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作文教学有效策略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721482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作文教学有效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优化作文教学有效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优化作文教学有效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优化作文教学有效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作文教学有效策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化作文教学有效策略写作教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会使人受益终生。怎样才能使作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呢?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是编者们精心挑选的、文质很美的佳作,为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文。因此,教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情境中,要不失时机地渗透习作方法,促进学生由读到写能力的迁移。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首先抓住第7自然段中的动词“扶”“蹲”“

2、跪”“夹”“洗”“敷”“扎”,反复朗读,体会鲁迅先生同情、关心劳动人民的高尚品格,从中感悟到“言为心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往往会通过他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因此在习作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学会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按总分总的构段方式安排文章结构等方法。再让学生仿照写人的方法,写身边熟悉的人,学生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一旦掌握这些写作方法,就会有效提高表达能力。二、在日积月累中丰富语言材料学生作文时无从下笔,无话可说,其主要原因就是不善于积累语言,只有不断地丰富语言,写作时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我首先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成本书,让学生一

3、有时间就去读书,并号召学生可以互相交换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看完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内容展示给大家,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其次,我还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日记本,每周积累一首古诗,两周背诵一串成语接龙,并在每节课前进行巩固。两年下来,学生已背会60多首古诗,积累了600多个成语。再次,鼓励学生把课内外读物中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在日记里,为了提高摘抄质量,我先教给学生摘抄方法,找一些典型的段落,如“碧绿透明的湖水,像一双有感情的眼睛,闪动着含蓄和深情的波光。阳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又像被揉皱了的绿缎。”老师先示范找出一处好词、好句:“碧绿透明的湖水,像一双有

4、感情的眼睛”,作者运用了神奇的想像,把湖水比作眼睛,并赋予了人的情感,把景物写活了。“闪动”这一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湖面波光粼粼的样子。接着让学生反复朗读,加深体会。然后由扶到放,让学生自己去找,去感受,并说出喜欢的原因。在引导体验中,学生感悟到只有运用了恰当的比喻、拟人、形象的动词、展开神奇的想像等,才能把景物写活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摘抄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摘抄内容也渐渐变得丰富起来,同时在习作中会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了。三、在练笔运用中培养写作能力要想写好作文,除了平时的积累外,还要勤动笔。著名作者老舍说过:“非动笔写,不会找到文学的门径。”只有勤于动笔,快乐抒写生活、阅读、想像

5、中的感悟,才能真正形成写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提供小练笔的平台。如:1、在阅读中练笔。我在阅读教学情境中,在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巧妙运用文本资源,及时捕捉随文练笔,如改写、续写、扩写、仿写、想像补白练笔、随文拓展练笔等。例如,一年级风一文,是一篇富有想像力的小诗:“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走过来了但是花儿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做游戏了。”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像,用词富有变化的特点。然后再让学生说说还能从哪些方面感觉到风,模仿文中的形式说一说,有的学生说:“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彩旗飘飘的时候,

6、我们知道风在那跳舞了。”还有的说:“当裙子飞舞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捉迷藏了。”这样日久天长,学生的习作能力就会得到有效地提高。2、在游戏中练笔。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多开展一些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练笔素材。如组织学生进行丢沙包、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下棋、打雪仗等游戏,然后指导学生进行练笔,学生有了亲身体验,练起笔来就容易多了。3、在观察中练笔。观察是学生了解周围事物、体验生活的最好途径。叶圣陶先生指出:“要叙述事物,必须认识它们,了解它们,这惟有下功夫去观察。”因此要引导学生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事物和认识事物的能力。如春天到

7、了,我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校园。带领学生到校园里仔细观察柳树、杨树、小草、鲜花的姿态、颜色等,边观察边用语言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同时展开神奇的想象,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这些景物写活、写美。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的习作生动、优美,词汇富于变化。如有的学生这样写到:“春天大地焕然一新,草变绿了,松针变软了,柳树的腰姿也变得婀娜了。春姑娘让绿色翡翠飞上柳树的枝头,柔软的枝条就像少女的秀发随风摇曳。调皮的小草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时而你推我搡,时而窃窃私语,像绿色的柔软的绸缎覆盖在大地上。”学生在观察中练笔,有效地提高了习作的综合素养。总之,学生的习作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只有多渠道、全方位地给学生提供习作的机会,对学生的习作能力进行有效训练,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