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个好儿子》教学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72273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不是个好儿子》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不是个好儿子》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不是个好儿子》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不是个好儿子》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不是个好儿子》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不是个好儿子》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不是个好儿子教学设计个人图书馆 qqshu.cc 披文入情 平中见奇 鲁人版必修三我不是个好儿子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于细腻处体味作者的“素描心态”。 2揣摩体验作品中朴实真挚的情感。 一、通读全文,勾勒母亲形象 师:请同学们通读全文,凭着整体印象说一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通读全文,写出发言提纲,自由发言。 发言内容预设: 质朴醇厚,没有文化,不善言辞;勤俭持家,老实本分,隐忍谦卑;善良慈爱,疼爱孩子,无微不至。 二、品读细节,走进母亲内心 细节品读示例: 细节一:母亲每一次都高高兴兴来,每一次都生了气回去。 导引:城乡生活理念的龃龉、管教孩子的分歧,常使母亲生气。这“高高兴兴来”与“生

2、了气回去”之间,是儿子心中永远的痛,愧疚、懊悔之情充塞心间,作者不禁喟叹“我不是个好儿子”。 细节二:大家都笑笑,说天不早了,睡吧,就分头去睡了。这当儿母亲却精神了,去关院门,关猪圈,检查柜盖上的各种米面瓦罐是否盖严了,防备老鼠进去,然后就收拾我的行李,然后一个人去灶房为我包天明起来要吃的素饺子。 导引:这是母亲隐忍勤劳的生动写照,家里的“大事”她从不参与意见,却一直在幕后默默支撑着这个家,给丈夫以关爱,给儿女以呵护。一句“这当儿母亲却精神了”,写出了母亲在这个家庭的独特作用,“不善说会道”,只会甘愿付出,这是那个时代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细节三:每年院里的梅李熟了,总摘一些留给我,托人往

3、城里带,没人进城,她一直给我留着,“平爱吃酸果子”,她这话要唠叨好长时间,梅李就留到彻底腐烂了才肯倒去。 导引:“平爱吃酸果子”,母亲永远会记着儿子的喜好,“每年”“总”“一直”“好长时间”“留到彻底腐烂了才肯倒去”,只有母亲才把儿子一直放在心上。让我们感到酸楚的是,母亲倒掉那些腐烂的梅李时的复杂心情:牵挂、失落、惋惜、责怪、伤感 三、交流探究,深层解读文本 交流探究一:你如何评价本文的文风? 先请学生畅谈观感,并佐以例证。然后师生明确 哈兹利特曾说过:“以亲切的风格写作,不是容易的事。”对于如今一些中学生一味追求浮华的文风的不良倾向,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好儿子就是一个极好的正面教材。本文“有真意

4、,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以简洁平易的语言,抒真情,写实事,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母亲之形象跃然纸上,母子之真情感人至深。 个人图书馆 qqshu.cc 个人图书馆 qqshu.cc 其实,“素描”不只是一种技法,更是一种心态,它表现了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又显示出作者的人生境界和审美取向。素描是中国绘画的一种传统技法,其特征是用简练的墨线勾描人物和各种景象特征,突出其神韵,不着颜色或略施淡墨,以形象本身简洁的特征表露唤起读者联想。这种绘画手法借鉴到文章的描写上,就是追求淡雅平实,不精雕细刻,不浓墨重彩,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以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活生生的形象来。 交

5、流探究二:“我”到底是不是个好儿子? 引导学生结合文本深入讨论,仁智各见,但要紧扣文本,言之有据。 内容预设: 当别人都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她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个人就是母亲。相对于父母的付出,儿女对父母所做的永远微不足道,从这层意义说,我们可能都不是好儿女。其实,“我”到底是不是个好儿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钦敬作者的自我剖析精神和内省反思意识。 让我们通过文中多次写到的“钱”,倾听一下作者的心声吧 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 我心里明白,给母亲寄钱

6、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 母亲收到寄去的钱总舍不得花,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 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能代替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 当母亲把一卷一卷的钱差点给老鼠做了窝时,当母亲把按照儿子的意愿买来的零嘴分给邻家的孩子们时,当母亲为了安慰病中的儿子把钱紧紧握在手里时,作者在反思:母亲需要的难道仅仅是钱吗?谁能体味到母亲心中的孤独、枯寂甚至懊恼?但这一切就像平静水面下的潜流,母亲从不示于他人,包括自己的儿子。作者在写到这些反思时,满怀愧疚之情,“觉悟了做儿子的不是”。 交流探究三:学生自行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阐述交流。

7、 四、仿写文本,升华生活体验 1.向同桌讲述你亲历的亲情故事。 2.以“我不是个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质朴为文,抒发真情实感。 五、积累链接,拓展学习资源 1.积累赞美亲情母爱类名言。 2.推荐阅读毕淑敏的孝心无价、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季羡林的赋得永久的悔。 该教学设计,将“细读”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引导学生涵泳品悟语言,感受朴素深沉的母爱以及儿子的感恩愧疚之情。设计中列出的细节品读示例,仅为预设参考,鼓励学生仁智各见,围绕妙点,积极领悟表述。这一环节是具体解读文本内容的过程,是课个人图书馆 qqshu.cc 个人图书馆 qqshu.cc 堂的重头戏,要集中攻坚力量,打好“巷战”,切忌浮光掠影。另外,抛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以期让学生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问题,毕竟教学的实质不是告诉与灌输,而是唤醒与点燃。“仿写文本”环节,若在课上实施,可进行片段训练;若时间不充裕,可布置为课后作业。 个人图书馆 qqshu.c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