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711729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10.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征求意见稿)二OO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 第二版前言2005年1月,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第一版由当时的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以沪建建200538号文批准发布,在此后实施的四年时间里,原指南为提高上海市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质量,加快抗震专项审查的进度,促进审查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全国相关省市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审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四年来,上海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积累了新的审查经验,国家有关部门也对抗震审查提出了新的要求。2006年,原建设部发布了修订后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

2、要点(建质2006220号,以下简称技术要点)。2007年,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发布了2007年工作会议文件:关于加强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审查工作的建议、超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的建议和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的参考格式及要点。2008年,全国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又发布了关于加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技术把关的建议,对技术要点执行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征求意见稿),包括关于进一步明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范围的建议、关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结论的基本要求和关于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的若干建议。据此,编制组对原指南

3、进行了修订,以更好地满足上海市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需要。与原指南相比,本指南正文增加了两章内容“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基本要求”和“结构抗震体系的基本要求”,附录增加了“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的参考格式及要点”,并对其余部分内容进行了充实和完善。本指南(征求意见稿)是在原指南基础上,经编制组专家对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在近些年的新发展、积累的新经验和新成果的科学总结和提炼基础上完成的。请各单位和专家结合各自的工程实际提出意见,并请将意见寄往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内,邮编200092),。编制组将在广泛征求各单位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征求意见稿进行

4、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本指南编写单位和人员如下:主编单位:同济大学参编单位: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九设计研究院上海市抗震办公室上海长福工程结构设计事务所编写人员:主 编 吕西林(以下按姓氏笔划排列)丁洁民 叶光新 汪大绥 扶长生 周国鸣 胡绍隆 顾嗣淳 钱 江 蒋欢军上海市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总站二OO八年十二月第一版前言根据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沪建建2003第87号文关于下达2003年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和标准设计编制计划的批复,由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会同有关设计和研究单位的技术人员组成

5、编制组,参照国家和上海市有关规范、规程及建设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结合上海市多年来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实践及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工作经验,编制了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是在广大从事高层建筑抗震研究和设计工作者的多年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编制组专家的提炼和概括,并经多方面征求意见后完成的。自改革开放至今,上海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高层建筑工程达6000多幢,其中有不少属超限高层建筑工程。1997年建设部为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发布了第59号部令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暂行规定。1998年上海市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建立了上海市抗震设防审查专家委员会,并开展了本市的超限

6、高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工作,累计审查项目已达400多项,涉及数千个建筑结构单体。对包括各种结构类型的住宅、商业、办公、通讯、医院、体育等典型超限高层建筑工程,以本市抗震设防专家进行逐项审查的方式,尽力消除结构设计隐患,提高结构抗震安全性和控制设计质量。2003年,建设部将59号部令修改发布为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的第111号部令。本指南的发布,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上海市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实际需要。本指南不是强制性技术标准,而是帮助设计人员理解有关抗震设计标准、掌握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要求、进一步提高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质量的指导性技术资料。因此,本指

7、南的编写中,文字表述方面既使用了规范(标准)的常用语言,也使用了类似“条文说明”和教科书中讲明道理的表达方法。限于条件,本指南中尚有不少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更多的工程实践来完善。因此,请各单位在使用本指南的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注意总结经验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寄往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内,邮编200092),以便今后进一步修改完善。本指南编写单位和人员如下:主编单位:同济大学参编单位: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九设计研究

8、院上海市抗震办公室编写人员:主 编 吕西林(以下按姓氏笔划排列)丁洁民 叶光新 汪大绥 周国鸣 胡绍隆 顾嗣淳 钱 江上海市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总站二OO五年一月目 录1 总则 12 术语和符号 32.1 术语 32.2 主要符号 33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认定和抗震概念设计 53.1 建筑物高度超限的认定 53.2 高度超限控制及概念设计要求 63.3 建筑物规则性超限的认定 63.4 建筑物规则性超限程度控制 93.5 特殊超限情况的处理 124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基本要求 234.1 地震设防水准 234.2 抗震性能水准234.3 抗震性能目标244.4 实施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方法. 2

9、45 结构抗震计算分析的基本要求 285.1 计算分析方面的总体要求 285.2 超限大跨空间结构的要求 295.3 高度超限时的抗震计算分析要求 295.4 平面规则性超限时的计算要求 305.5 立面规则性超限时的计算分析要求 305.6 结构扭转效应的控制 . 326 结构抗震体系的基本要求336.1 结构体系的一般要求336.2 板柱结构体系346.3 钢管混凝土结构体系366.4 巨型结构体系377 结构抗震构造措施要点 397.1 高度超限时的抗震构造要求397.2 平面规则性超限时的抗震构造要求397.3 立面规则性超限时的抗震构造要求397.4 减少结构地震扭转效应的措施418

10、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要求 428.1 高度超限时地基基础的抗震要求 428.2 平面不规则或平面尺寸过长时的抗震要求 428.3 竖向不规则或建筑物高差较大时的抗震设计要求 428.4 超限高层建筑下有液化土层和软弱土层时的抗震措施 429 结构抗震试验的要求 43附录A超限高层建筑工程专项审查送审资料实例 .44附录B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骨架曲线和恢复力关系 .55附录C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 .61附录D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的参考格式及要点 721 总则1.0.1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超限高

11、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质量,制定本设计指南。1.0.2 按本设计指南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最低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1.0.3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是指超出国家和上海市现行规范、规程所规定的适用高度和适用结构类型的高层建筑工程,体型特别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工程,以及有关的政府管理机构文件中规定应当进行抗震专项审查的高层建筑工程。1.0.4 本设计指南是对国家建筑

12、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JGJ99-9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上海市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规程(DG/TJ08-32-2008)、上海市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筒体结构设计规程(DGJ08-31-2001)、上海市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工程(DG/TJ08-015-2004)和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DGJ08-9-2003)的补充。遵循本指南进行抗震设计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还应符合国家和上海市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1.0.5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除应遵守现有技术标准的要求外,还应有特殊的要求,包括下列内容:1 超限程度的控制和结构抗震概念设计;2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要求;3 结构抗震计算分析的要求;4 结构抗震体系的要求;5 结构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6 地基基础抗震设计要求;7 必要时,应包括结构抗震试验的要求。1.0.6 本设计指南倡导建筑形体多样化与结构受力合理性统一的原则,使建筑物既满足建筑功能和形体美观的要求,又保证地震下的结构安全。本设计指南也倡导抗震结构的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