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再均衡:数量调整优于价格调整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714073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经济再均衡:数量调整优于价格调整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美经济再均衡:数量调整优于价格调整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美经济再均衡:数量调整优于价格调整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美经济再均衡:数量调整优于价格调整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美经济再均衡:数量调整优于价格调整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美经济再均衡:数量调整优于价格调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经济再均衡:数量调整优于价格调整(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中美经济再均衡:数量调整优于价格袁志刚 陈琳(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上海 200433)摘要:经过三十年的迅速发展,中美经贸合作取得了重大成果,但是其中的冲突和摩擦也从未间断,而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双方的争议焦点所在。美国政府长期试图通过各种政治、经济措施向中国施压,认为人民币升值可以帮助解决美国长期的贸易逆差和金融危机后其国内凸显的失业问题。但是,熟悉西方宏观经济模型尤其是凯恩斯失业模型的经济学家都清楚,当一个经济处于严重的非均衡时,只靠价格变量来出清市场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时唯有数量调整、也就是结构调整才能使经济快速

2、获得均衡。本文通过分析中美两国经济中的非均衡问题,指出人民币汇率不可能在国际政治强大压力形成明显从而预期明显和投机活动明显的情况下调整,而必须由中国根据本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需要而作出的慎重决定,在适当的时机进行调整,否则不论对中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都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关键词:非均衡 数量调整 人民币汇率 一、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摩擦作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最活跃的经济体,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发展对全球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而两国的贸易合作也是世界贸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经过30年的迅速发展,中美贸易额从1979年的不足25亿美元迅速成长到2009年的2982.6亿美元。美国长期是中国的第二大贸

3、易伙伴,仅次于欧盟;而中国也在2006年超越墨西哥,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也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地和最大进口来源地。但是,伴随着双方贸易的快速增长,中美的贸易不平衡也越发明显。虽然这一不平衡是在全球经济非均衡和以美元为主导的特殊国际货币体系下所形成,且长期的贸易顺差也并非对中国有利,但是由于受到其国内利益集团的影响和面临产业转移带来的失业压力,美国官方长期把中国顺差的增长视为中国对美国进行不公平贸易的结果。图1 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示意图此次金融危机之后,中美经贸摩擦再度升级。2009年初,奥巴马在经济刺激方案中提出“购买美国货”;年中,美国政府向中国发起轮胎特保案;而2010年新年伊始

4、,面临中期选举的政治压力和失业率高居不下的难题,美国政府再次把矛头直指人民币汇率:3月15日,130位国会议员联名要求在财政部即将在4月15日推出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中确定中国为“汇率操纵国”;次日,国会民主党参议员舒默要求美国财政部点名汇率根本性失当的国家,并启动立法程序,再度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向中国施压。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再次成为焦点。0人民币汇率(间接标价法)EEXIXIABEXEX美国从(对)中国的进(出)口人民币汇率究竟是不是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源?我们可以先借助一个简单的图示来分析一下。传统的经典经济学理论显示,人民币汇率是双方贸易的最直接价格机制,由于当前人民币低估(EXEX

5、),美国从中国进口(I)大于对中国的出口(X),从而导致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AB),倘若强制调整人民币汇率使其从EX升值到EX,那么,现存的不平衡就可以沿着AE和BE达到平衡点E,这也是当前外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直接依据。例如,美国保罗克鲁格曼就认为,是低估的人民币汇率使中国的资本和储蓄输出政策得以转化为实际货物出口,从而导致贸易失衡,并以此指责人民币低估阻碍了全球经济衰退,并建议美国政府对中国采取强硬措施(Paul Krugman,2010)。但保罗克鲁格曼忽视的是,由于汇率调整对经济和贸易发展的影响非常复杂,上述通过外部强制的价格调整来使得不平衡的A、B两点沿I与X曲线达到平衡点E的过程

6、必然伴随着两国宏观经济的巨大波动,并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一旦操作不当,将可能对两国经济都带来巨大的震荡和损失。与之相反,若能通过体制改革和数量调整,在两国经济内部的不均衡问题逐渐好转的情况下,在双方贸易随着各自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而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人民币的逐渐升值,也即在图中通过从I到I和从X到X的数量调整,最终达到新的平衡点E,这将对两国的经济稳定和发展都更有利。也正是基于此,美国摩根斯坦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就表示保罗克鲁格曼的建议“非常糟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布兰查德也指出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帮助美国实现重振经济的目标。事实上,从表1也可以看出,虽然人民币自2005年汇率制度

7、改革以来不断升值,但是中国对美国的进出口总额和净出口额并未随之下降,而是仍然呈现出一定的波动。这也证明了中美两国间的贸易不平衡并非通过简单的人民币升值就能得到解决。表1中美贸易与人民币汇率情况(2005.01-2010.01)月份中国对美进出口总额(亿美元)中国对美净出口额(亿美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2005-01143.29 73.75 8.28 2005-07182.35 102.61 8.23 2006-01183.31 100.76 8.07 2006-07224.61 118.82 7.99 2007-01234.34 129.64 7.79 2007-07264.53 143.93

