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课程设计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725723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课程设计(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斗築ini網zhvtong.GQ-m一、课程设计说明书1道路选线12平面设计13纵断面设计54横断面设计10二、参考文献151 道路选线道路选线,就是个根据道路的使用任务、性质、公路的等级和技术标准, 从规划的起、终点之间结合地形、地质、水文及其他沿线条件,综合考虑平、 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上选定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然后进行有关的 测量和设计工作。我们本次选线为纸上定线.。1.1 纸上定线在纸上定线中,因使所设计路线尽量与等高线平行,绕开等高线密集的陡坡 地区。在定线时,直线距离不能太长,一般以20V (V是设计车速)为最大长度。 1.2选线原则路线设计受到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的

2、影响,还受到到很多社会、经 济等上的因素。本次为丘陵区选线,等级为二级公路,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使填、挖方平衡。2) 路线的坡度做好控制,在 0.3%7%为宜3) 多种方案,从中选择最优方案。4) 做到少占耕地,与农田基本建设相协调。5) 根据设计标准合理布局线路,路线设计要保证行车安全、舒适。6) 选择坡度较缓的地形,有利于施工。7) 对水文地质差的地方尽量绕行。在地形图要设计两个弯道,在弯道设计时,除考虑曲线要素外,还要注意弯 道内侧是否有物体阻碍司机的视线,为满足视距要求,要对其横净距进行计算, 具体方法在横断面设计时在详细说明。2 平面设计路线的平面线形是由指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

3、线组成的平面线形,平面设计 就是将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等合理的组合起来,确定路线平面位置和各部分 的几何尺寸的工作。2.1 平面线形设计要求在路线的平面设计中,我们主要考察的是汽车的行的行驶轨迹,所以轨迹在 几何性质上有以下特征:1) 曲线是连续和平滑的,轨迹上任何一点不出现破折。2) 曲率的变化是连续的,轨迹上任何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的值3) 曲率的变化率是连续的,轨迹上任何一点不出现两个曲率变化率的值。2.2 直线的设计直线是平面曲线的要素之一,也是运用最为广泛的,能给人以短捷、直达的 印象。但是在直线上高速行驶,容易使驾驶员产生疲劳,造成交通事故,因此, 在运用直线时,必须慎重,不宜过长

4、。2.2.1 直线的运用在长直线上要注意下列几个问题:1) 长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易导致高速度。2) 长直线与大半径结合最好。3) 长直线两测加标志物,改善单调景观。2.2.2 直线的长度规定直线的长度不宜过长,也不能太短,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 推荐行驶的最短距离为行驶速度V的6倍,最长距离一般规定为行驶速度V的 20 倍。有反向曲线时,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011-94)规定反向曲线间最小 的直线长度以不小于行驶是速度的 2 倍为宜。2.3 圆曲线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该设平曲线,而圆曲线是平曲线中主要的组成 成分。路线平面设计线形中常用的单曲线、复曲线及回头曲

5、线等,一般都包含 了圆曲线。圆曲线具有易与地形相适应、可循行好、行线形美观、易于测设等 优点,使用十分普遍。2.3.1圆曲线的几何要素T=Rtana/2L=naR/180E=R(seca/2-1)D=2T-LT-切线长(m)L曲线长(m)E-外距(m)D-校正数或称超距(m)R圆曲线半径(m)a转角(o)2.3.2汽车在圆曲线上的行驶特性行驶在曲线上的汽车由于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其稳定性手到影响,而离心力的 大小有与曲线的半径有密切的关系,半径越小越不利,所以在选择平曲线上时应 尽量采用较大的值,只有在地形或者其他条件受影响时才可用较小的半径。为了 行车的安全与舒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

6、1-2003)规定了圆曲线半径在 不同的情况下的最小值。R=V2/127(pi)V=行驶车速(km/h)i=超高横坡度在指定车速V下,最小Rmin决定于容许的最大横坡度ax和该曲线的最大 超高 icmax。2.3.3 圆曲线的半径和长度 在半径的选用中,尽量选用较大的半径,极限最小半径尽可能不用,但是半径不 是越大越好,还要视所设的路线而定,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J011-94) 规定圆曲线的半径最大不宜超过10000m。确定圆曲线半径的原则: 各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半径,在一般情况下,宜选 用大于标准所规定的该级一般最小半径。只有当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限制 时,方可采用小

7、于一般最小半径,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圆曲线半径的选定,除要与弯道本身所在位置的地形、地物条件相适 应,使曲线沿理想的位置通过外,还要考虑与弯道前后的线形标准相协调。 圆曲线半径过大也失去意义,因此最大半径不宜超过 10000m ,以利 于设计与施工。 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曲线(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在二级公路中,设计速度V=60km/h,在一般最小半径中R200m,在极限最小 半径中R125m,在设计中根据地形的情况自行选择合适的半径,所以在设计的二 级公路中JD的R1取1500m,JD2的R2取1000m,都符合要求。2.4 缓和曲线缓和曲线是道路平面设计的要素之一,它是

