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备课教案样本.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727013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备课教案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备课教案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备课教案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备课教案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备课教案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备课教案样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备课教案样本.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备课教案样本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备课教案1灰雀学习目的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漫步、胸脯”等14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络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老实的表现。重、难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络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2.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老实的表现。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读中感悟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

2、3.多媒体课件。4.搜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第一课时一、交流资料 合作学习1. 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_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理解。(1) 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2) 全班交流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_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3.板书课题。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n)步”、“胸(xing)脯(p)”、“白桦(hu)树”。注意“诚”“病”“蹦”

3、读后鼻音。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展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理解到了什么。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欢”。3.教师引读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四、课堂作业1、 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2、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4、激发兴趣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欢。列宁每天漫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二、深化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b.列宁的着急、担忧、可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5、。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欢和列宁对灰雀的喜欢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互相补充,汇报体会。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

6、白桦树旁看着灰雀。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化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得意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快乐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四、搜集故事、积累进步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2. 搜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备课教案2金色的草地教学目

7、的:1. 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引人注目”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4 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学重难:初步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1.齐读课题:金色的草地2.课前置疑:读了课题,你想问什么问题吗?整理问题:草地怎么会是金色的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间去找答案吧!二、 检查预习1. 开火车读生字。2. 小教师教读:多音字:“假”“朝”字形:“绒” “耍”3. 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蒲公英的资料、

8、并展示图片。4. 抽读课文。三、 初读课文,感知全文。课文主要写了两件事情,你能找出来吗?归纳总结:1 哥俩在草地上玩耍。2 草地会变色的原因。四、 理解课文1、 齐读一自然段:考虑:我们窗前有一个什么样的草地?由“长满”“盛开后变为金色”体会蒲公英的多。2、 朗读。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齐读第一自然段草地这么美,我和弟弟常去玩,他们怎么玩呢?二.感知第二自然段1 自读第二自然段.2 演一演:根据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桌分角色进展表演.3.汇报表演.4.想像自己的脚下就是那片长满了蒲公英的草地,说一说,在这样一个地方,你的感觉怎么样?5朗读:读出欢乐的气氛.三.理解第三自然段.1 自读第三自然段

9、.考虑:突然有一天,我们发现了什么?对了,金色的草地在悄悄的变化,说一说,它是怎么变的?早上:绿色 白天:金色 晚上:绿色2 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小组讨论,在书上勾出句子,读一读,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3 汇报:4蒲公英的花瓣可以张开,合上,所以草地也就跟着变色了.5 朗读:体会草地的变化的原因.6、齐读4自然段:从这里,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五、 完成课后练习二:回忆全文: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草地的有趣和蒲公英的得意。六、 有感情地朗读。三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备课教案3爬天都峰一、学习目的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10、“峰顶、似乎、突然”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互相鼓舞下,坚决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4.懂得擅长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发奋向上的品格。二.教学重、难点:1.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后的思想变化。2. 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三. 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搜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四.教法设计:边读边想法。五.教学时间:2课时第 一 课 时教学目的: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题导入1.

11、初步理解天都峰及“鲫鱼背”看天都峰的风光片或图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说说“鲫鱼背”名称的来历。2.导语激情,提醒课题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险,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可以登上山顶的人,真可称得上是“勇士”了!我们认真地阅读课文,勇攀顶峰,一定觉得大有收获。让我们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方法记住字形。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全班开火车赛读

12、,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教师,领读生字词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边读边想,简要答复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四、识记字形,指导书写1.认读要求写的11个字,并分别组词。2.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峰蜂:“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辫辩、辨:三个字的左右两边都是“辛”,关键要看中间。和言语说话有关的是“辩”;“辨”要用眼睛看,自然要加上“眉毛和眼睛”;“辫”和发丝有关,中间是条“丝”。3.练习书

13、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第 二 课 时教学目的:边读边想,说出“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生朗读课文。2. 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困难。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二、深化读议,体会我们互相鼓励爬上峰顶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

14、惧的心理。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慨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文。3. 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师挑选出问题:“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4、读读议议,释疑。a. .“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外表上是双方都有疑心,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

15、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读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化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b.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学生读书圈划。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明白他俩始终互相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C.“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话。考虑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以抑制。三、总结课文,联络生活、实际谈感受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2.你从“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