8、7.58 2008-01262.29 120.95 7.25 2008-07308.13 163.87 6.84 2009-01222.45 123.36 6.84 2009-07265.83 139.47 6.83 2010-01264.82 109.68 6.83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所以,我们认为,当前全球贸易失衡的主要根源在于中美两国内部经济结构的非均衡,而当中美这样的大经济体处于非均衡时,数量调整应该优于价格调整。熟悉西方宏观经济模型尤其是凯恩斯失业模型的经济学家都清楚,当一个经济处于严重的非均衡时,只靠价格变量来出清市场是根本不可能的,这时唯有

9、数量调整,也就是结构调整才能使经济快速获得均衡。因此,我们必须分别对中美两国内部的非均衡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找到解决中美两国经贸摩擦和人民币汇率之争的方法。二、 美国经济的非均衡问题1. 国民储蓄不足是导致美国经济非均衡的重要原因。从表2可以看出,美国国内储蓄率长期处于低位。由于“储蓄-投资=净出口”,长期的低储蓄率对外必然表现为大量的贸易逆差,严重的年份美国贸易逆差占其GDP接近6%。图2更清晰地显示了储蓄率和贸易逆差的走势。表2美国私人储蓄率与贸易逆差情况(1980. 10-2009. 10)时间私人储蓄率(%)贸易逆差(十亿美元)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1980-1010.26

10、.70.2%1985-108.1134.93.1%1990-106.278.51.3%1995-105.270.60.9%2000-102.6410.04.0%2001-100.9357.83.4%2002-103.1479.94.5%2003-103.5509.14.5%2004-102.9686.55.7%2005-101.3789.36.1%2006-102.5714.35.2%2007-101.7702.54.9%2008-102.9590.54.1%2009-103.9449.53.1%数据来源: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图2美国贸易逆差与私人

11、储蓄率(1980.01-2009.10)数据来源: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与此同时,美国不断通过华尔街的金融衍生品创新来发展金融服务型经济,以求通过金融发展来弥补储蓄不足造成的经济非均衡。而在以美元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储蓄过度的亚洲新兴经济和石油生产国家将美元当成财富的象征长期积累起来,因此美国得以用印刷货币来平衡全球实体经济中的非均衡。这些美国经济体外的美元储备又需要寻找对应的金融资产来投资,这又为美国的金融创新提供了条件。这也是本次危机前美国资产泡沫形成的基础。2. 美国经济中产业结构的非均衡在全球化加速发展背景下趋于严重。当今世界全球化加

12、速发展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全球生产要素(劳动力除外)和产业的大规模转移,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各个国家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从表3可以看出,主要发达国家的第二产业在其GDP中所占的比重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都在不断下降,美国也不例外。这其实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寻求高效配置所带来的国际产业转移和各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结果。表3部分国家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的演变(%,1970-2008)年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中国印度197028.7336.3339.1427.1138.2236.5215.94197527.6732.0134.9225.5432.3841.2917.95198028.1234.633

13、3.3325.0330.2643.9219.79198525.6732.6533.0823.1830.5336.9621.63199023.0327.2931.2820.0528.7435.4922.30199521.7625.7025.3918.5725.2040.6023.17200018.9821.8925.0717.7424.0240.7420.66200516.8817.4325.2115.0323.0542.1521.05200617.1317.4825.7414.4422.8043.0921.33200716.8316.7826.3514.0922.6043.0321.14200

14、816.9517.6525.9713.7722.8242.7620.95数据来源:联合国统计署事实上,在美国人均GDP已超过4万美元的情况下(2009年美国的人均GDP为46136美元),其中低端产业向中国等后发国家转移是必然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下,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应该是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高端第三产业,包括像英国一样进行教育出口,这才是弥补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方法。因为美国具有一批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和知识创新体系。但是,这次危机已经暴露了美国高端产业发展程度的不足:第一,就高科技产业来讲,无论在新能源、材料科学还是在生命科技等具有引领世界走出危机从而向当年IT产业那样推动世界开始一个新的长周期那样的创新没有出现;第二,美国高度发展金融产业并没有为世界实体经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供服务。如果华尔街的金融是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用资本在生产中获得的收益来回报全球投资者,那么危机出现的概率可以大大下降;但事实是,美国只是通过虚拟金融产品的不断复杂化来满足国内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而其国内实体经济的增长率并未能随着金融服务的发达而持续升高,从表4可以看出,美国国内各个部门生产效率的增长率自2002年开始徘徊下降。表4美国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1999-2009)年份制造业部门商业部门非商业部门1999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