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北省中考诗词赏析复习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726456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河北省中考诗词赏析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年河北省中考诗词赏析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年河北省中考诗词赏析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年河北省中考诗词赏析复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年河北省中考诗词赏析复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河北省中考诗词赏析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河北省中考诗词赏析复习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2012年河北省中考诗词赏析复习题 1.望岳 2. 钱塘湖春行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 使至塞上 5. 江城子密州出猎 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7. 天净沙秋思 8.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赤壁10.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11.行路难12.观沧海13.春望 14.过零丁洋15.饮酒(结庐在人境)16. 次北固山下17.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18. 山坡羊潼关怀古19.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古代诗词阅读(见附录四)(2010年)诗词默写作者朝代相关作品 注意诗词多的作家 19篇古文涉及的作

2、家理解词义和句意。 对词义的理解注意课本下边的注释或翻译书上相关词语的理解划分朗读节奏。 五言 23岱宗/夫如何 221大漠/孤烟/直212造化/钟/神秀 七言 43孤山寺北/贾亭西 223山河/破碎/风飘絮,欣赏词语和句子。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79题。(5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7这首诗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2分)8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分)巴 山

3、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9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哲理?(2分)一、望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五岳之首的泰山是多么的雄伟,苍莽的青色一望无边。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神奇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这里,山南山北,昏晓不同。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远望层山叠起,不禁心胸激荡,极目细观啊,那鸟儿已归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将来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远眺,群山都会显得那么渺小。主题: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全文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望 字展开,热情

4、赞美了泰山的 高大雄伟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从精到细,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实景,用_细节描写,表达了感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蕴藏了诗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首联是 ,颔联是 ,颈联是 ,尾联是 。 答案:远望、近望、细望、俯视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 。答案: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

5、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什么特点?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大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高峻奇险的形象。诗歌语言讲究精炼,请从诗中选择一个你认为使用最传神的词语加以品析。“钟”将大自然写得有情,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赋予了泰山;“割”,平凡之中见出奇险,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

6、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由此也可以想见山色的变幻无穷。“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景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二、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

7、子衔着春泥在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中心: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评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题解】: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也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写早春的西湖极有特色,读后会同诗人一样,爱上这湖光山色。白居易是在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时

8、候创作了这首诗。全文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_、_、_ 等。早莺 新燕 浅草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 初、早、新、渐、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描绘了钱塘湖畔旖旎的早春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9、”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绘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空白,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增加了想象的空间。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杨花落尽杜鹃声声哀啼, 得知您被贬龙标跋涉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把我的愁心托付给明月, 一同伴随您奔赴迢迢

10、远方。作者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不仅风格豪放、想象丰富,音律和谐,而且有时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也是璀灿的群星之一,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特别擅长七绝。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漂泊无定的杨花、啼鸣凄历的子规的描写塑造了悲伤的气势。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 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诗中写“杨花”的作用是什么?答:点名时令;渲染离别的氛围 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杨花在旧体诗

11、中象征离散漂泊,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暮春季节的一种哀伤、惆怅气氛。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此诗子规一词,作者融情与景,借景抒情,愁一词表达了作者真切的关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本诗最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

12、法,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 答: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 答: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 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有“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的句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与之意思相

13、近的句子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四、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 途中经过属国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象蓬草飘出汉塞,象归雁飞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沙漠里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走到萧关恰逢候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主旨:通过描写奇特壮丽的边塞风景,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情感。王维,字摩诘,与孟浩然齐名,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后世称其为“诗佛”。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的诗能通过无形的语言,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幅副美丽的图画。开元二十五年的春

14、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全文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要走多远呢?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简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写作手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说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 、 等修辞手法。比喻、对偶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_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红楼梦里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大漠孤烟直,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