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内容、措施类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724959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内容、措施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内容、措施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内容、措施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二、内容、措施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二、内容、措施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内容、措施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内容、措施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材料题专训二:内容、措施类一、设问类型:(1)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2)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哪一项措施、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等。(3)主张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概括其主张等。二、解答方法:(1)审清设问。明确设问要求,根据设问方向有目的地阅读材料是获取有效信息的捷径。(2)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阅读完全部材料后,根据设问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并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结合点。

2、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时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开头和结尾、材料的出处、材料的注释或说明。三、组织答案:1要注意按问作答;克服思维定式,坚持论从史出。2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的,要充分运用历史术语,将教材中的话应用于答案中;要求根据材料回答的,切忌简单罗列材料观点,要注意归纳概括。3作答时要把握几个原则:(1)书写要工整,字迹要清晰。(2)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3)“按酬付劳”,根据每一问分值的多少,决定答多少,一般来说,一个要点是1分或者2分。(4)多多益善,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也尽量多答。四、典例示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第五表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

3、的效力。第七表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于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第九表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十二铜表法材料二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唐律疏议材料三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

4、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差异。(2)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通过哪些措施落实的?20世纪末中国“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关键信息材料一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公平 材料二唐律八议皇帝主导材料三民主宪法材料四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解题突破:第一步,审清设问。第(1)问要求回答两种法律的不同。第(2)问,第一小问要求回答孙中山的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也就是他的法制建设活

5、动有哪些;第二小问要求分析孙中山的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即中国近代史上阻碍法制建设的因素是什么。第(3)问,第一小问要求回答落实“民治”的措施是什么,即政府“民治”建设的内容是什么(限制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二小问要求回答20世纪末中国“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即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步,根据材料并联系相关知识。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综合归纳,找准切入点,比如两部法律的侧重点、权利的享有者等。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孙中山的主要反封建活动归纳;第二小问,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概括。第(3)问,第一小问,套用“答题模板”,这

6、里的措施,显然是指具体的措施,也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是如何落实“民治”的,可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民主政治事件概括。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落实“民治”的具体措施既有法律方面的,也有政治制度方面的;第二小问,根据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回答。第三步,结合上述分析准确作答。答案:(1)差异:十二铜表法保护私有财产或侧重民法,注重法律公平。唐律注重伦理或“以礼入法”,赋予贵族、官僚一定的法律特权,皇帝拥有最高裁决权。(2)表现: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社会长期动荡不安,传统思想根深蒂固。(3)措施:以共同纲领为施政纲

7、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选举人大代表,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确立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域自治等制度。目标: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五、巩固训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总纲”第一条规定:“中华鄂州人民,以已取得之鄂州土地为境域,组织鄂州政府统治之。将来取得之土地,在鄂州域内者,同受鄂州政府之统治;若在他州域内者,亦暂受鄂州政府之统治,俟中华民国成立时,另定区划。”第二章第二十二条至三十四条规定,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得连选连任一次;都督代表鄂州政府,有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发布临时律令等职权。第五章规定,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人

8、民选举产生,有制定法律、通过条约等职权。第六章规定,法司由都督任命之法官组成,依法审理除行政诉讼以外的各种诉讼,法官除依法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的惩戒宣告外不得免职。此外,还规定人民一律平等,享有言论、集会、结社、信教、通信、居住、保有财产、营业等自由,享有人身、住宅不受侵犯。摘编自鄂州约法(1911年11月9日)(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鄂州约法的颁布机构。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鄂州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7分)材料二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法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第四十六条国务员及其委员得

9、于参议院出席及发言。第四十七条国务员受参议院弹劾后,临时大总统应免其职。但得交参议院复议一次。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临时约法按照平衡与制约的原则,对总统的权力采取了哪些制约措施。(10分)材料三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全集(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什么样的“新的东西”。(8分)历史材料题专训二答案详细解析:关键信息材料一鄂州约法公职人员产生方式人民的权利与自由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平衡与制约措施材料三评价历史功绩的依据解题突破第

10、一步,审清设问。第(1)问,第一小问要求回答鄂州约法的颁布机构,第二小问要求回答鄂州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也就是作用和影响。第(2)问要求回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以及为限制总统的权力采取的措施。第(3)问要求回答辛亥革命的贡献。第二步,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第(1)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昌起义后湖北省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脱离清朝统治,本题中鄂州约法应是湖北军政府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令。鄂州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主要从反封建的角度作答。第(2)问,套用“答题模板”。材料二共有五条内容,在作答时可以把意思相近的进行合并概括。所采取的制约措施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限制袁世凯的

11、权力、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了总统、内阁、参议院三者之间的制约关系。第(3)问,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来回答。第三步,根据以上分析整理答案。答案(1)机构:湖北军政府。意义:这是近代中国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令,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资产阶级以法律的形式保证了自己的胜利果实;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为后来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奠定了基础。(2)主要内容:内阁成员统称国务员,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集体副署法律法令。制约措施:以参议院的立法权、责任内阁的行政权平衡总统的权力;以参议院的总统弹劾权、内阁的法律、法规副署权对总统进行制约。(3)政治方面: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加速了中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经济方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加速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思想方面:以三民主义作为改造中国社会的基本思想,后来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社会生活方面:断发易服,革新社会风尚,促进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