带和玉米的分布玉米(Zea Mays L.)属于禾本科(Gramineae),玉米属,俗名玉蜀黍、大蜀黍、 棒子、苞米、苞谷、玉菱、玉麦、六谷、芦黍和珍珠米等。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 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3 位,平均单产则

4、居首位。以北美洲最多,其次为亚洲、拉丁美洲、欧洲等。中国的玉米栽培面积和 总产量均居世界第2 位。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这一斜长形地带 内,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面积的85。玉米带的主要特点是,种植的海拔高度由东北向西南增加。 东北地区种植高度大多在500 米以下较为集中,华北海拔1200 米以下,集中在300-700米,四川、湖北、湖南海拔1700 米,在西南高原种植 高度到2500米,集中在500-1500米。玉米的分布:南起海南岛崖县北至黑龙江黑河,东至台湾,西至新疆、西 藏等地均有玉米种植,全国又可分为六个种植区:1、北方春播玉米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河

5、北 北部、陕西北部、山西大部和甘肃的部分地区,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之一。2、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淮河秦岭以北的地区:主要包括河南、山东、 河北、山西、江苏、安徽、陕西关中地区,一年两熟(冬小麦-夏玉米)或两年 三熟(春玉米-冬小麦-夏玉米)是我国最大的玉米产区。3、西南丘陵山地玉米区:秦岭以南我国西南部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 州、湖南、湖北、广西西部、陕西西部、甘肃南部等地区的高山地区一年一熟 春玉米为主,丘陵地区一年两熟夏玉米为主,平原地区一年三熟秋玉米为主。 是我国主要玉米产区之一。4、南方丘陵玉米区:长江以南的大部地区包括广东、海南、福建、浙江、 江西、台湾、江苏和安徽的南部、广西和湖南

6、以及湖北的东部。以一年三熟为 主,春、夏、秋都可种玉米,少数地区有冬玉米。5、西北灌溉玉米区:包括新疆、甘肃、河西走廊,一年一熟春玉米为主。6、青藏高原玉米区:包括青海和西藏,播种面积小,增产潜力大。玉米的分类由于目的及依据不同,可将玉米分成不同的类别,最常见的是按子粒形态 与结构分类,按生育期分类,以及按子粒成分与用途分类。1按子拉形态与结构分类根据子粒有无稃壳、子粒形状及胚乳性质,可将 玉米分成 9 个类型。(1)硬粒型:又称燧石型,适应性强,耐瘠、早熟。果穗多呈锥型,子粒 顶部呈圆形,由于胚乳外周是角质淀粉。故子粒外表透明,外皮具光泽,且坚 硬,多为黄色。食味品质优良,产量较低。(2)马

7、齿型:植株高大,耐肥水,产量高,成熟较迟。果穗呈筒形,子粒 长大扁平,子粒的两侧为角质淀粉,中央和顶部为粉质淀粉,成熟时顶部粉质 淀粉失水干燥较快,子粒顶端凹陷呈马齿状,故而得名。凹陷的程度取决于淀 粉含量。食味品质不如硬粒型。(3)粉质型:又名软粒型,果穗及子粒形状与硬粒型相似,但胚乳全由粉 质淀粉组成,子粒乳白色,无光泽,是制造淀粉和酿造的优良原料。(4)甜质型:又称甜玉米,植株矮小,果穗小。胚乳中含有较多的糖分及 水分,成熟时因水分蒸散而种子皱缩,多为角质胚乳,坚硬呈半透明状,多做 蔬菜或制罐头。(5)甜粉型:子粒上部为甜质型角质胚乳,下部为粉质胚乳,世界上较为 罕见。(6)爆裂型:又名

8、玉米麦,每株结穗较多,但果穗与子粒都小, 子粒圆形,顶端突出,淀粉类型几乎全为角质。遇热时淀粉内的水分形成 蒸气而爆裂。(7)蜡质型:又名糯质型。原产我国,果穗较小,子粒中胚乳几乎全由支 链淀粉构成,不透明,无光泽如蜡状。支链淀粉遇碘液呈红色反应。食用时粘 性较大,故又称粘玉米。(8)有稃型:子粒为较长的稃壳所包被,故名。稃壳顶端有时有芒。有较 强的自花不孕性,雄花序发达,子粒坚硬,脱粒困难。(9)半马齿型:介于硬粒型与马齿型之间,子粒顶端凹陷深度比马齿型 浅,角质胚乳较多。种皮较厚,产量较高。2按生育期分类主要是由于遗传上的差异,不同的玉米类型从播种到成 熟。即生育期亦不一样,根据生育期的长

9、短,可分为早、中、晚熟类型。由于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划分早、中、晚熟的标准不完全一致,一般认为:(1)早熟品种:春播80-100天,积温20002200C,夏播70-85天,积 温为18002100C早熟品种一般植株矮小,叶片数量少,为14-17片。由于生 育期的限制、产量潜力较小。(2)中熟品种:春播100120天,需积温23002500C。夏播85-95 天,积温21002200C。叶片数较早熟品种多而较晚播品种少。(3)晚熟品种:春播120-150天,积温25002800C。夏播96天以上, 积温2300C以上。一般植株高大,叶片数多,多为21-25片。由于生育期长, 产量潜力较大。由于

