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为善教学设计参考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707772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人为善教学设计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人为善教学设计参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3与人为善教学设计(两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善良是美好道德的基石,是博大无私的爱心;认识助人为乐为快乐之本,培养与人为善的品质需要付诸助人和奉献的实际行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无情、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和拒绝;使学生懂得与人为善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原则,提高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教学重难点重点: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难点: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故事导入:谁是真正的助人为乐?(学生回答)三人中只有小云是真的为老奶奶着想,不图回报的,这是一种无私的表现,而小军和小欣,一个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一个是为了老奶奶家里的值钱的东

2、西,都是在一种功利心的驱使下,如果没有这种利益,他们就不会去做了,因此不是真正的善良,真正的善良是要无私的。活动一:招聘“善良大使”,需要哪些条件呢?(学生回答:无私、是非分明、宽容等等)比尔盖茨能不能成为“善良大使”呢?(学生可能会有争议:是否有钱就能当“善良大使”呢?)教师总结:并不是说有钱或者有地位就可以称之为“善良大使”,但是,有钱如果能够多参与公益事业,并且这项事业是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那他就可以成为“善良大使”的候选人之一了。当然不论是谁,只要他有一颗乐于帮助别人的心并能够持之以恒,都可以成为“善良大使”。 活动二:出示(东郭先生)他能不能被评为善良大使呢?(播放FLASH)回答问

3、题:一位大夫说东郭先生是视力正常却是色盲,并授予他有眼无珠奖项,为什么?你如何看待东郭先生的行为?我们把不明是非、看不清社会阴暗面的人,称之为不分青红皂白。我们平常所说的善良绝对不是要同学们对待所有的人都要有好心肠,对待坏人,我们一定要坚决地打击。而且,现在社会上,就像刚才FLASH里看到的一样,坏人很多,但是很难辨别披着羊皮的狼。同学们平时可千万要学会多长个心眼,才会不吃亏。活动三:一只手套学生阅读书本故事,小组讨论:(1)作为生意人,女老板不肯卖一只手套,可以理解吗?(2)你怎样看待女老板转变的原因?(3)你怎么评价女老板这个人,你认为她可以推选为“善良大使”吗?(学生回答)女老板不肯卖给

4、一只手套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如果只卖掉一只的话,那剩下那一只就无法再卖了,但当女老板发现那男孩只有一只手,而他们母子俩又很拮据的时候,放弃了商业原则,情愿亏本也卖给他们一只手套,说明老板也是一位热心肠的人,当然可以成“善良大使”的候选人。我们通常所说的善良并没有时间的限定,而主要是看你能不能从现在开始做起,持之以恒。故事感悟:天堂与地狱请你猜猜这是什么原因?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善良就是为别人付出,在为别人付出的同时,也是一种收获,助人是快乐的。总结:1善良是多种美德的基础和体现,只有一个善良的人,才能够真诚地尊重他人,才能够理解和宽容他人。一个克已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无私奉献的人首先

5、是一个善良的人。2善良是无私的,如果一个人做好事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那就是伪善。一旦他得不到回报,就会露出自私的本质。3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在法律上有一条罪叫包庇罪,如果你的朋友犯了法,你帮助他躲藏,那么一旦抓获,你就是包庇罪,同学们平时考试的时候,有没有给别人偷看,如果你的同学因为你的“帮助”取得了好成绩,你觉得是做了件好事还是做了件坏事呢?(学生回答)如果同样的情况,你帮助了一个同学在高考的时候取得了好成绩,做了件好事还是坏事呢?(学生回答)如果同学们都以为做了一件好事,你们有没有意识到大学的录取人数是相当有限的,你帮助他考上了大学,是不是就意味着,另外有一位能够凭自己的真本事进入大学的

6、同学落榜了呢,可见,你绝对不是做了件好事,平时要是非分明。4善良之心是博大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不仅要善待亲人、朋友,而且应该同样地对待每一个人,博爱能够使亲的更亲,远的变近,人与人消除隔膜,世界变得温暖。5善良要见诸行动。(出示故事)对于一个乞丐来说,他现在最需要的是一碗饭,而不是什么祈祷。帮助他人,体验生命的快乐。同学们觉得给予跟接受哪一个更快乐呢?(学生回答)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给那个乞丐一块钱,和你作为一个乞丐接受别人一块钱,你觉得哪一个更快乐?给予其实比接受更令人快乐。在给予的行为中,体现了我们的力量和能力。我们会发现世界对自己的需

