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 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71568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小学数学 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谈小学数学 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谈小学数学 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谈小学数学 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谈小学数学 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小学数学 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小学数学 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摘 要:学习动机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手段,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一般说来,动机越强,学习和行动的效果也就越好,越容易取得好的成绩。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要想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那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习质量。本文主

2、要是根据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论述应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关键字:学习动机,课堂教学,培养与激发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兴趣和动机对于学习和行动的作用,一般说来,动机越强,学习和行动的效果也就越好,越容易取得好的成绩。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要想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那就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人的意图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图达到目标的一种动因、内在力量,是学生在学习上的自觉性和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激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一定的学习目标正常发展的内在过程或心理状态。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

3、机,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习质量。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动机呢?一、明确数学学习目的,是产生学习动机的前提。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是激发学习动机的前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价值。教师要做到数学教学生活化、实用化。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

4、识加以应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现实和现象的权利感,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充当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需要,青少年学生的这种需求尤其强烈,如果这种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的话,他就会如鲜花一样慢慢凋谢。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究其应用价值”。任何的教与学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好的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情绪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并不一定要直接向学生提

5、出“学什么”的问题,最好把学生带入实际情境中,使其身临其境,由衷地想知道“怎么样”、“为什么”,进而产生学习的动机。 2、向小学生渗透“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的思想。使小学生认为,自己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学好数学,自己会变得更聪明。只有自己亲自参与、独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思维、开发自己的智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否则,仅仅知晓一个个问题的现成答案,没有参与思考、解决问题,思维就得不到锻炼,一味只是接受,时间久了,定会一无所获。人的大脑就像一部机器,常用常新,越用越灵活;如果放在那里不用,就会生锈。二、挖掘教材,应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悬念激疑,引发学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

6、可以通过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某种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的心理,这样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抛出“疑线”,可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期待心理,很快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老师问学生“怎样量一元硬币的周长?”学生通过预习会回答“用硬币在直尺上滚动一周,便可知道一元币的周长。”教师在肯定此方法后又提出:“怎样量水缸缸边的圆形的周长?”可能学生会说:“用皮尺绕水缸边沿一周,即可量出缸沿的周长。”教师继续提出:“用绳子绑住粉笔旋转一周,形成的轨迹也是圆,又是怎样量出这个圆的周长?这个问题,既不能在直尺上滚动,也不能用皮尺量,怎么办?”教师把疑点这么一摆,激起了学生

7、的求知欲,然后带着好奇心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状态。 2、抓住冲突,利用冲突,引起学生关注。认知冲突是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或差异。这种认知冲突会引起学生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愿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于是就顺利把学生引入到新知的学习中,由于学生的产生了认知冲突,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新的学习需求,很自然就会思考“有怎样的简便方法?”这时再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然后做。如果有4(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

8、数。学生很快伸出2(l)一个手指。教师接着说现在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明和小红,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欲望。3、对学生已有的不完整的知识进行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 当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所面临的情境之间产生冲突或差异时,就会引起他们的新奇和惊讶,并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关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学生之前已学过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首先有了疑

9、问,什么叫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呢?于是师生一起探索什么叫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把长方体、正方体沿着一条棱剪开,学生会发现展开后成了平面图形,长方体外表是由六个长方形组成,正方体外表是有六个正方形组成,进而得知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的面积,叫表面积,也就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它们的表面积。掌握了概念后,让大家自己试着探索表面积的求法。这样,当问题引起学生注意时,他们急于想了解,这时进行教学则事半功倍。4、联系生活实际,激活学生思维。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还要回到生活。只有将学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学的知识才有了生命力,才真正成为一种有用工具。例如,在“认识人民币

10、”的教学中,就可以模拟买卖货物的情境,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要为每个学生准备1角、5角、1元、5元、10元等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来认识这些人民币,还要为学生准备文具、食品、小玩具等小物品。在活动中要求:(1)每个人购买的商品中必须有文具、食品、小玩具。(2)用所发给的钱,看谁买的东西多,买的东西好,买后要进行评比。活动后进行集体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要说出自己买了哪几样商品,每样商品多少钱(分别用分、角、元来表示)。通过活动,不但使学生认识了元、角、分,知道了1元10角、l角10分,会进行换算,而且增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1、,让学生根据客观的需要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5适当开展竞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学生的好胜心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加强,所以在课堂上,尤其是活动课上,我一般采取竞赛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例如:在学习了正反比例之后,可以把学生分组,提出一组一组的量让各个小组的学生来分辨是什么比例,然后给每个小组评分,得分高的给予表扬,甚至可以准备一些小奖品;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6及时反馈,不断深化学习动机学生学习的情况怎样,这需要教师给予恰当地评价,以深化学生已有的学习动机,矫正学习中的偏差。教育之父赫尔马特

12、说过,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其兴趣都要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使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 我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统计知识时,让学生统计学校内的事物;在教学完年、月、日知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2013年的年历;在教完长、正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测量生活中的长正方形面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数学活动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消除了对数学的厌倦感,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通过反

13、馈,了解到一个小的教学目标已达到后,要再次“立障”、“设疑”深化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充满了学习动力。例如:在学习了乘法分配率(a+b)c=ac+bc后,对于(a-b)c可不可以等于ac-bc进行探究,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状态,才能真正地深化学生的学习动机。7、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那么学生就会喜欢你,从而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

14、的效果。 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24=3 12040=3 1200400=3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小王同学把手举了起来。我高兴地把他叫了起来,但他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她,学习好的孩子也不耐烦地埋怨他耽误时间。再看小王同学,脸涨得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他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他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退却了。可我走过去,抚摸她的头,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在课堂上举手,老师特别高兴,这

15、证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第一次当着老师和大家发言,难免紧张,深呼吸一字一字地把你观察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即便是错的,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当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用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地讲出了自己的观点,居然是对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另一个方面是:教师通过数学或数学史的故事等,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了解数学家们是如何发现数学原理及他们的治学态度等。比如:我常给学生讲“数学之王高斯”、“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德”

16、等数学家的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三、不断地体验成功,是强化学生的自我激励的有效措施。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可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设计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果子”。多给学生动手操作与思考的的机会,当出现困难和问题时,要适时、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最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多关注他们,耐心地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说理解题意、举个例子试试等,做到半扶半放。当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