8、设置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或半径 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 ,公路工程 技术标准规定,除四级公路不要求设缓和曲线,其余的等级的公路都应该设置 缓和曲线。2.4.1缓和曲线的线性特征 回旋线是公路路线设计中最常用的的一种缓和曲线。1) 回旋线的基本公式RL$=A2R=回旋线所连续的圆曲线半径LS=回旋线型的缓和曲线长度2.4.2缓和曲线的长度及其标准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公式:LS(min)=0.036V3/R交点1 处圆曲线半径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可不设缓和曲线交点2处缓和曲线长度100m,满足下表要求 各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值设计速度(km/h)120100806

9、040302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100857060403020所以在二级公路设计中,缓和曲线了 LS都取60m满足要求。2.4.3有缓和曲线的道路平曲线几何要素道路平面曲线的几何元素公式如下:T=(R+AR)tana/2 + qL=Rna/180 + LS=Rn(a2 卩)/180 + 2LSE=(R+AR)/cosa/2 RP=90LS/Rn q=LS/2 L3S/240R2AR=L2s/24R L4s/2384R3在所设计的二级公路中,R=200m,代入数据,求出平面曲线几何要素如下表:JDaRLSTLE124 13 2415000321.892634.16634.150231 03 4

10、91000100328.033642.16038.3342.5 平面曲线组合设计平面线形应值捷、连续、顺适,并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长直线的尽头不能和小半径的曲线相接,在公路弯道一般情况下,由两端曲线和 一段圆曲线组成。缓和曲线的长度不能小于所设计等级公路的最小长度的规定; 中间圆曲线的长度也宜大于3s的行程。下表为各级公路平曲线的最小长度设计速 度km/h1201008060403020一般指1000850700500350250200最小值200170140100705040所求的两个弯道的平曲线长度L1=634.166m, L2=642.160满足要求。3 纵断面设计纵

11、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工程经济性等,研究空间的线形几何构成的大小及长度,以便达到 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乘客感觉舒适的目的。纵断面是由两条主要的线,一是地面线,根据中线个点的高程而绘出的不规 则的折线;一条是设计线,是反映道路线的起伏情况,器标高为设计标高。二级 公路的标高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加宽地段为设超高、加宽前该处边 缘标高。纵断面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直线的坡度和长度会影响行车的速度 和安全,竖曲线有凹有凸,主要解决公路线形在纵断面上的位置、形状和尺寸问 题。3.1纵坡及坡长设计3.1.1 坡度设计 是纵坡设计经

12、济合理,结合选线的纵坡安排意图,经过综合分析、反复比较 定出纵坡。纵坡设计要满足以下要求:1)纵坡要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2)纵坡要考虑地质、水文、气候、排水等因素。3)纵坡要考虑填挖平衡,就近填方。4)考虑交通枢纽、农田水利等因素。3.1.2 最大纵坡 以下是道路所允许的最大坡度值,是纵断面设计的重要指标。设计速度 km/h1201008060403020最大纵坡3456789在设计速度为 60km/h 的二级公路上,最大纵坡为 6%。3.1.3 最小纵坡纵坡小能有利于汽车的行驶,但是同时还要考虑到路面排水的功效,说以纵 坡不宜太小,要满足排水要求,防止积水渗入路基而影响其

13、稳定性,所以纵坡的 设计以不小于 0.3%为最小纵坡,一般要大于0.5%为宜。在特殊地形上纵坡小于 0.3%是,边沟要做纵向的排水设计在超高横坡度渐变段上,为使行车外侧边缘不 出现反坡,设计最小的纵坡不宜小于超高的允许渐变率。3.1.4 合成坡度是由路线纵坡与弯道超高横坡或路拱横坡组合而成的。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二级公路在 V=60km/h 时的最大合成坡度为 9.5%, 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 0.5%。3.1.5 坡长设计二级公路在 60km/h 的最短坡长为 150 米。 根据公路工程及技术标准在二级公路越岭路线的平均纵坡一般接近 5.5% 和 5% 为宜。3.2 竖曲线 在汽车行驶过程

14、中,为了缓和因车辆动力变化而引起的冲击和视距保证,必 须插入竖曲线。竖曲线一般是由圆曲线和二次抛物线两种。3.2.1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长度 在纵断面设计中,有三个因素决定最小半径。1)缓和冲击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了加速度,从而产生了离心力,让乘客感觉不舒服。 R=V2/13a加速度 a 一般在 0.50.7m/s2.2)时间行程不过短 在竖曲线上行驶,行驶路程太短,会让乘客感觉不舒服,所以最短距离要足。Lmin=V/1.2,设计速度为60km/h的最小长度为50m.2)满足视距要求 汽车在凸曲线上行驶,半径太小,会阻挡司机视线。在凸曲线上设计车速为 60km/h最小半径极限值为1400m,

15、 一般值为2000m。停车视距为75m,超 车视距 350m。3.3竖曲线设计在纵断面的变坡点上,由于坡度的改变形成了坡度角w=i2_i1当W为“ + ”时表示凹曲线,当W为“一”时为凸曲线。在纵断面设计中,有2个变坡点,所以有3个坡度,i=2.436% i2=4.942%i3=2.219%都满足竖曲线半径的要求。所以经过计算=i2i=7.738% 叫岂一:2=2.723%所以第一个是凸曲线,第二个是凹曲线,分别选择R=R2=3000。 两个变坡点的桩号分别为 K0+820 、K1+630二个变坡点的高程:H=1343.08m,H2=1303.05m在进行竖曲线要素计算竖曲线长度:L=Rro竖曲线切线长:T= 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