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2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715008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 教学内容:乘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教材第60-61页例3-5,做一做题目及练习十三2-7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能够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教师出示应用题一个养蜂组养了10箱蜜蜂,平均每箱蜜蜂每年可以产蜂蜜76千克。这个养蜂组一年生产蜂蜜大约多少千克? 让学生先默读题目,然后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解答。学生做完以后,教师提问: 你是怎样做的? 你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而不用加法计算呢?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再明确指出:这道题实际求的是05个7千克是多少,很明显,如果我们用加法计算是非常麻烦的,而

2、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非常简便。 2.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36tmes;947=947ties;()(2)358tm;10210times;() (3)68+1+79=6() 先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的。 二、新课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的第2题的第(3)小题,应用了加法结合律,使原来的计算变得容易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乘法结合律。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 1.教学例3。 (1)教师出示例3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5tims;4)ies;101tim;(tes;1) (125tmes;)times;15

3、tim;(times;5)先看第一组,圆圈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算算看。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圆圈里画一个等号。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了什么?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15、和10这三个数相乘,先把5和4相乘,再同1相乘;或者先把4和10相乘,再同1相乘,它们的乘积不变。 再观察第二组,圆圈两边的算式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圆圈里画一个等号。 等号两边相等说明了什么? (2)比较上面两个算式。 教师:看上面的两个等式,仔细分析一下,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两个等式中,等号的两边都是几个数相乘? 每个等式中,等号两边的三个数相同吗? 这两个等式中,等号左边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4、乘的顺序相同,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 这两个等式中,等号右边的三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乘的顺序也相同,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 每个等式左右两边乘的顺序不同,但是它们的结果呢? 谁能把我们刚才说的概括一下?多让几个学生发言。 教师:刚才几个同学的发言理顺之后就很完整了。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看例后面的结语,先请一个同学读一遍,再让全体学生齐读。 接着,教师指出这就叫做乘法结合律,并板书: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教师提问:加法结合律怎样用字母表示? 乘法结合律也可以用字母表示,如果分别用a、表示三个数,怎样用这三个数表示乘法结合律呢?学生回答后,教师

5、板书:(times;b)tie;ctimes;(btime;c) 等号的左边表示什么?(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等号的右边表示什么?(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算式中间用等号连接着,说明什么?(两个算式是相等的。) (4)做第页前半页做一做中的题目。让学生把数填在自己的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写的。 教师:应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同样地,应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教学例4。 出示例4:计算43tm;25tme;4 如果按照运算顺序计算,应该先算什么? 想一想,怎样计算可以使计算比较简便

6、?根据是什么? 为什么要先算2times;?(因为5乘4得整百数。) 教师板书:43tms;2imes;4 =43imes;(25tims;)=43tims;100 =30 教师:以后我们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4te;(25tms;)这一步可以省略。3.教学例5。 出示例5:计算25es;4times;4。 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让学生自己试算。然后集体核对,教师边听边板书,当板书time;5times;4这一步时,提问: 为什么要这样做?根据是什么? 当板书43time;(25mes;4)时提问: 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最后,教师指出以后我们在计算这样的题目时,简算的过程可以省略。

7、例还有没有其它算法吗?(还可以先交换3和4的位置,然后先算25乘4,再用2乘4的积乘43。) 4.比较例和例5。 在计算例4和例5时,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哪些不同?让学生讨论。 教师:例4在计算时没有调换因数的位置,只应用了乘法结合律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例5要先算25和相乘,先要应用乘法交换律把25和调换到一起,然后再应用乘法结合律把25和4相乘,才能使计算简便。教师: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过去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结合律?学生发言后,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明确指出:我们曾经学过5ime;16的简便算法,这实际上就是应用了乘法交换律。(请学生自读第1页相关内容)三、巩固练习 1.做

8、第1页最后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然后再逐题讨论。 第1小题,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先算乘5,再同27相乘,应用了乘法结合律。) 第2小题,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先把8和7交换位置再算8和25相乘,然后再和相乘,应用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第3小题呢?(因为25和4相乘得00,所以先把1改写成3乘4,再算和4相乘,然后再把100和3相乘,应用了乘法结合律。) 2做练习十三的第2-3题。 ()做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核对。让学生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强调数的位置的交换和改变运算顺序的特征。 ()做第3题。让学生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及乘法运算定律的特征。 四、作业练习十三的第4-5题。(1)做第5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细心分析:哪些算式应用了运算定律?是什么运算定律?哪些算式不是运算定律,并且说出为什么。 (2)做第4题。由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