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729696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七章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七章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七章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七章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 一、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含义你每天要实行哪些活动?其中哪些是日常生活活动?什么是日常生活活动?你是怎样理解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包括哪些?一)学生每天要实行的活动有上课、课间休息、劳动、睡眠、吃饭、上厕所、洗脸刷牙等等;其中,日常生活活动有睡眠、吃饭、课间休息、上厕所、洗脸刷牙等;日常生活活动是指活动中的生活环节和一些每天都要实行的日常活动。二)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是指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环节和一些每天都要实行的日常活动。包括进餐、饮水、睡眠、盥洗、入厕、入园和离园、过渡活动和自由活动以及散步等活动。二、日常生活活动的教育作用【案例分析】教师在组织

2、幼儿盥洗活动时能够对幼儿实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分析要点:协助幼儿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与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健康教育);在盥洗活动中,幼儿可能会发生一些冲突和纠纷,可对幼儿实行集体生活教育、友爱教育(德育教育);可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让幼儿使用感官感知洗涤用品的性能和用途, 在盥洗活动中观察思考问题(智育);可培养了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提升了幼儿的自理水平(社会性)等。日常生活活动的教育作用体现在:1、日常生活活动是完成体育任务,促动幼儿健康必不可少的手段。2、日常生活活动渗透着幼儿的智育。3、幼儿品德广泛地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处事之中。4、幼儿最初的美感、生活美的感受

3、力和表现力是从日常生活开始的。三、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和要求(一)列表研讨 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活动内教师指导要点对幼儿的要求入园入园前,检查活动室的卫生与安全教师;准备材料和玩具。入园时,接待幼儿和家长;按要求实行晨检;组织好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实行随机教育。培养幼儿保持仪容整洁、有礼貌的习惯;会主动陈述要求;积极参加活动;遵守常规等。离园组织并指导幼儿整理活动室环境和个人用物;简要评定幼儿在园一天的表现;安排安静自由的活动;与家长沟通;严格执行接送制度;照顾好不能按时离园的幼儿等养成清洁环境和将用物归还原处的习惯,学会收拾个人用物和检查自己仪容的整洁,离园时要向教师告别等。进餐创设安静整洁

4、、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禁止批评训斥或变相体罚幼儿,或催促幼儿进餐,以及强迫幼儿进食;要掌握每个孩子的进食量和进食速度,因人施教,区别对待等。有文明卫生的进餐习惯,;准确使用餐具;懂得初步的进餐礼仪等。饮水保证充足的清洁的开水;安排集体饮水的时间;允许幼儿随意喝水;建立饮水时的常规要求;指导幼儿学会自己使用饮水器皿取水的准确方法等。讲究饮水卫生;养成会主动喝水的好习惯;不喝生水;少喝冷饮等。盥洗让幼儿知道生活用具个人专用的道理;指导幼儿学会洗手洗脸、刷牙的动作技能;养成主动洗手、刷牙、漱口、洗脸、洗脚、洗头、洗澡、剪指甲的习惯等。在掌握盥洗技能的基础上,养成科学卫生而又便捷合理的盥洗习惯等。入厕

5、保持厕所整洁;悉心照料幼儿入厕;入厕的时间要灵活;会从幼儿的排便中发现疾病的征兆;建立常规,教幼儿学会使用便器、厕坑和手纸的方法;培养幼儿定时大便的习惯等。掌握准确的入厕方法;培养保持厕所整洁的习惯;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等。睡眠保证幼儿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和自我服务(穿脱衣物、;折叠衣服、整理被褥)的水平;创设安静卫生的睡眠环境;认真观察幼儿的睡眠情况等。遵守寝室常规;按照实用便捷的程序穿脱衣物;有准确的睡眠姿势和习惯;自觉保持公共环境的整洁等。过渡活动计划性、灵活性和随机性;视上下两次活动的内容形式及活动量;生活环节转换自然有序等。建立初步的时间观点;注意休息和调整等。自由活动

