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文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721466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关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文 关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文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根本方法,也是生活的说明,更是教育工作者应当学习的教育之“方法论”。在本文中,笔者将试图解读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浅谈其对今日教学的启示,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方法。 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启示 一、解读“教学做合一” 努力学习、实践、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对于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一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最早形成的一个基本原理。它的形成有一个过程:1919年他质疑“教员”、“教授法”,认为重教太过,提出教学合一,改“教授法”为“教学法”,并给出三

2、个理由,其一是先生的责任不在教(什么内容),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其二是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其三,先生不但要拿他教的法子和学生学的法子联络,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即先生的教应该既和学生的学联络又和先生的学联络。1922年,新学制颁布后,他提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的思想。1925年南开讲“教学合一”时,从张伯岑所提出的“学做合一”中受到启发,豁然开朗,首次提出“教学做合一”。1926年撰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时,对教学做合一的原理作了系统叙述。1927年他正式发表了教学做合一一问,突出阐明了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的中心思想(一

3、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及教学做之间的关系(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所: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一切生活的教学做都要如此,方为一贯。否则教自教,学自学,连做也不是真做了。所以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甚而提出“教学做合一”可以合乎本质地称为“做学教合一”。 既然做是中心,那理解教学做合一就可以从做入手。1928年陶行知在答朱端琰之问中指出:“做字在晓庄有个特别的定义,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只是空想也不能算做,真正的做只是在劳力上劳心。”因为这是用心思去指挥力量,须臾不分离,这样才能有发明、有创造,才能去改造自

4、然、改造社会。劳力与劳心结合的“做”重视个人经验的获得,以此去接受别人的经验、人类的经验(间接经验),此时,教育即社会经验之传递,实质即社会经验之改造,这样的教育才能产生培养生活力、创造力的效力,才是于个人需要手脑双挥、手到心到、手脑联盟(“手”泛指各种器官,如耳、目、口、鼻、四肢等)的教育,于社会是理论与实践想统一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通过培养改造人而去改造整个的生活、改造整个的社会,建立民主。 以“做”为中心并不是在谈“教学做合一”时只剩下一个“做”字了,把“教学做合一”理解为只有“实践”是一种曲解,“教学做合一”的实质,就是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以“做”为中心是统合在教学过程中的。需要澄

5、清的是,强调“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意义,并不是要抛开书本,相反,它需要大量的“教学做合一之教科书”,有让人不断创造的力量。可见,与“家学做合一”相适合的书是“活的”“真的”“用的”,而不是“死的”“假的”“读的”,既然生活教育的“做”要使用多种工具达到改造生活的目的,书便是需要而又不唯一的一种工具了。 二、“教学做合一”思想对今日教学的启示 (一)学生在“做”中学 陶行知先生认为:“行是知之始”。科学教育中教师应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教材和学生心理特征,运用现代认知理论,创设情景。教学中应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尽可能的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让其在观察、实验、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

6、中,主体参预自主探究。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独立思考、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严谨推理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后续学习作准备。 、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学生充分“运动”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控时不超过10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围绕所设计的问题、所提的问题充分地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改变以前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当课堂上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时先让学生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教师再帮助一起解决。 2、多给学生一些自主,让学生自由学习 教师要敢于放手,学生可以说的、可以做的,绝不包办代替,不怕学生说错。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强求划一,讨论问题时可按规定小组讨论,也可以自由结组

7、讨论。当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出现严重分歧时要采取讨论、评论、辩论的形式,使学生在一定的规则下自由活动。 3、多给学生一些鼓励,让学生积极展示 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教师的鼓励。所以教师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善思多问,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和方法,允许学生“别出心裁”、“标新立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另外,对回答出人意料好解题方法的学生时,教师抓住契机大加赞赏。如此一来,课堂的气氛就非常愉悦,学生的心情也就很放松,保证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并能更有效促进课堂师生气氛的融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尊重与鼓励学生,使学生学习兴趣浓,求知

8、欲高,使其进射出智慧的火花。 4、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成为主人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课堂上特别要注意面向全体,如果是一部分好学生在频繁活动,有一大部分学生还是被动参与,很显然教师还是主人,还是以往的课堂。因此,课堂上要提供给学生参与机会,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而且还体验算法多样化,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意识。课末,还要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或非常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思维上的深化。这样,使学生在学英语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

9、人。 5、多给学生一些笑容,让学生感受和谐 师生的关系应是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只有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放下架子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共同讨论,真正把学生当成伙伴、朋友。很多实践表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是通过微笑来传递的,而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在群体活动中让学生进行积极合作交流,寻找时机让学生进行自我表现,在学生的表现中,教师创造一个充满活跃、快乐的教学氛围,发挥好情感教育的活跃性、愉快性的作用。 (二)老师在“做”上教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教学做是一件事,

10、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做”上教,促使学生在“做”中学。 1、课前先“做” 这要求老师,在讲授新知识的时候,自己先在上课之前“做”一遍,甚至多遍,一来体会“做”的过程,预设学生的行为,二来在“做”中发现错误、总结经验,以求总结出更好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课上同“做” 这不难理解,要求老师在课堂上不是以旁观者或是领导指挥者的角色出现,而是与学生一起体验,在同“做”的过程中,帮助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经验。 3、课后不忘“做” 当一节课上完后,老师不应该把它视为探

11、究活动的结束,而应以此次活动为出发点,继续实践,学会反思,以求更好更高的突破。 (三)教材体现“教学做合一”。 笔者在第一点中提过,以“做”为中心,不等于可以忽略教材,而是对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在教学工作一线的教师们,可以利用实践经验的优势,创造性地编写出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以及符合自身学校条件的教材。在教材中体现“教学做合一”思想:整套教材的每一单元分成三大快,第一块为“做一做”,第二块为“学一学”,第三块为“教一教”。 三、“教学做合一”的理想展望 笔者大胆在此展望,如果每个老师在教学过程都渗透“教学做合一”思想,那么,学就是根据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主动的过程,教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的主动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和谐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通过让学生做的方式教,学声通过做的方式学,学习将是一个愉快的过程,教学也是一个快乐的过程,那么,在这种氛围中的“教学做”所产生的效益是最大的。/P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