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情况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723629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算绩效管理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预算绩效管理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预算绩效管理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预算绩效管理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预算绩效管理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算绩效管理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算绩效管理情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3-2015年)? ? 为建立健全符合我省实际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高效、责任、透亮政府建设,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年)的通知(财预2012396号)的总体要求,结合我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发展须要,制定本规划。? ? 一、规划背景? ? (一)现状和问题。? ? 预算绩效管理是政府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结果要求。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改进预算支出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近年来,我省仔细实

2、行中心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主动探究并稳步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强化效率观念和绩效理念。对扶贫开发重点县扶贫资金运用管理开展了绩效考评,逐步实行了绩效考评结果与资金安排挂钩的扶贫资金安排新机制。先后下发了陕西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方法、关于实行财政资金预算支配与预算执行四挂钩管理看法等文件,要求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财政资金预算支配的重要依据,并在省级部门进行了绩效评价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 ? 但是,我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绩效理念还未坚固树立,“重安排、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思想还肯定程度存在;绩效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缺失,统一的工作规划尚未

3、制定,管理制度体系仍不健全,相关方法不详细、不细化、不系统,对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支撑不强;绩效评价主体单一,第三方评价欠缺,绩效评价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有待提高;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还未实行,绩效目标编制仍没有实质突破;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指标体系、信息系统、人员队伍、专业绩效评价机构建设等相对滞后,制约了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化开展;预算绩效管理试点面偏小、范围偏窄、进展不平衡;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评价结果与预算支配还未有机结合,优化、促进预算管理的作用尚未充分体现。总体上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与中心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及社会各界的期望还存在肯定的差距,亟需统筹规划、协调推动。? ? (二)重要性和紧

4、迫性。? ? 1、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深化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预算绩效管理强调结果导向,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促进公共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要求运用好有限的财政资金,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是一样的。? ?2、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建设高效、责任、透亮政府的重要内容。预算绩效管理注意支出的责任,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强化部门的支出责随意识,履行好经济调整、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政府职能,推动预算绩效信息公开,有利于促进政府部门提高管理效率,改善决策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5、,增加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 3、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动身点和落脚点。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效率观念的拓展和提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要求预算编制时申报绩效目标,实施绩效运行监控,加强绩效监督和结果问责,建立预算支配与绩效评价结果有机结合机制,把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全过程,既可有效缓解财政收支惊慌的冲突,又可提高财政资金的运用效益,是进一步提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 ? 4、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改革发展到肯定阶段的必定选择。预算绩效管理更加关注公共部门干脆供应服务的效率,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促进财政工作从“重安

6、排”向“重管理”、“重绩效”转变,解决财政资金运用的绩效和支出责任问题,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管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我省财政改革发展到肯定阶段的必定选择。? ?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实行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依据加强政府绩效管理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总体要求,以及推动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详细部署,把握预算管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准方向、明确目标,健全机制、完善措施,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全面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构建覆盖全部财政性资金,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运用效益,促进我省经济持

7、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 (二)基本原则。? ?1、统一组织,分级负责。“统一组织”是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由财政部门统一组织和指导。“分级负责”是指各级财政和预算部门按现行财政体制和隶属关系分别开展工作,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省财政厅负责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制定全省规划和规章制度,组织、指导省级部门和市县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市级财政部门负责本地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组织、指导本级预算部门和县级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预算部门是本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责任主体,组织实施本部门及下属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 2、统筹规划,远近结合。“统筹规划”是指各级财政和预算部门要统筹谋划本地区、本部门预

8、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长远规划,确定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落实保障措施。“远近结合”是指各级财政和预算部门编制预算绩效管理规划时,要结合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推动状况,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前,既要有中长期规划,又要有年度目标,建立完善年度工作支配与中长期规划相结合的机制。? ? 3、全面推动,重点突破。“全面推动”是指各级财政和预算部门要充分相识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主动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覆盖面,逐年增加绩效目标管理范围和绩效评价项目,努力实现横向到边、纵向究竟、全面推动。“重点突破”是指各级财政和预算部门要正视现阶段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艰难性和长期性,结合本地区、本部