6、为幼儿的自由活动创设条件,提供自由活动的时间、地点和充足的玩具材料;充分挖掘和利用自由活动中的教育契机;严格安全管理等。学会与同伴商议、分享、轮流、合作;会在同伴的交往中协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活动后,要求幼儿参与收拾场地,整理用物等。散步事前了解散步地点和沿途的安全卫生状况;建立行为规则;引导幼儿对环境的观察;提示谈话的主题;经常注意对队列中幼儿人数实行清点等。作好散步前的准备;遵守行为规则;会观察周围的事物;有组织性等。1、片段一:某小班幼儿的盥洗活动 片段二:某大班幼儿的入园活动2、录像讨论:在这两个环节中,教师对幼儿提出了什么要求?教师的指导重点是什么?活动组织存有哪些不足? 3、归纳小

7、结:(1)在盥洗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学会洗手和洗脸的准确方法,教师先实行了示范讲解,然后个别指导幼儿,尤其注重水平较差孩子的指导。但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教养成孩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2)在入园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有礼貌,会主动陈述要求,教师事先准备了幼儿活动的材料和玩具,对幼儿进行晨检,组织好幼儿的活动。但教师很少与家长沟通,对幼儿在家的表现缺乏理解。四、组织指导日常生活活动应注意的问题1、保育教育相结合问题讨论: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主要是指向于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如吃、喝、排泄、睡眠等),那么,生活活动是否仅限于对幼儿生活的护理和照顾?为什么?归纳总结:生活活动不仅仅是对幼儿生活的护理

8、和照顾,更应发挥教育的功能,注重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2、 建立合理的常规(1)日常生活常规必须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各种日常生活活动的内容及幼儿自理能力、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紧密结合。(2)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掌握、熟悉行为规则的过程。(3)帮助幼儿形成了良好的习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3、生活技能的练习(1)生活技能的训练方法,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个别差异和班级的实际情况选用。(2)各种生活技能动作,都可以采用分解动作的方法,让幼儿按步骤练习掌握。请学生上台讲解和演示教师教幼儿穿衣的技能动作,师生共同分析。【操作练习】操作内容:制订一份中班幼儿一日活动计划操作要求:(

9、1)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制订一日活动计划。(2)根据本主题所学的内容,重点是幼儿生活活动的要求和注意问题制订科学合理的一日活动计划,每一个环节包括活动时间、内容、对幼儿的要求和教师指导四个内容。(3)幼儿一日活动计划中,生活活动的计划是重点内容。二、分小组讨论,了解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极其劳动节日及娱乐活动的内容和一般要求。1、讨论内容:分为四个主题:幼儿日常生活活动、幼儿劳动、幼儿园节日活动、幼儿园娱乐活动。2、讨论的组织形式:全班自由组合成四个专题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由小组选派一名同学做具体的讨论记录,一名同学代表小组陈述讨论的结果。讨论结束后集中分享各小组讨论的结果、提出存在问题和不

10、同看法。3、讨论要点的小结:三、通过案例学习,帮助学生实际理解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劳动和节日娱乐活动的形式和组织。【谈一谈】根据你对幼儿园的调查观摩,谈一谈幼儿的劳动、节日活动有哪些组织形式?【归纳总结】【案例呈现】小班幼儿的日常活动带领幼儿散步,初步认识幼儿园的主要设施和工作人员,引导幼儿向教职工问好。本周连续请幼儿观看魔术表演,以稳定幼儿的情绪,使其产生喜欢老师、喜欢幼儿园的情感。对依恋感强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欣赏故事松鼠的眼泪,暗示幼儿不要哭闹,引发积极的情感。与中班的笑一笑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中班哥哥姐姐的带领下进行活动。 手指游戏:点点虫(点点虫,虫虫飞,点点鸡,鸡会啼,点点鸟

