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模拟题一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709742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模拟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模拟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模拟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模拟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历史模拟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模拟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模拟题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中考历史模拟题(一)【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60分】第卷 选择题(共30分)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述,那一项是不正确的 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B、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C、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D、长平之战标志着秦统一六国的完成2、 “惜秦皇汉武,略输风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B结束割据,完成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2、3、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A.黄河流域的统一 B.北方政权的更迭C.迁都洛阳 D.北方民族大融合4、 2011年4月28日至10月22日的西安世园会的会徽取名为“长安花”,取意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这取意于源自我国古代的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5、下列关于辽、宋、夏、金时期历史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B.北宋实现了全国统一 C.封建了生产关系向边疆地区扩展 D.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6. 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A、八股取士 B、废除丞相 C、设置东厂 D、设立军机处 7.1842年 英国商人约翰准

3、备到中国福州做生意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他可以取得比鸦片战争前较优惠的关税. B.他可以在福州租赁房屋并进行交易. C.他可以通过英国领事处理与中国人之间的纠纷. D.他可以直接在福州投资设厂.8、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洋务运动破产9.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斗争的矛头直指维护封建统治的孔教 B、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C、进入新阶段后,为五四运动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D

4、、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主流是宣传资产阶级文化 10、 下列关于万隆会议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B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C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会谈促进了中国同亚非拉各国的团结与合作11、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A国王已经有名无实处“统而不治”地位 B.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已经取代自然经济 C人民的社会地位提高,公民替代臣民 D.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 12、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到:“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

5、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这段材料反映出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在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 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的一面 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意大利民族意识觉醒 拿破仑战争防止了封建王朝的复辟 A. B. C. D.13、造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深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C、奥匈帝国皇储被刺 D、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14、在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内容是 A德国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给法国B.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 C德国海外殖民地被英法日等国瓜分D.禁止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5有人断言,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发源地

6、,但从今天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了。其依据是 A、有美国充当世界警察 B发展中国家影响力增强 C联合国安理会作用加强 D欧洲联盟的建立 第卷 非选择题(共30分)16、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任务: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建成了从此,中国的近代工业开始产生并发展起来。 窗体顶端 材料二 从 1953 年起,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 把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

7、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 主义改造,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19531957 年工业生产平均 每年的增长速度,我国是 18%(英国是 4.1%,美国是 2.8%)。中国用 5 年实现钢产量增长 400 万吨左右(英国用了 24 年,美国用了 15 年)。1957 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 1952 年增 长 42.8%;全国农民平均收入比 1952 年增加近 30%。窗体底端 材料三: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中

8、国现代化历程卷3 材料四 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济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 1978 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五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

9、,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春天的故事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写出其错误的地方并改正。(1分) (2)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和对资本主义工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2 分) (3)材料三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1分) (4)材料四中的“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这次会议所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在此次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全国农村开始推行哪一政策?(3分) (5)材料五中他划出这个“圈”指的是什么?当时在广东划的“圈”里有哪几座城市?(2分) (6)结合材料四、五,你认为他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

10、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居于什么地位?(1分)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实权掌握在德川幕府手中,幕府首领称将军,将军以下的封建领主称大名,将军和大名的家臣是武士,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商人都属于封建等级的下层,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日本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同时日本的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封建经济的衰败打击了大名和武士,为维持生计,他们开始经商。材料二:19世纪中期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受到农奴制的严重阻碍。农奴

11、没有人身自由,工厂中缺少大量的自由的劳动力;同时,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极低,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广阔的国内市场。 (1)在这两国改革中,统治者是怎样解决土地问题的?(2分) (2)上述两次改革有许多相同点,从作用方面看,它们的相同点是什么?(1分) 材料三 “自由的美国”1863年林肯在葛底斯堡演说中指出:八十七年前,我们的先辈在这个大陆上缔造了一个新的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人人生而平等之原则。我们要使这个国家在上帝的福佑下,获得自由的新生;我们要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远不会从地球上消亡。 2,4,6 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材料四:“创新的美国”1932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面对“大萧条”

12、的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实验,如果实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实验。材料五:“富强的美国”二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工业产量占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黄金储备更是达到75%。七、八十年代有过困难,但九十年代又有了持续稳定的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材料六:“霸道的美国”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1991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国情咨文”中说:“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请回答: (3)材料三中“缔造了

13、一个新的国家”指的是哪件事?(1分) (4)材料四中罗斯福的“实验”新在哪里?(1分) (5)在科技领域美国同样具有创新精神,列举第一、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发明创造两例。(2分) (6)结合材料五说说九十年代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分) (7)结合材料六及学过的知识,说说两极格局结束后,为“维护世界和平”,美国发动了哪些战争?举出一例。(1分)1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一曲天籁般的我和你唱出了“地球村”的共同心声。“one world one dream”我们共同期盼。 【世界被发现】 1492年10月2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舰队送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从这一天起,来自欧洲的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 大国崛起解说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