9、门实际状况,因地制宜,主动探究,抓住关键,以各级党委、政府关切和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民生项目作为突破口,积累阅历,扩大影响,以点带面,早出实效。? ? 4、改革创新,协力推动。“改革创新”是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既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须要,解决当前影响财政资金运用效益的问题,又要敢于突破旧框架旧观念的束缚,大胆探究,不断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内部流程,从制度机制上解决财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冲突和问题,在创新中推动,在改革中发展,充分发挥财政部门职能作用,不断提高财政资金运用绩效。“协力推动”是指在发挥各级财政和预算部门能动性,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借助各级人大、

10、纪检监察、审计、社会中介等各方力气,合力推动,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三)总体目标。? ? 依据中心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高效、责任、透亮政府的总体要求,构建符合我省实际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坚固树立“讲绩效、重绩效、用绩效”、“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问责效为先”的绩效管理理念,进一步增加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全面加强预算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运用绩效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 1、绩效目标逐步覆盖。不断增加编报绩效目标的项目和部门,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2、评价范围明显扩大。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都要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并逐年扩大评价的项目数量和资金规模。? ? 3、重

11、点评价全面开展。省级财政部门要开展县级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试点;各级财政部门对预算部门、预算部门对下属单位都要开展部门(单位)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试点;各级财政部门和有关预算部门都要开展重大民生支出评价试点和企业运用财政性资金绩效评价试点。? ? 4、结果应用实质突破。全部评价结果都要反馈给被评价单位,增加支出责任;实现绩效报告及评价结果在本部门范围内的全面公开,扩大向社会公开的范围,强化社会监督;建立评价结果与预算支配相结合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预算管理;重点评价结果向同级政府报告,实行绩效问责。? ? 5、支撑体系基本建立。省、市财政部门要构建较为科学、适用的分级分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完

12、成专家学者库、中介机构库和监督指导库三个智库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绩效信息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 ?三、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 为确保总体目标顺当实现,2013-2015年,我省预算绩效管理着重围绕“建立机制”、“完善体系”、“健全智库”、“实施工程”等重点工作来推动。? ? (一)建立一个机制。? ?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有机结合。? ? 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部门(单位)申请预算时,要按要求申报绩效目标。绩效目标应依据明确、相对详细、可衡量

13、,并在肯定时期可实现。财政部门应加强纳入绩效目标管理试点范围项目的绩效目标审核,作为预算支配的前提和主要依据,并在批复单位预算时一并批复绩效目标。预算绩效运行监控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要对绩效信息适时进行跟踪监控,重点监控是否符合预算批复时确定的绩效目标,发觉预算支出绩效运行与原定绩效目标发生偏离时,刚好实行措施予以订正。状况严峻的,暂缓或停止该项目的执行。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预算执行结束后,财政部门或预算部门要仔细分析和主动利用决算数据,对财政支出的实际绩效进行评价,客观公正地评价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的精确性和有效性。预算绩效评

14、价结果应用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落脚点,应主动探究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方式,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发挥实效。预算绩效监督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保障。要充分发挥绩效监督的作用,建立财政监督检查结果与预算支配紧密连接工作机制,强化监督检查成果利用;健全制衡机制,强化对全部财政性资金和运行全过程的绩效监督。? ? (二)完善两个体系。? ? 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和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着力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相关制度及详细实施细则,从方向和目标上加以规划和指导,增加可操作性。绩效评价体系着力规范评价主体范围,合理运用评价方式方法,切实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一

15、是加快预算绩效管理法规建设。推动以政府名义出台全面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看法,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的发展方向、基本目标、工作程序、工作任务和主要内容,为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供应坚实的法规保障。二是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建立涵盖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健全社会中介、专家、数据库和档案等管理方法;完善预算单位决算报表、资产配置标准、部门项目支出标准等体系建设。三是加强业务规程建设。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方法,制订系统、规范的绩效管理工作流程和操作细则,明确各相关机构和人员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的职责,规范操作程序和质量限制要求,健全协调机制,建立分级分类、适用高效、便于操作的

16、实施细则及业务规范。? ? 2、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一是完善绩效评价主体。强化财政部门、预算部门绩效评价主体功能,探究引入第三方评价。财政部门负责本级预算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支出绩效的评价或再评价,涵盖全部财政性资金,包括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资金和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按预算级次分为本级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和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资金。预算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对下属单位支出进行评价或再评价。第三方评价可以在接受财政或预算部门托付的状况下独立开展。详细实施评价时,可对部门基本支出、部门项目支出、部门支出管理和财政综合支出进行绩效评价。二是完善评价方式方法。创新评价方式,逐步建立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多种绩效评价方式,确保绩效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公正性。科学合理地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