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人教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72195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3三顾茅庐教案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 23*三顾茅庐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大家可能早已看过,其中就包含了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三顾茅庐,本篇课文讲的就是这个故事。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今天的课文情境,重温一下那震撼人心的场景。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2)背景链接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之际,他看到蒙古贵族统治者的专横残暴,饱受了民族压迫的苦痛,所以他尊崇继承汉室的刘备,是有政治用意的;何况自南宋以来,民间艺人的倾向就是尊蜀抑魏,他也不能不受

2、到影响。处在他的时代,他的这种倾向是很自然的,也毋须加以指责。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 2生难字词(1)字音纶巾(gun) 殆(di)拜谒(bi y)(2)词义【拜谒】 拜见;瞻仰(陵墓、碑碣)。 【如雷贯耳】像雷声穿过耳朵一样,形容人的名声很大。贯,贯穿,进入。【顿开茅塞】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1)听录音朗读课文,注意正音。(2)轻声快速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明确:理清课文脉络。 三顾茅庐两次

3、拜访没见到 第三次拜访的经过上路前 见面前见面后 刘备、诸葛亮的鱼水情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师,留下一段佳话。2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 明确:(1)上路之前: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刘备责备张飞是因为怕张飞的鲁莽误了他的大事,通过对比突出了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 (2)见面前:从“下马步行”

4、“徐步而入”“拱立阶下”“又立了一个时辰”等重点细节描写可感悟到刘备对人才的敬重和求才的虔诚。3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明确:诸葛亮与刘备见面后谈论天下大事,让刘备顿开茅塞。“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等对话描写与文中议论均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步骤四深层探究质疑问难1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谁?为什么?明确:诸葛亮。 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2诸葛亮给刘备出了什么计策?明确: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三顾

5、茅庐是篇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赞美了刘备的求贤若渴、诚心诚意以及诸葛亮的雄心大略。 2.拓展延伸诸葛亮出山后,为蜀国做了哪些具体的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明确: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坡大败夏侯惇;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的成功;巧设空城计等。这些故事都证实诸葛亮料事如神、胆大心细,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3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2)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三顾茅庐罗贯中 前两次:拜访没见到第三次:拜访如鱼得水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建议让同学们课后读一读三国故事,在班里开场三国故事会,希望以本课为契机激发学生读三国的兴趣,再利用阅读课,指导学生用读本课的朗读方法去读三国演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