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培养什么样的人》研修心得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711083 上传时间:2023-11-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培养什么样的人》研修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培养什么样的人》研修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培养什么样的人》研修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培养什么样的人》研修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培养什么样的人》研修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培养什么样的人》研修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培养什么样的人》研修心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培养什么样的人研修心得 培养高中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兆麟中学 李洪杰通过近期参加的哈市高中英语教学研究活动,课题组的研究项目及哈市学科骨干教师的集中培训,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核心素养有了深刻和清晰的认识,下面是我在学习中的所得,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 一、核心素养概念提出的必要性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衡量标准越来越高,学生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拥有过硬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符合教育部“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过去的知识本位、应试教育填

2、满了学校生活,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师生争分夺秒。但是,当知识以几何态势增长之时,这种方法显然不能奏效。知识教学过度会阻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学校教育是给学生的人生准备好必要的“桨”。知识观念的更新是一种世界发展趋势。很多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国际上长达20多年的研究表明,只有找到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有限与无限的矛盾;只有找到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 二、核心素养的提出与界定“核心素养”最早出现在经合组织(

3、OECD)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中。经合组织1997年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研究项目,此时并未在项目名称中直接使用“核心素养”一词,但2003年出版的最终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Key Competencies for a Successful Life and a Well-Functioning Society)时,则使用了该词。为推进核心素养走进教育实践,2005年经合组织又发布了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行动纲要(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Executive Summary),以

4、增强核心素养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可操作性。欧盟的核心素养框架受到经合组织研究项目的影响。欧盟的一个研究小组在2002年3月发布的研究报告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素养中首次使用了“Key Competencies”这一概念,并认为“核心素养代表了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它们是可迁移的、多功能的,这些素养是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2006 年12 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以核心素养促进终生学习(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标志着8项核心素养最终版本的正式发布。欧盟理事会与欧盟委员会联合发布的2010年的报

5、告面向变化中的世界的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es for a Changing World),“Key Competences”一词竟然出现了381 次,真正成为了“关键词”。在国际上,与“Key Competences”同样火爆的一个词是“21st century skills”,有人将之译为“21世纪技能”或者“21世纪能力”,从该词所包含的内容看,译为“21世纪素养”比较合适。实际上,英文中的competences和skills,在描述人的发展的维度时,在词义上没有本质区别,没必要为此大费口舌而耽误时间。而且在“具体”内容上,核心素养与21世纪素养也大同小异。21世纪素养的研

6、究始于美国。2002年美国在联邦教育部的领导下,成立了“21世纪素养合作组织”,该组织制订了21世纪素养框架,2007年该组织发布了框架的更新版本。新加坡和日本受美国影响较大,新加坡教育部2010年3月颁布了“21世纪素养”,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于2013年3月发布了题为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与能力的教育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报告,提出了日本的“21世纪能力”。我国的核心素养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各国学生核心素养的范围有一定的共性,如对信息素养的要求;但因国情差异,特别是各国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不同,核心素养培育需要有内容差异和程度差异。就我国而言,大力强调两个核心素养:一是创新能力。中国教育

7、最大的短板是所培养的学生创新能力不够,不能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不能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所以,我们要培养“会创造的人”。二是民主素养。中国社会走向全面进步要求加快政治民主化进程,进而要求培养学生的民主素质。三、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1、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网络时代的基本能力,是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利用、创造的能力。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尤其要重视对信息的选择、加工与交流,要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意识,英文写作是最重要的信息素养之一。2、 思维素养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三种思维训练培养,即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产生的基础,强调严格的推理和论证);形象思维能力(易激发学生

8、的创意);创新思维能力(有助于打破心智枷锁,获得突破性解决方案。)3、人文素养未来的社会将向着更文明的方向发展,因此,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现代公民,其中民主与法制意识、人人平等意识、正义感尤为重要。还包括诚信、礼貌等基本素养。4、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因应社会分工的需要,人人都该有一技之长。未来社会愈发强调分工与协作。因此,每个人既是独特的人,又该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各种专长的人组合在一起,才能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5、身心素养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平衡的情感对现代人至关重要。四、培养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途径1、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品德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效地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潜移

9、默化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品德,培养学生关爱家人、尊重长辈、热爱生活的优良品德。2、通过组内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正确处理与小组其他成员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3、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在英语课堂中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渗透核心素养。通过启发式教育,开发学生的智能,调动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的影响下,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法渗透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适度运用games, role-play, stories, song等形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升高中生的思想品德。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英语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养的人才。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