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学复习提纲-第一章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727389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物学复习提纲-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植物生物学复习提纲-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植物生物学复习提纲-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植物生物学复习提纲-第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植物生物学复习提纲-第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生物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物学复习提纲-第一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植物细胞与组织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与结构一、植物细胞的形状与大小细胞体积小的原因(1)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它所能控制的细胞质的量是有限的,所以细胞的大小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的制约。(2)利于细胞与周围环境(包括相邻细胞)的物质交换和细胞内部的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 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A原生质体 是指细胞中有生命活动的物质(原生质)组成的结构,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最重要的部分。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 原生质是组成细胞的有生命活动的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后含物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产物,包括贮藏的需要时可动用的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及次

2、生物质,是非生命的无机物和有机物。B细胞壁 是包围在原生质体外面的坚韧外壳,是一个有代谢活性的结构,它参与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识别、物质代谢等过程,在植物形态建成中起重要作用。显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分辨率0.2m)观察到的细胞结构。亚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分辨率0.25nm)下看到的细胞结构。三、原生质体细胞器:一般认为是散布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或“微器官”。(1)质体一类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及贮藏密切相关的细胞器。为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质体是由原(前)质体发育而来叶绿体:膜、类囊体和基质有色体:形状多样,只含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存在于花瓣和果实中,

3、胡萝卜根中也有。能积聚淀粉和脂类白色体:不含色素,呈无色颗粒状,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各部分的储藏细胞中。储藏淀粉的称为淀粉体,储藏蛋白质的称为蛋白体,储藏脂类的称为造油体 质体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 植物叶片的颜色,与细胞叶绿体中这三种色素的比例有关,一般情况是叶绿素占绝对优势(占全部色素的2/3,叶绿素a占叶绿素含量的3/4)。 叶绿素是主要的光合色素。 有色体:只含胡萝卜素与叶黄素。存在于果实、花瓣或植物体的其他部分。积聚淀粉和脂类,在花和果实中具有吸引昆虫和其他动物传粉及传播种子的作用。白色体:不含色素。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各部分的贮藏

4、细胞中,起淀粉和脂肪合成中心的作用。根据贮藏物质的不同分为三类: a 造粉体 b 蛋白体c 油质体(2)微体:具单层膜的球状细胞器与溶酶体的区别在于含有不同的酶,微体含有过氧化物酶和乙醛酸循环体。分类: a 过氧化物酶体 含有过氧化氢酶等与叶绿体和线粒体共同参与光呼吸过程; 将细胞在代谢活动中产生的对细胞有毒的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 b 乙醛酸循环体 含有乙醛酸循环酶系将种子萌发时将子叶等贮藏的脂肪转化为糖(3)液泡(植物细胞特有)具有大的中央液泡是成熟植物生活细胞的显著特征,也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明显区别之一.结构:由单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液泡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透性。液泡内

5、含细胞液。发生:幼期的细胞有多个分散的小液泡,细胞成长过程中,这些小液泡逐渐彼此合并发展成数个或一个很大的中央液泡,占据细胞中央很大空间(细胞体积的90以上),将细胞质和细胞核挤到细胞的周边。功能:调节细胞水势,维持细胞的挺度;参与细胞膨大,中央液泡吸收水分体积膨大,导致植物细胞体积变大;植物细胞液泡含有动物细胞溶酶体内所有的水解酶,通过吞噬作用,消化分解细胞质中的外来物或衰老的细胞器,起到清洁和再利用作用;储存功能;直接参与代谢;隔离有害物质;积累防御物质,可以阻止草食动物取食,杀灭病菌等。(4)胞质运动在生活的细胞中,胞基质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它能带动其中的细胞器,在细胞内作有规则的持续流

6、动,这种运动称胞质运动。 在有单个大液泡的细胞中,胞基质常常围绕着液泡朝一个方向作循环流动。 胞质运动是一种消耗能量的生命现象,与微丝有关。 对于细胞内物质的运转有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细胞器之间生理上的相互联系。四、细胞壁(一)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成分:果胶类物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多种酶类、结构蛋白、矿物质等。(二)细胞壁的层次: 根据时间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分成三层: 1.胞 间 层 又称中层,存在于细胞壁的最外面。主要成分是果胶质。2.初 生 壁 细胞停止生长前原生质体分泌形成的。存在于胞间层内侧。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果胶。 初生壁由三个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网络构成:微纤丝-半纤维素网络;果胶

7、网络;蛋白质网络。 3.次 生 壁 细胞停止生长后,在初生壁内侧继续。积累的细胞壁层。(3层) 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常常有木质细胞壁的生长与微纤丝的排列有关,纤维素的合成与微管有关。细胞壁的特化:木质化、角质化、木栓化、矿质化、粘液化等。(三)细胞壁的功能机械支持;维持细胞形状;维持细胞水分平衡;物质运输;参与细胞生长调控;细胞分化;细胞识别;是被动防御的屏障,主动防御的前哨。(四)初生纹孔场、纹孔与胞间连丝1. 初生纹孔场 细胞的初生壁上有一些较薄的区域。2. 胞间连丝 是植物细胞的特征结构,穿过相邻活细胞壁的原生质丝状连接结构。质膜形成外围,内质网形成连丝微管,两者之间称胞间连丝腔,充满细胞

