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灌注桩中心偏位QC成果报告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708477 上传时间:2023-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灌注桩中心偏位QC成果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控制灌注桩中心偏位QC成果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控制灌注桩中心偏位QC成果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控制灌注桩中心偏位QC成果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控制灌注桩中心偏位QC成果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控制灌注桩中心偏位QC成果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灌注桩中心偏位QC成果报告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C 成 果 报 告 书德州市公路工程总公司四公司编制日期:2009年11月5日目 录一、小组概况1二、选择课题2三、现状调查2四、因素分析3五、要因确认4六、对策措施 5七、实施情况5八、效果检查6九、巩固措施7十、总结及今后打算7一、小组概况四公司QC小组成立于07年3月20日,本小组自成立以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质量就是生命、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质量观,始终将质量管理工作贯穿于施工管理的全过程,全小组成员本着努力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有效地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小组名称四公司QC小组本次活动起止时间09.05.0109.10.31小组人数10人平均年龄30小组类型管理型姓名年龄性别

2、组内职务岗位/技术职称文化程度TQM培训杨荣栋31男组长经理/工程师大学市级合格张继录李光同王高志刘志国刘德利孔德崇葛传才刘胜林黄 娟453027343028252727男男男男男男男男女技术顾问副组长组员组员组员组员组员组员组员总工/工程师副经理/工程师工程科长/助工技术员/助工技术员/助工技术员/助工技术员/助工技术员/助工技术员/助工大专大专大学大专大专大学大专大学大学市级合格市级合格公司合格公司合格公司合格公司合格公司合格公司合格公司合格二、 选择课题1、工程概况:老马颊河桥位于德城区东方红路东延线上,跨越老马颊河,马颊岔河位于德城区东方红路东延线上,跨越马颊岔河,该项目是贯通德州城区

3、与陵县城区,沟通高速铁路客运中心的主要通道。两桥均为钻孔灌注桩基础,钻孔灌注桩60棵,共2296米。2、课题名称:控制桥梁钻孔灌注桩中心偏位3、选题理由:A、为进一步树立公司形象,加强质量控制,把管结果变为管因素,提前控制,把“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作为公司生产目标,确保工程质量。B、钻孔灌注桩基础是目前大部分桥梁所普遍采用的基础形式,钻孔灌注桩桩身位置取决于测量放样、成孔质量、下置钢筋笼,为此,钻孔灌注桩施工要求执行严格的施工工艺:测量放样、桩位复测,桩孔的定位、成孔、垂直度的检查合格后,即可下置钢筋笼、安装导浆管,灌注混凝土成桩。C、对桩中心偏位这个共同的难点加以分析、讨论、实践,已

4、达到桩位正确。三、现状调查我公司在新老马颊河大桥进行桩基施工,通过开挖桩头,接柱子,统计发现:序号偏差范围(mm)偏差数量(棵)所占比例(%)累计比例(%)1010216.6716.672103032541.6733050541.6683.33450-80216.67100合计12100100四、因素分析:针对桩中心偏位这一问题,我们从人员、机械、材料、方法、环境五个环节进行了认真分析,得出如下:机械因素 钻头磨损严重 操作人员不熟练 技术员未经常检查钻机底座固定不牢 桩 身 偏 位 人员因素 控制桩出现偏差钢筋笼保护层不够 土层软弱复杂 场地狭小 没有钢筋笼对中 地表土泥泞护筒周围没有夯实

5、护筒变形 材料因素方法因素环境因素 五、要因确认 通过对五大因素进行分析,我们找出了灌注桩中心偏位的主要原因:1、钻机底座固定不牢,钻机底座用枕木固定,由于地表土泥泞,钻机在钻进过程中活动造成枕木不同程度的沉降,这样使其钻机活动范围就加大了,出现偏位。 -验证人:王高志 2009年5月30日2、没有钢筋笼对中,对钢筋笼有保护层定位桩位中心,没有十字线对中桩位中心。 -验证人:孔德崇 2009年6月1日3、控制桩出现偏差,现场操作机械较多,对控制桩保护不利。 -验证人:刘胜林 2009年6月1日六、对策措施原因等级原因对策措施达到目的执行人完成日期主要原因钻机底座固定不牢换填表层土,经常检查钻机

6、,滑轮缘、卡孔、护筒三线一心,钻机牢固王高志 2009.6.3没有钢筋笼对中钢筋笼挂中心线钢筋笼中心与桩位中心一致王高志 2009.6.3控制桩出现偏差对控制桩加大保护,引双十字线控制桩位桩位正确刘胜林 2009.6.3次要原因技术员未经常检查明确职责每棵桩检查6次刘胜林 2009.6.3操作人员不熟练加强学习交流,有熟练的师傅现场教授熟悉操作规程刘胜林 2009.6.3钻头磨损严重每钻完一棵桩检查,磨损的补焊钢筋钻头尺寸符合要求刘胜林 2009.6.3土层软弱复杂认真分析勘察报告,钻进时控制速度钻孔速度控制在每小时2米以内孔德崇2009.6.3护筒变形修整护筒,每棵桩完成后检查成型圆柱形,直

7、径符合要求刘德利2009.6.3钢筋笼保护层不够主筋上设置砂浆垫块保护层符合实际要求葛传才2009.6.3护筒周围没有夯实夯实护筒填土,必要时加掺水泥消除护筒偏位刘德利2009.6.3场地狭小合理布置钻桩,及时回填灌完桩位填土机械出入自由刘志国2009.6.3地表土泥泞表层土垫垃圾土,个别地方垫道木机械人员出入自由刘志国2009.6.3七、实施情况制定对策措施后,QC小组全体成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认真落实,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小组管理办法,严格将目标偏差值设在30mm范围以内。1、针对钻机底座固定不牢,主要执行人将桩位周围直径五米的范围都进行了垃圾土填实,并用挖掘机压实,个别泥泞的桩位实行水

8、泥拌合处理;对于钻机垂直度,实行钻机操作员自检、施工技术员复检,主要执行人抽检相结合的措施,并实行了每棵桩6遍检查,一旦偏位及时修正。2、针对钢筋笼对中,将钢筋笼加强筋拴上十字线,与桩位的控制桩中心线用掉垂对中,采用起重机前后左右的运动实现对中。3、针对控制桩出现偏差,实行由4棵引桩(控制桩)十字线改为6棵引桩双十字线控制,减小由于控制桩被动而不被发现的现状,同时对每棵桩钻机就位前都进行了桩位前后左右的复测,保证桩位正确无误。通过小组成员与现场操作人员进行了对接,在施工的工序环节上运用了PDCA循环,持续改进,持续提高,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QC小组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八、效果检查通过小组

9、成员的共同努力,于7月23日完成所有桩基础的施工,在桩头开挖后经检测得出如下结果:序号偏差范围(mm)偏差数量(棵)所占比例(%)累计比例(%)10101020.820.8210303266.787.533050612.5100450-8000合计48100100经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使其灌注桩偏差范围全部符合要求,同时完成目标值达到87.5%,成绩较为突出。九、巩固措施在开展QC小组活动基础上,我QC小组每周召集一次会议,并派出2人去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将参观所得进行讨论学习,巩固QC成果,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进步的目的。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讨论研究对策,并将小组总结的经验方法,及时汇总,纳入公司有关技术标准,严格执行。十、总结及今后的打算小组在活动中取得较好成果的同时,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业务素质、质量意识等都有了很大提高。在今后的桥梁施工过程中加以贯彻执行,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工作方式,为今后的桥梁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管理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