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基础知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725456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地质基础知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煤矿地质基础知识1、煤层的厚度由于成煤环境和条件的不同以及地质的影响,煤层厚度差异很大,有的煤层只 有几厘米厚,有的可达几十米或百余米。煤层的厚度,是确定开拓部署和选择采煤方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根据开采 技术的特点,将煤层按厚度不同分成:(1) 薄煤层:小于1.3m的煤层;(2) 中厚煤层:厚度在1.33.5m的煤层;(3) 厚煤层:厚度大于3.5m的煤层。在生产工作中,习惯将厚度大于6m的煤层称特厚煤层。从我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和已开采的煤层看,近水平煤层及薄煤层较少,而中 厚煤层和厚煤层较普遍。2、煤层的顶、底板煤层顶底板是指煤系地层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内的岩层。按照沉积顺序, 先于煤生

2、成的岩石是煤层底板,后生成的是煤层顶板。在正常情况下,煤层顶板位于 煤层之上,而煤层底板位于煤层之下。当地质构造破坏较剧烈时,有可能发生倒转。根据顶板岩层相对于煤层的位置及开采过程中岩层变形、跨落的难易程度,顶 板可分为伪顶、直接顶和基本顶3种类型。(1) 伪顶:位于煤层之上随采随落的极不稳定岩层,其厚度一般在0.5m以下,多 为炭质页岩和泥质页岩等。(2) 直接顶:位于伪顶或直接位于煤层(无伪顶时)之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移 架或回柱后能自行跨落的岩层,多由砂质岩等组成。(3) 基本顶:位于直接顶或煤层之上,其厚度及岩石强度较大,是坚硬又难以跨 落的岩层。通常由粗砂岩、砾岩、石灰石等组成。在

3、采煤过程中,基本顶是顶板管 理的主要对象。煤层底板可分为直接底和基本底。直接底位于煤层之下,厚度数十厘米至数米, 多为泥岩、页岩或黏土岩。有的直接底遇水膨胀,容易发生底鼓现象,致使巷道遭到 破坏。基本底是位于直接底之下的较坚硬岩层,常为厚层状砂岩、砾岩或石灰岩。3、煤层的形态与结构煤层是沉积生成的,一般呈层状,但由于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有的煤层形状发生 变化。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1) 层状煤层,其层位有显著的连续性,厚度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或厚度基本稳定;(2) 似层状煤层,其形状像藕节、串珠或瓜藤等,层位有一定的连续性,厚度变 化较大;(3) 非层状煤层,形状像鸡窝或扁豆状,层位连续性差,常有大

4、范围尖灭。我国 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的主要矿区煤层多为层状煤层。江南各小型矿区和乡镇、 个体所经营的小煤矿相当多的煤层是非层状煤层。层状煤层比较方便,而非层状煤 层常给开采带来一定难度。煤层除在形态上有所不同以外,在构造上也有很大差别,在有的煤层中,有时含 有厚度较薄且很不稳定的岩层,这类含在煤层内的岩层称作夹石或夹石(砰)层。根 据煤层中有无稳定的夹石层,可将煤层分为两类,即简单结构煤层和复杂结构煤层。简单结构煤层一般不含夹石层,复杂结构煤层含夹石层者12层,多者可达几层或 十几层。由于夹石层的存在,不仅使煤的灰分增高,而且给开采带来一定的难度。4、煤层的产状要素煤层原始生成时呈水平状态,

5、但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煤层及岩层由水平状态 变成为倾斜或弯曲状态。描述煤层的储存状态和位置用产状要素来表示。煤层产状 要素就是它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如图4-1所示。这3个要素就能表示出煤层在空 间的位置。(1) 走向。煤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为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就是 走向。(2) 倾向。在煤层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向下延伸的直线叫做倾斜线,倾斜线的 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称为倾向。(3) 倾角。煤层层面与水平面的夹角称为倾角。倾角的大小反映煤层的倾斜程 度,倾角变化在0 -90之间。煤层倾角越大,开采难度越大。根据采煤技术特点, 煤层倾角分为4类:近水平煤层8缓倾斜煤层825倾斜煤层2545

6、急倾斜煤层455、煤矿地质构造及其安全生产的影响岩(煤)形成初期,一般都是水平或近水平的,并在一定范围内是连续完整的,后 来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使岩层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倾斜、褶皱,有的还发生 了断裂或延断裂面产生了位移,使岩层失去了完整性。这种有地壳运动造成的岩石的 空间形态(如褶曲、断层等)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的形态多种多样,大致可分为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1)单斜构造岩(煤)层受地质作用力的影响,产生向一个方向倾斜的形态,这样的构造形态 称为单斜构造。单斜构造往往是其他构造形态的一部分,或是褶曲的一翼,或是断层 的一盘。2)褶曲构造岩(煤)层在地壳运动中受水平方向挤压力的作

7、用,呈现波状弯曲,但依然保持 其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构造形态称为褶曲构造。岩(煤)层褶曲构造中的每一个弯 曲为一个基本单位,称为褶曲,如图4-2所示。褶曲的基本形态有背斜和向斜两种: 岩(煤)层向上弯拱的褶曲称为背斜;岩(煤)层向下弯拱的褶曲称为向斜。在自然界 中,背斜和向斜在位置上往往是彼此相连的,褶曲是由于地壳运动所产生的水平挤压 形成的,因此,在褶曲两翼必然存在一个压应力,当地壳运动停止后,由于任何物体都 有一个恢复原来状态的趋势,所以又产生了一个拉应力,如图4-3所示。因此,在褶 曲构造带势必储存一个应力能,我们把它叫做构造应力。据测定,构造应力是原始应 力的20倍,这就给顶板管理和安

8、全生产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有冲击地压的煤 层中困难就更大。3)断裂构造岩层受地质作用力后遭到破坏,失去了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构造形态称为断裂构 造。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裂隙或节理。断裂面两侧的岩层发生了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其断层要素如图 4-4所示。(1) 断层面。岩层发生断裂位移时,相对滑动的断裂面。(2) 断盘。断层面两侧产生相对位移的岩体称为断盘。如果断层面为倾斜时, 通常将断层面以上的断盘称为上盘,断层面以下的断盘称为下盘。(3) 断距。断层的两盘相对位移的距离。断距可分为垂直断距(两盘相对位移 垂直距离)和水平断距(两盘相对位移水平距离),如图4-

9、5所示。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断层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如图4-6所示。 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上盘相对上升;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 平移断层:断层两盘岩块沿断层面做水平方向相对移动。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的关系,断层又分为: 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平行或基本平行; 倾斜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垂直或基本垂直; 斜交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根据断层的组合形式不同,又可以有地堑、地垒、阶梯构造等断层组。断层对煤矿安全生产影响较大。在断层带附近岩(煤)破碎,顶板失去完整性, 极易发生冒顶事故;断层又是地下水的良好通道,可能使井下涌水量增加,甚至发生 突水事故;另外断层带还可能积聚大量瓦斯,从而引发瓦斯事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