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的第八中华宝钢环境奖申报材料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711406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的第八中华宝钢环境奖申报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的第八中华宝钢环境奖申报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的第八中华宝钢环境奖申报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的第八中华宝钢环境奖申报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的第八中华宝钢环境奖申报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的第八中华宝钢环境奖申报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资料2022年收藏的第八中华宝钢环境奖申报材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届中华宝钢环境奖申报材料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事迹材料推荐单位:国土资源部申报类别:生态保护类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以下简称“地环监测院”)是国土资源部专业从事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监测的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全国地质环境监测网建设与管理和全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以及相关研究工作,开展全国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支撑服务与技术指导,开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信息服务。建院40年来,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地环监测院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整治、技术支撑与应急服务、科普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出了显著贡献,得到了有关政

2、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一、汇集了全国27万余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数据,摸清了全国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现状调查摸清全国地质灾害现状,是实施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19992008年,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调查局的领导下,地环监测院组织完成了全国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调查覆盖面积达834万平方千米,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2020个山地丘陵区县(市),基本摸清了我国地质灾害发育分布与危害现状,建立了我国第一套覆盖范围最广、资料最为详尽、内容最新的地质灾害调查行业数据库,收录27万余处地质灾害及隐患点数据信息,为各级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规划、实施重大工程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了基础依据。二

3、、创造性地开展了全国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防灾成效十分显著2003年国土资源部和中国气象局签订协议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其中国家级具体业务工作由地环监测院和国家气象中心联合承担。通过10年的探索研究与实践,地环监测院在预警技术方法、预警产品制作、预警会商、预警信息发布、预警结果检验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流程和发布体系。20032012年共制作预警产品1598份,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发布预警信息731次,在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上发布预警信息1225次。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同时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及地方政府和社

4、会公众的欢迎,引领和推动了地方的防灾减灾工作。截止2012年底,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323个(地、州、市)、1741个县(区)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基本覆盖地质灾害易发的山地丘陵县(市)。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提高了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与调查排查、群测群防相结合,取得了明显的防灾减灾效益。据统计,20032012年全国各地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9330起,安全转移46.42万人,避免财产损失53.99亿元。三、在重点地区探索建立了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为进一步提升全国地质灾害防灾能力奠定了基础监测预警是有效预防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地

5、环监测院在探索构建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相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地环监测院在三峡库区、四川雅安、云南哀牢山、甘肃兰州等典型地区开展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对示范区内26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建立了不同专业监测设备组合的多参数监测网络和实时传输系统,实现了监测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发布,探索形成了点面结合、群专结合的区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与工作方法。经过多年的建设,雅安示范区、哀牢山示范区、三峡库区等均已建设成为集监测、预警、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群测群防于一体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基地和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大大提升和推动了当地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受到了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和广大

6、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同时为其他相似地区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提供了经验和示范。为推动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地环监测院编写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指南,建立了一套以简易监测为主、宏观观测为辅,监测信息智能采集、传输,监测数据自动分析预警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协助和指导地方政府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20余万处,基本建成了全国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四、组织实施了一批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程,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1993-1999年,地环监测院组织实施了当时长江三峡危害性最大的链子崖危岩体和黄腊石滑坡防治工程,保护了三峡工程

7、建设和长江航运的安全。其中,链子崖危岩体治理治理工程成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典范。2001年以来,地环监测院组织实施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重点对库区21座县级以上城市、69座集镇和12个农村移民集中点所在地的172.7千米不稳定库岸进行了防护,防护工程经历了135米、156米和175米试验性蓄水的运行考验,切实保护了三峡库区百余座涉水城集镇的安全;完成了对92个城集镇构成威胁危害的283个崩塌滑坡的工程治理,切实有效地保护了城集镇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完成了388处对长江航运和211处对公路桥梁构成威胁危害的崩塌滑坡治理,使受到地质灾害威胁的港口、码头、道路、桥梁和长江航运得到了保护,保

8、护了库区水陆交通安全,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地环监测院协助国土资源部有关司局组织实施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与矿山“复绿”工程,改善了矿区周边生态环境,预防了采矿活动造成的矿山地质灾害,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矿山企业转型,取得了显著效果。五、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重大工程的安全和运行提供了保障近年来,地环监测院组织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工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其中国内油气管网中新建线路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基本上由地环监测院负责完成,累计完成的管线线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总里程已经超过6万千米,占我国管线总长度的三分之二以上。地环监测院开展

9、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在管线工程建设和运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多处管线因地质灾害而进行了优化设计或线路调整。六、在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与服务工作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多年来,地环监测院积极主动开展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与服务工作,参与了数十起重大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取得了良好的减灾效益和社会影响。特别是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2010年“4.14”玉树地震、2010年“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2013年“4.20”芦山地震等灾害中的应急技术支撑与服务行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地环监测院立即成立了抗震救灾工作组,连夜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

