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苜蓿发展历程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715833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拿大苜蓿发展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加拿大苜蓿发展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加拿大苜蓿发展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加拿大苜蓿发展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拿大苜蓿发展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拿大苜蓿发展历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美(加拿大,美国)苜蓿发展历程(20111205 14:59:18)转载标签:美国苜蓿历史杂谈大约1850年,南美的智利苜蓿(Chilean alfalfa)传入加利福尼亚,随后开始在美国 西部各州种植。1897 年,育种家们开始从世界上不同的的地区收集苜蓿的种质资源;1901年,明尼苏达州的农业试验站首次在田间测试了 Grimm苜蓿。Grimm苜蓿是1858 年从德国引进的,但直到1900年才引起明尼苏达州试验站的注意。Grimm苜蓿标志着美国 培育耐寒苜蓿的起点。1904 年,在盐湖城附近发现苜蓿象鼻虫1910年,Ladak苜蓿从克什米尔地区传入美国1924 年,非洲苜蓿从埃及传入美国1

2、925 年,发现苜蓿细菌性萎蔫病30年代,苜蓿干草生产开始工业化1 9341 936年,美国中部地区的严重旱情刺激了苜蓿的发展40年代,缺乏抗寒性的苜蓿品种限制了苜蓿的发展1942 年,全自动的苜蓿打捆机出现培育出两个抗细菌性萎蔫病的苜蓿品种,Ranger和Buffalo。Ranger适合种植在北部 大平原地区, Buffalo 适合种植在中部平原地区1943 年,认识到盲蝽在苜蓿种子生产中的重要性40 年代,苜蓿种子生产转移到西部地区特定的种子生产区出现机械化的干草调制机械 1948年,美国中北部各州开始大面积种植苜蓿, 1956年种植面积达790万公顷1949 年,国家种子生产项目基金会成

3、立40 年代末期,出现了苜蓿鲜草干燥设备推荐青贮利用苜蓿1950 年,种子繁殖过程中发生基因漂移,品种纯度降低的试验数据出版50 年代早期,推荐低水分的苜蓿青贮技术,因为开始使用密闭的青贮窖。苜蓿水分含 量低至50或 50以下。1951 年,在巴尔的摩附近发现“东部”苜蓿象鼻虫。密西西比河东部也首次报道发现了 苜蓿象鼻虫,随后苜蓿大量减产。自然形成的四倍体苜蓿说明了苜蓿的遗传特性 加拿大牧草种子项目实施,促进和稳定了加拿大政府推荐品种的使 1952 年,苜蓿雄性不育系出现1953 年,高抗寒性和抗细菌性枯萎病品种育成,并被市场认可和接受,此类品种(如 VERNAL)作为主要栽培种推广达25年。

4、苜蓿种子认证委员会(CASC)为促进应用紫花苜蓿,启用紫花苜蓿教育项目。1954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发现苜蓿斑翅蚜(THERIDCPHIS maculata)抗苜蓿杆线虫(STEM NEMATADE)及抗细菌性枯萎病品种育成。后期发现该类品 种同时抗紫花苜蓿斑翅蚜。 20 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伴随着新设备的发展,直接收割逐 渐 普及。为适应春季种植紫花苜蓿的需要,对选择性除草剂的研究成为趋势。1957年,在美国西南地区,育成抗苜蓿斑点蚜的品种(MCAPA,Zia) 1958年,经济协作与发展组织在美制定了在国际间进行种子贸易的规则和程序。种子 生产刺激了紫花苜蓿的育种研究。1 959年,美国、太

5、平洋西北地区开始应用切叶蜂来授粉。60 年代早期,为提高刈割后直接青贮的苜蓿青贮草的质量,添加剂引起广泛关注。1962 年,牧草打捆机被引入行业中。全国紫花苜蓿品种评审委员会(National Alfalfa Variety Review Board)成立。1963 年,抗细菌性枯萎病的“佛兰德”型苜蓿品种育成;1964 年,发现苜蓿的叶类病害和雌性激素的增加有关1967 年,细胞质雄性不育现象被报道1968 年,育成适用于马里兰州、弗吉尼亚与北卡罗莱纳州的一组紫花苜蓿品种,该组 品种中度抗象鼻虫。六十年代后期,开始了对多种病害及虫害研究的新时代,增加了私人培育的品种的公布 数量;抗蜿豆蚜虫的

6、品种育成,并应用在堪萨斯州,该品种比当地易受害虫感染的品种多产2 3 倍的牧草,基本取消了杀虫剂的应用。窖贮半干饲草的受热损失倍受关注,牧草水份含量要求增加至 55%60%。 苜蓿斑翅蚜的新生物型虫害在美国西南部地区形成严重威胁,它可侵染以前抗苜蓿斑翅 蚜的老品种。利用加湿法加工紫花苜蓿以提取叶蛋白质的示范工厂在加州建立起来,产品用于饲喂单 胃与瘤胃动物。 1970 年,开始使用干草和青贮的保鲜剂。抗四种不同生物型苜蓿斑翅蚜的品种在亚利桑那州育成并公布。 1972年,紫花苜蓿 科学与技术专著出版。NAAIC 成立委员会,专门研究种质资源; 紫花苜蓿组织培养重新开始;抗苜蓿疫霉菌根腐病(Phyt

7、ophthora root rot);科研人员联合攻关“防鼓胀病”紫花苜蓿品种。1973年,抗炭疽病品种育成并公布。1974 年,出版V紫花苜蓿栽培种品种抗性标准测试,并于1984年更新再版。蓝色苜蓿蚜虫在加州出现,并迅速蔓延至美国西北地区和加拿大西部地区。1975年, SIMED 生长模型建立,并以此作为虫害管理系统的基础。七十年代中期,尤其在 美国,公共研究机构侧重于生理学、遗传学和细胞遗传学的基础研究,对实用植物育种的减 少。切叶蜂在加拿大西部广泛应用。1976 年,开始利用远红外线反射光谱学作为预测牧草质量的方法。黄萎病首先在华盛顿鉴定,随后在爱达荷州、俄勒岗州、英国、哥伦比亚及加拿大

8、 抗蓝色苜蓿蚜虫的品种育成并公布;联合攻关培育固氮作用强的紫花苜蓿品种; 加拿大成立种子,以鼓励人们购买经过认证的种子。1978 年,加拿大研究人员确定了放牧区造成牲畜“鼓胀病”的主要原因 1979年,报道在紫花苜蓿种中存在有腺毛状体,后显示出它对害虫有抵御作用。1980 年,苜蓿黄萎病在威斯康星州发现,后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也陆续发现。19801985年,9 个植物探测队开始在重要的苜蓿种植区收集当地的品种 对一年生和多年生苜蓿的细胞学研究加强1981 年,抗苜蓿黄萎病品种育成并公布。 1982年,在密执根州的试验田里,在持续2 年无灌溉的条件下,紫花苜蓿的产量突破 了每公顷达 22 吨。第一个私人育种家经选举成为国家苜蓿提高协会“ NAAIC”主席,而以前的主席职位均 由官方机构的育种家担任。1983 年,系统地评价植物抗虫害能力和农艺特点的项目确立。 美国干草质量标准确立,测定项目包括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干物质含量、可消化物 质总量1984, NAAIC 颁布第一个贸易法规 1985,由于新公共品种缺乏,全国原种资源库项目终止。1986,由于短期作物轮作,非休眠品种育成,该类品种有很强的固氮作用和在根部贮氮 能力。紫花苜蓿认证委员会公布了各认证品种的休眠级和抗虫害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