10、温度高低和光照时数的差异,玉米品种在南北向引种时,生育期会发生变化。一般规律是:北方品种向南方引种,常因日照短、温度高 而缩短生育期;反之,向北引种生育期会有所延长。生育期变化的大小,取决 于品种本身对光温的敏感程度,对光温愈敏感,生育期变化愈大。3按用途与子粒组成成分分类根据子粒的组成成分及特殊用途,可将玉米 分为特用玉米和普通玉米两大类。特用玉米是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营养价值或加工利用价值的玉米,这 些玉米类型具有各自的内在遗传组成,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子粒构造、营养成 分、加工品质以及食用风味等特征,因而有着各自特殊的用途、加工要求。特 用玉米以外的玉米类型即为普通玉米。特用玉米一般指高赖

11、氨酸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高油玉米 等。世界上特用玉米培育与开发以美国最为先进,年创产值数十亿美元,已形 成重要产业并迅速发展。我国特用玉米研究开发起步较晚,除糯玉米原产我国 外其它种类资源缺乏,加之财力不足,与美国比还有不小差距。近年来,我国 玉米育种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在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等育种上 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我国特用玉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甜玉米:又称蔬菜玉米,既可以煮熟后直接食用,又可以制成各种风 味的罐头、加工食品和冷冻食品。甜玉米所以甜,是因为玉米食糖量高。其子 粒含糖量还因不同时期而变化,在适宜采收期内,蔗糖含量是普通玉米的2-10 倍。由于遗传因

12、素不同,甜玉米又可分为普甜玉米、加强甜玉米和超甜玉米3 类。甜玉米在发达国家销量较大。(2)糯玉米:又称粘玉米,其胚乳淀粉几乎全由支链淀粉组成。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的区别是前者分子量比后者小得多,食用消化率又高 20以上。糯玉米具有较高的粘滞性及适口性,可以鲜食或制罐头,我国还有 用糯玉米代替粘米制做糕点的习惯。由于糯玉米食用消化率高,故用于饲料可 以提高饲养效率。在工业方面,糯玉米淀粉是食品工业的基础原料,可作为增 稠剂使用,还广泛地用于胶带、粘合剂和造纸等工业。积极引导鼓励糯玉米的 生产,将会带动食品行业、淀粉加工业及相关工业的发展,并促进畜牧业发 展,增加国民经济收入。(3)高油玉米:是指

13、子粒含油量超过 8的玉米类型,由于玉米油主要存 在于胚内,直观上看高油玉米都有较大的胚。玉米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尤 其是油酸、亚油酸的含量较高,是人体维持健康所必需的。玉米油富含维生素 F,维生素A、E和卵磷脂含量也较高,经常食用可减少人体胆固醇含量,增强 肌肉和心血管的机能,增强人体肌肉代谢,提高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因此, 人们称之为健康营养油。玉米油在发达国家中已成为重要的食用油源,美国玉 米油占食用油8%。普通玉米的含油量为4%5%,研究发现随着含油量的提 高,子粒蛋白质含量也相应提高,因此,高油玉米同时也改善了蛋白品质。(4)高赖氨酸玉米:也称优质蛋白玉米,即玉米子粒中赖氨酸含量在

14、0.4%以上,普通玉米的赖氨酸含量一般在 0.2%左右。赖氨酸是人体及其它动物体所必需的氨基酸类型,在食品或饲料中欠缺这些氨基 酸就会因营养缺乏而造成严重后果。高赖氨酸玉米食用的营养价值很高,相当 于脱脂奶。用于饲料养猪,猪的日增重较普通玉米提高 50%-110%,喂鸡也有 类似的效果。随着高产的优质蛋白玉米品种的涌现,高赖氨酸玉米发展前景极 为广阔。(5)爆裂玉米:即前述的爆裂玉米类型,其突出特点是角质胚乳含量高, 淀粉粒内的水分遇高温而爆裂。一般作为风味食品在大中城市流行。形态特征玉米的根属须根系,除胚根外,还从茎节上长出节根:从地下茎节长出的 称地下节根,一般 47 层;从地上茎节长出的

15、节根又称支持根、气生根,一般 23 层。地下节根是根系的主体,入土深度一般 3050 厘米,也有深达 2 米以 上的。地上节根入土角度陡,伸入土中后能支持植株,也具有吸收水分、养分 和合成氨基酸等作用。株高 14.5 米,秆呈圆筒形,髓部充实而疏松,富含水分和营养物质。玉米除上部 46 节外,其余叶腋中都能形成腋芽。地上部的腋芽通常只有最上部的 12 个 能发育成果穗。地下部的腋芽发育成分蘖,一般不结穗,栽培上要求及早除 去。一般全株有叶 1522 片。叶身宽而长,叶缘常呈波浪形。叶鞘厚而坚硬, 紧包茎秆,与叶身连接处有叶舌。也有不具叶舌的变种。花为单性,雌雄同株。雄穗着生于植株的顶端,为圆锥

16、花序;雌穗着生于 植株中部的叶腋内,为肉穗花序。雄穗开花一般比雌穗吐丝早35天。雄穗的主轴和分枝上成对排列的每个雄小穗有颖片包住两朵雄 小花。每朵雄小花有内稃、外稃和3 个雄蕊,花药多为黄色,也有的为紫、粉红 或绿色,每个花药内约有 2000 个花粉粒。雌穗外为多数叶状总苞片所包裹,穗 轴粗大,着生许多纵行排列的雌小穗。每个雌小蕊有 2朵小花,1朵结实。结实雌花有内稃、外稃、2片鳞被和 1 个雌蕊。花柱和柱头细长,合称“花丝”,黄色、浅红或紫红色,其上密生茸毛, 能接受花粉。雌穗上的雌小穗成对排列,每1雌小穗只结1个子粒,所以果穗 (俗称“棒子”)上的子粒行数都成双。子粒为颖果,色黄、白、紫、红或呈花斑等。生产上栽培的以黄、白色者 居多。胚约占子粒重的 1015,胚乳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