10、骨干对震中汶川县附近地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编图,绘制了地震前后地质灾害对比图,提出了抗震救灾和防范次生地质灾害的建议,为地震灾区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前线和相关部门及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和图件。5月13日,地环监测院组织有关专家携带地质灾害远程会商及应急指挥系统赶到灾区,为国土资源部领导通过远程视频会商系统紧急部署震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5月15日,宝成铁路109号隧道由于地震引发崩塌灾害,地环监测院专家组到达现场后,立即与甘肃专家组联合开展调查并完成了灾害基本情况与处置建议的报告,让赴现场救灾的中央领导及时了解到相关情况和专家组的处置建议。在灾后的一周内,地环监测院迅速组织5

11、0余人的精干技术力量,与有关单位合作对汶川地震灾区84个县(市)地震诱发地质灾害进行评估,为国务院和地方政府组织领导抗震救灾、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防治地质灾害等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2010年8月8日凌晨,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舟曲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灾害发生后,地环监测院紧急启动救援部署,连夜组织技术人员编制完成舟曲县地质灾害分布图及灾害易发区图,并在第一时间赶赴机场送达国土资源部领导,为温家宝总理在专机上进行灾情分析和部署抢险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地环监测院成立应急专家组于当日紧急赶赴灾区,开展灾情调查评估和成因分析,指导开展应急监测预警,提出灾后重建规划建议,并会同国土资

12、源系统的相关专家对舟曲县城周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排查,有针对性的对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布置了防灾预警工作。由于监测预警及时,8月12日晚南峪沟再次发生泥石流时,居民及时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是非常成功的一次地质灾害避险事例。2012年10月4日,云南省彝良县龙海乡发生田头小学滑坡灾害,造成19人遇难。地环监测院接到灾情报告后,当即派出专家组赶赴灾区,现场向温家宝总理汇报滑坡成因及应急防治方案。2013年4月20日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地环监测院先后组织13名专家连夜赶赴灾区,配合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开展次生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监测预警、应急会商等工作。利用震前卫星影像与震后航拍影像对震后地质灾害比

13、较严重的乡镇进行地质灾害详细解译,获取了震后地质灾害的规模、空间分布特征、类型及其危害程度信息,为汛期震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基础依据。七、创新科普宣传形式,积极致力于社会化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技能,是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的有力措施之一。2008年以来,地环监测院组织编制出版了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宣传画与折页、科普宣传片及科普读物,向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宣传地质灾害预防识别、避险自救等防灾避险知识和技能,明显提升了广大社会公众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意识。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地环监测院编制出版了1万册防灾自救 重建家园,并发往

14、四川、陕西、甘肃等地震灾区,提高灾区群众和抢险救灾人员对地质灾害的防灾意识,指导灾后重建规划和房屋选址。2010年,在“防灾减灾日”到来之前,又再版发行1万册防灾自救,重建家园。2009年,在“5.12”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编制、出版了100万套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宣传画和50万份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宣传折页,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形象的图画,向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区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宣传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基本概念、危害、识别方法、应急自救和防范措施。2010年2月份,采取编辑已有音像与现场实拍相结合、实景摄像与动漫相结合、播音解说与专家讲解相结合的方式,摄制了5集“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科普宣传片”,每集一个

15、主题,时长8-12分钟,做到了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实用性强。宣传片分别介绍了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规律、前兆和避险自救常识,向省、地、县等电视媒体和国土资源系统发行4000套DVD光盘。四川电视台公共频道,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山东、河北等电视台相继播出,受众达3亿多人。国土资源部网站、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广西国土资源厅网站等门户网站也都上载了宣传片视频,在向社会公众开展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科普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11月,向湖南省中小学赠送了约37000套科普宣传片DVD光盘,并在湖南省地质中学举行了赠送仪式,作为生命与健康常识的配套教学光盘,达到了“教育一个学

16、生,宣传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2011年,继续制作了地质灾害防灾避险科普宣传片第610集,包括崩塌危害及防治、地面塌陷危害与防治、群测群防制度建设、地质灾害简易处置、村镇场址和宅基地选址等,每集约10分钟。出版发行5000套DVD光盘,并发行到省、地、县电视媒体播放和国土资源系统作为宣传培训材料。2013年,制作发布了地质灾害临灾避险五步法动画片,在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进行了登载推广宣传,北京、浙江、云南等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了转载播放,逐步提高广大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水平。此外,在重大灾害的响应过程中,地环监测院的专家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和栏目组采访,及时的向社会公布最新的灾情险情信息和应急救援信息,及时解答受灾群众的疑惑,正确引导了社会舆论和媒体声音。八、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示范与借鉴做好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确保三峡工程建设与运行安全的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