11、,鸟飞了,嘟啦啦)。玩法:将食指尖碰在一起,做出虫、鸡、鸟碰头的样子,念到最后一句时,将手分开,表示鸟飞了。【问题研讨】本案例中小班幼儿的日常活动融合了哪些活动要素?【归纳小结】1、组织形式:1)劳动的组织形式:自我服务劳动、为集体服务劳动、种植饲养劳动、手工劳动;2)节日活动组织形式:全园庆祝会、联欢游艺活动、班级庆祝活动、慰问活动;3)娱乐活动的组织形式:迎新活动、毕业欢送活动、生日聚会、亲子活动、郊游。四、教师设置疑问,提升讨论的深度五、课后作业请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设计幼儿的一日活动主题二 幼儿劳动教学目的:1、识记并理解幼儿园劳动活动的特点、内容、教育作用和组织形式;掌握组织与指导幼

12、儿园劳动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2、会科学合理地制定幼儿劳动的活动计划。教学重点: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特点、内容、教育作用和组织形式;组织和指导幼儿劳动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教学难点:组织和指导幼儿劳动的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幼儿劳动计划的科学制定教学准备:幼儿劳动的案例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操作练习法谈话引入:人应从哪一个年龄段开始参加劳动呢?(幼儿阶段)。幼儿可以参加哪些劳动?(力所能及)。 一、幼儿劳动的特点【案例讨论】:为了迎接卫生检查,某大班幼儿教师就安排几位幼儿与教师一起打扫卫生,其中安排两位幼儿拖地,三位幼儿擦窗户,你认为这位幼儿教师的做法合理吗?为什么?幼儿的

13、劳动有什么特点?分析要点:不合理。幼儿劳动不同于成人劳动,它受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的骨骼尚未发育完善,不适合从事劳动强度较大的拖地活动,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动作发展不够协调灵活,不适合从事危险性较大的擦窗活动。幼儿的劳动特点:(一) 游戏性幼儿喜欢自己动手参与劳动,但目的性不明确,幼儿是从兴趣出发,以游戏的方式模仿成人劳动,边玩边做,满足于劳动过程中自己的动作,喜爱的是用来劳动的材料和工具。(二)生活性幼儿劳动的内容是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性劳动。二、幼儿劳动的教育意义【问题讨论】:有的家长听说孩子在幼儿园要做值日生的劳动,于是对教师说:“孩子那么小,身体的发育还远未完善,是不宜

14、参加任何劳动的,有什么需要孩子做的事情就告诉我,我来帮他(她)做”。你认为这位家长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分析要点:不正确。幼儿完全可以从事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不重视幼儿的劳动,甚至包办代替幼儿应该自己做的事情,使幼儿不愿自己动手,更不愿参加为集体的劳动,将会养成幼儿懒惰、依赖、自私的不良品质,幼儿的个性就不能得到健全的发展。【理论讲解】:幼儿劳动的教育意义1、幼儿劳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1) 劳动能增强幼儿的体力,发展幼儿的动作。(2) 劳动是幼儿智育的手段。(3) 劳动中渗透着美育和德育。2、劳动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作用(1)劳动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建立起自信,从而

15、激发了学习和探索的愿望以及自立、自主的精神。(2)在劳动中还能培养幼儿坚持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和与同伴协同合作的能力,生活自理的能力和爱劳动的习惯。一、 幼儿劳动的内容、形式和指导【案例分析】某幼儿园大班的幼儿劳动计划(1年)培养目标:1、学习一些种植方法,主动关心照料动植物。2、参与田间劳动,在体验劳动快乐的同时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3、尝试做些家务事,学习清洁、整理物品的方法。4、根据田间各种材料的特征进行创造性的小制作。5、通过值日生的工作培养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具体操作:1、外出参观:农村中的许多美好景色和人文现象也能激起幼儿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我们充分利用农村的地理优势,带领幼儿外出参观。如观看农民伯伯收割麦子、插秧等。使他们在幼小的心灵中留下劳动人民勤劳的形象。2、带领幼儿到实验基地进行田间劳动,指导幼儿挖芋艿、挖蕃薯、剥毛豆、拔花生、拾稻穗、摘棉花等,让幼儿在体验劳动快乐的同时,学习一定的劳动技能。3、选择相应的活动内容,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使之感性认识与实践锻炼同步发展。在区角活动中,利用农村中的一些废旧材料,让幼儿展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