8、质。3. 纹孔:次生壁形成时,某些部位不形成次生壁,留下的小孔。当次生壁形成时,次生壁上具有一些中断的部分,这些部分也就是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称为纹孔。单纹孔具缘纹孔 五、后含物: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产物,包括贮藏的需要时可动用的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及次生物质,是非生命的无机物和有机物。(一)贮藏的营养物质 1、淀粉形式:以颗粒状态存在,称为淀粉粒鉴定:用碘碘化钾溶液染色时,通常呈蓝黑色形成淀粉粒时,先从一个点脐点开始,向外层层沉积,形成许多同心的层次轮纹(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交替沉积而成)单粒淀粉粒:只有一个脐点复粒淀粉粒:有2个以上脐点,每个脐点有各自的轮纹半复粒淀粉粒:2个以上脐点,

9、各脐点除有本身的轮纹外,还有共同的轮纹包围2、蛋白质 形式:拟晶体,其晶体与无机盐结晶不同,常呈方形,因此叫拟晶体糊粉粒: 由一层膜包裹成的圆球状颗粒。 鉴定:贮藏蛋白质遇碘呈黄色 糊粉粒集中分布于种子的胚乳和子叶中,往往禾谷类胚乳的最外一层细胞或几层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糊粉粒,特称为糊粉层。豆类子叶细胞中除普遍具有糊粉粒外,还含有一或几个拟晶体。 豆类糊粉粒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大液泡分散成几个小液泡,随种子的成熟,小液泡内的蛋白质逐渐变为糊粉粒;种子萌发时,糊粉粒中的蛋白质被利用,小液泡重新转变成一个大液泡。3、脂肪和油类 形式:以固体或油滴的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是细胞中含能量最高而体积最小的 贮

10、藏物质,常存在于种子、胚和分生组织细胞中。鉴定:用苏丹III或苏丹染成橙红色。(二)生理活性物质含量很少,但对细胞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物质,统称为生理活性物质酶、维生素、植物激素、杀菌素等。保证细胞内一切生化反应的正常进行;调节和控制植物生长、发育、繁殖以至遗传、变异等一系列生命活动过程。 (三)其它物质糖类、有机酸、单宁、花青素、植物碱、精油、晶体等。植物细胞内的晶体主要是草酸钙晶体,稀碳酸钙晶体,存在于液泡中。单晶:棱柱状或角锥状。针晶:针状,常聚集成束。簇晶:球状,由许多单晶联合形成,每个单晶的尖端都突出于晶簇的表面。第三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与信号转导一、植物细胞的生长

11、细胞的生长表现为体积和重量的增加。 细胞生长有一定的限度,这主要是受细胞本身的遗传因子控制,也受环境影响。 细胞生长的方向性:纤维素与微管 液泡变化 新物质合成二、植物细胞的分化 细胞分化指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特化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的实质是基因按一定程序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脱分化:已经分化的组织在一定因素下恢复分裂能力,重新具有分生组织细胞特性(愈伤组织,callus)的过程。再分化:使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细胞分化为胚状体,或直接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三、程序性细胞死亡 (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又称细胞凋亡(apoptosis)第四节 植物组

12、织一、组织与器官的概念 组织:组织指植物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形态结构相似并担负同一生理功能的细胞群或组合。 由同一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称简单组织 由多种类型细胞构成的组织,称复合组织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规律构成了器官。种子植物的6大器官: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二、植物组织的类型分生组织 营养组织 保护组织 成熟组织 输导组织 机械组织 分泌组织发育特点(一)分生组织定义:具分裂能力的植物细胞群。特点:细胞核大,壁薄,质浓,无大液泡,无胞间隙;细胞具分裂能力。1. 顶端分生组织 存在于根尖,茎端不断伸长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2. 侧生分生组织 存在于植物体周围,包括形成层和木栓形

13、成层。不断增粗3. 居间分生组织存在于茎的节间基部,叶基部,总花柄的顶部及子房柄等处。根据来源或性质划分: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二)成熟组织 分生组织分裂而来的大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发生分化,所形成的其他各种组织, 有时也称为永久组织。1.保护组织定义:覆盖于植物体表,起保护作用的组织 作用:1、减少失水 2、控制气体交换 3、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1)表皮 叶,幼茎,花、果的表面,一般只有一层细胞,表皮细胞是最基本的成分组成:气孔器 角质层 蜡质 表皮细胞(2)周皮:是取代表皮的次生保护组织,由木栓形成层形成。(向外)木栓层 木栓形成层 栓内层(向内)合称周皮。2. 薄

14、壁组织 进行各种代谢活动的主要组织,又称基本组织 类型:同化组织 贮藏组织 贮水组织 通气组织 传递细胞3. 机械组织:细胞壁加厚 ,支持作用 (1)厚角组织:角隅处 初生壁性质 不木质化 活细胞 分布在茎、叶柄、叶片、花柄等部分(2)厚壁组织 植物体主要的支持组织均匀增厚的次生壁木质化死细胞 4.输导组织植物体长距离输导水分和有机物的组织水分、无机盐 导管和管胞 有机物 筛管和伴胞(1)管胞 死细胞加厚方式功能: 输导 支持 (2)导管分子 死细胞加厚方式(5种)穿孔侵填体*导管和管胞的比较: A 相同点:都是厚壁的伸长细胞,成熟时都没有生活的原生质体,次生壁具有各种式样的木质化增厚,呈现环纹、螺纹、梯纹和孔纹等式样B 不同点:导管在细胞的端壁在发育过程中溶解,形成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