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72071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乡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乡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将诗歌意象与生活情景的联想相结合,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2. 抓住这首诗“真挚的感情、鲜明的形象和优美的韵律”这三个明显特征, 初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分析现代诗歌的能力。3.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 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深切感受诗人的思乡爱国之情。2.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分析现代诗歌的能力。教学难点感受并理解诗歌优美的韵律。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综合运用反复诵读、师生互动和教师总结归纳的 方法。教具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教学过程导入

2、新课结合学生刚刚学过的静夜思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两首诗,指出“乡愁”在中华儿女的身上代代相传,而台湾人民的思乡之情更深切、更感人,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先齐读,再听配乐朗诵,找出差别,然后请一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诵,听后 师生一起评价,特别注意朗诵时的语气和节奏。提问: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抒发乡愁?(邮票、船票、坟墓和海 峡)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作者是如何安排这些形象的?(以时间为顺序) 二、师生互动,想象构图1. 教师范读诗歌的第一节。 (1)让同学们联系自己在外上学、思念母亲的实际情况理解诗歌内容。 (2)请同学说出自己的联想。2.请同学朗读诗歌的第二节,

3、教师进行指导。 (1)构建生活场景理解内容。(2)补充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加强同学们的语文知识积累。3. 请同学深情地朗读诗歌的第三节,教师进行指导。 (1)让同学们想象三五十年之后,母亲去世后自己的内心感受,加深对诗 歌第三节的内容理解和情感体味。(2)回顾前三节意象选择的典型性,加深学生对作文选材典型性的认识。4. 第四节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也是同学们在内容理解上的重难点。(1)首先应对学生进行引导:作者思念故乡、想念亲人,那为什么不回到 他们身边呢?仅仅是由于有一道台湾海峡吗? (2)再从作者生世和写作背景出发,结合生活中的事例,使同学们真切体 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和企盼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 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课堂练习 结合自己的真情实感,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模仿造句。 乡愁是一杯浓浓的酒 乡愁是一轮圆圆的月 乡愁是故乡那条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 乡愁是远走时父亲在车站久久的站立 课堂小结 正是由于具备了真挚的感情、鲜明的意象和优美的韵律,余光中的这首小诗才会成为海峡两岸广泛传颂的名篇,这也正是我们分析不少现代 诗歌的重要途径。课后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乡愁和夜雨寄北这两首诗。板书设计时间空间乡愁小时候母子异地邮票长大后 夫妻分离 船票真挚的感情后来坟墓内外坟墓鲜明的意象现在海峡两岸海峡乡愁是数量词叠词我在这头 在那头 优美的韵律#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