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课时训练:第18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 含答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717975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课时训练:第18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课时训练:第18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课时训练:第18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课时训练:第18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课时训练:第18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课时训练:第18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课时训练:第18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 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轮课时训练:第18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转换 含答案第1课时物质的除杂、提纯一、选择题1(xx,临沂)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所选试剂不合理的是(A)ACaO(CaCO3)稀盐酸BNaOH溶液Ca(OH)2溶液碳酸钠溶液CCu(Fe)硫酸铜溶液DCO(CO2)氢氧化钠溶液2(xx,益阳)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中,正确的是(C)物质所含杂质除杂试剂A铁粉铜粉稀盐酸BNaClNa2CO3稀H2SO4CCO2CO灼热的CuODKClKNO3H2O3.(xx,佛山)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B)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操作方

2、法ACO2(CO)O2点燃BNaCl溶液(CaCl2)适量的Na2CO3溶液过滤CNH3(H2O)足量的浓H2SO4洗气DCuO(Cu)适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4.(xx,苏州)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试剂(在箭头右侧)错误的是(A)ACO2气体(H2O)生石灰BC粉(CuO)稀盐酸CCaCl2溶液(HCl)碳酸钙粉末DCO气体(CO2)氢氧化钠溶液5(xx,兰州)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A) 序号物质杂质所用试剂A氢气氯化氢氢氧化钠溶液B二氧化硫水碱石灰C氧化钙碳酸钙适量的稀盐酸D氢氧化钠碳酸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6.(xx,沈阳)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

3、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C)物质杂质所用试剂ACaOCaCO3稀盐酸BN2O2灼热CuOCFeCl2溶液CuCl2铁粉DCO2H2ONaOH固体7.(xx,哈尔滨)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A)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操作方法ACuOC足量空气在空气中燃烧BCO2HCl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依次通过两种试剂CKClK2SO4蒸馏水和过量BaCl2溶液溶解、蒸发DFeCl3溶液CuCl2过量铁粉过滤8.(xx,盐城)要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和方法不可行的是(C)选项物质杂质试剂、方法AO2水蒸气通过浓H2SO4洗气BMnO2炭粉在空气中燃烧CKCl溶液B

4、aCl2加入适量的Na2SO4溶液,过滤DFeSO4溶液CuSO4加入足量铁屑,充分反应后过滤9.(xx,扬州)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试剂和主要操作都正确的是(B)物质选用试剂主要操作ACO2(CO)O2点燃BMnO2(KCl)H2O过滤CNaCl溶液(CuCl2)AgNO3溶液结晶DFe(Zn)H2SO4溶液过滤10.(xx,聊城)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有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C)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COCO2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BNaCl泥沙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CNaOH溶液Na2CO3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DFeC

5、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二、填空及简答题11(xx,临沂)已知A、B、C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金属元素,其中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B为氧化物;D、E、F三种物质含有同种非金属元素,其中F是单质,E是易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些转换关系,反应条件等略去),试回答:(1)写出E、F的化学式:E_CO_;F_C_;(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以下转换关系:AD_CaCO3CaOCO2_;CA_CO2Ca(OH)2=CaCO3H2O(合理即可)_。12(xx,江西)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

6、出)。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1)A的一种用途是_作导线_;(2)B的化学式为_H2_;(3)D物质属于_盐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4)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O2H2O=H2CO3_;(5)上图转化关系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分解反应_。三、实验及探究题13(xx,江西)如图所示是“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操作示意图:(1)仪器a的名称_铁架台_;(2)操作A中两个托盘各放一张干净的大小相同的纸片,其作用是_防止粗盐腐蚀托盘_;(3)操作B中还需用到的仪器是_胶头滴管_;(4)操作C中,倒入液体时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主要是为

7、了防止_C_(填序号)。A过滤速度慢B滤纸破损C杂质未经过滤就进入滤液(5)图中部分操作有错误,其中有的错误会导致精盐的产率明显偏低,其原因是_蒸发中要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局部受热而飞溅,导致晶体质量减少,从而导致精盐产率明显偏低_。14(xx,菏泽)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某班同学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为把少量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一并除去,将教材中实验方案修改设计如下,请据此回答问题:(1)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_过滤_,该操作的目的是_除去难溶性杂质(或将固体和液体分离)_。(2)写出步骤中发生反应的主要化学方程式_MgCl22NaOH=M

8、g(OH)22NaCl_;步骤的作用是_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或除去过量的碱和碳酸盐)_。(3)小刚同学认为该方案实际得到的氯化钠可能比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钠要多,请你为他找出理由:_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有NaCl生成_。第2课时归类推理与转换一、选择题1(xx,江西)小凯整理归纳得出的规律合理的是(B)A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B同种物质分子间的间隔,气体一定比液体大C酸、碱中一定含有氧元素D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2(xx,黄冈)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B)A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因此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没有质量变化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

9、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则带电的粒子是离子D碱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因此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3(xx,德州)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C)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B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C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D碱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4(xx,扬州)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C)CCOCO2CuCuOCuSO4Na2CO3NaClNaNO2CaCO3CaOCa(O

10、H)2ABC D5(xx,兰州)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C)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D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一定有盐生成,则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6(xx,无锡)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D)A.对除杂的认识B.食品安全用稀硫酸除去Zn中混有的Ag用灼烧的方法除去Fe2O3中混有的C用碳酸钙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霉变的大米洗净烧熟后可以食用利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补充维生素A

11、防止夜盲症C.对现象的认识D.化学学科的价值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红磷燃烧,有大量白雾产生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研制高效低毒农药,保障粮食生产开发新型材料,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保障人体健康7.(xx,甘肃)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D)A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溶液B因为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8(xx,陕西)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

12、是(D)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9(xx,乌鲁木齐)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硫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可能是(B)ANaOH、CuSO4、Na2CO3BKOH、HNO3、K2CO3CBa(OH)2、CuSO4、CuODNaOH、HCl、Ba(NO

13、3)210(xx,连云港)下图中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之间可以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由某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略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甲、乙、丙可能依次为Fe、NaOH、CO2B丙物质只能是氧化物或盐C当乙为NaOH时,它可由Ca(OH)2与Na2CO3反应生成D当甲为一种碱时,它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可能产生两种沉淀二、填空及简答题11(xx,德阳)如图所示的是物质AF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通常情况下A是能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B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生产等领域;D的溶液呈蓝色;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金属元素的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A气体是_CO2_,B的化学式_Na2CO3_。(2)F可能是_盐酸或硫酸_。(3)C和D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uSO4=Ca(OH)2CaSO4_。(4)E和F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Al6HCl=2AlCl33H2_。12(xx,南京)下图中的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D、I是氧化物,I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34;B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位居第三;C由三种元素组成;G为紫红色。图中“”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