7、要,从而对自己的价值有新的评价,能够增强自信心。我们有些同学可能觉得自己平时长得也不咋样,学习也不好,可是,当你能够给一个乞丐一块钱的时候,你或许会重新审视自己,至少还有这样一点能力,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加自信。将使人际关系变得和谐和宽松,相信这个方面大家都会有所体会,平时比较乐于帮助别人的同学也会更受大家喜爱。助人不仅是付出,也是收获,为别人和社会做些好事,在精神上是一种享受。将心比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出示课题:将心比心生活大课堂(1)“宾馆、酒店的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2)一般三四岁的小孩子总是不喜欢呆在商场里。这常常让大人们感到不能理解。为什么商场里琳琅满目的

8、商品和丰富的食品都不能吸引小孩子呢?第一题:很多人可能会回答“检查仪表”,有没有别的答案?镜子的特点是什么?它能够照到人背后的东西,那么,会有什么作用呢?乘电梯的人当中,除了像大家一样正常健康的人以外,还会有什么特殊的人会进来吗?其实道理非常简单:“肢残人摇着轮椅进电梯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你怎么就会想不到呢?我们班的同学考虑问题时常常会海阔天空,但不幸的是,无论思路如何开阔,我们往往还是从自己出发的。第二题:可能会回答“因为这些琳琅满目的东西只是在大人眼里,而不是在小孩子眼里”,是这样吗?有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却轻而易举地解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方法其实很简单:你蹲下来,

9、处在和小孩子同样的高度环视四周的景象,结果看到的都是大人们的腿。这两个故事所包含的共同的道理是什么啊?凡事不可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故事感悟(1):登月的奥德伦的故事根据奥德伦的回答,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从中你受到什么启发?有没有人觉得这个家伙特别笨,你看,登月第一人,这可是一项殊荣啊,居然给他一步之差让给了别人。那么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以后,凡事一定要该出脚时早出脚,免得好事全让别人给占了。你看看,这种人,以后跟他做朋友的时候要小心一点,这样的人是自私的,自私的人是不可能有奥德伦这样的修养的,当他看到他的伙伴的成功的时候,他丝毫没有感觉到这是一种遗憾,相反还特

10、别为他的朋友高兴,也愿意他的朋友能够有这样的成功。古语云:“君子成人之美。”将心比心要学会为别人的成功喝彩,为别人的幸福欣慰。故事感悟(2):小男孩和鱼的故事思考一下:小男孩会说什么呢?(引导)如果你就是一条被抛到沙滩上,被太阳炙烤着的小鱼,当时会想些什么?当小男孩将你捡起放回海中时,你又会想些什么?(每个人在他生命攸关的时刻是多么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小鱼也是如此)别人可能不在意,但是谁一定在意?(小鱼)所以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将心比心,更应该要学会理解和分担他人的困难、不幸与痛苦,对人是这样,对动物也是一样。情境一:假如你是A,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分析:说白了,如果你会发怒,会

11、恼火,或者表面装作不在意,无所谓,其实都是一种心虚的表现,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其实你的自尊心已经受到了伤害。不愿意受伤,那么将心比心,为什么还要去伤害别人呢?情境二:想想为什么同学都不理小乔了呢?怎么做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照?除了你的父母,没有人会把你当成宝贝的,当你踏出校门的那一刻起,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怎么样对待别人。你和同学和朋友的相处方式都是社会性的,人家一开始对你好可能是因为别人为人处世比较老道一些,圆滑一些,但这不是人家就应该做的事情。情境三:假如你是那位实习老师,你会怎么想?有朝一日皮皮也成为一位老师,当他遇到这样类似的事情时,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还别说,这个世界上有时候老天爷

12、就爱跟你们开玩笑,现在那个在班里最吵的或者最会捣老师蛋的家伙,说不定有朝一日还真的会成为一位老师。想当年,我们对老师那个绝啊,有个新来的英语老师就是被我们整的,课上不好,就在他的课上大家故意吵得厉害,下课了,有些同学故意拿一些高考的题目给他做,难为他,因为刚毕业对于高考真的是不行的,所以做不出来我们就会笑他:还老师呢!现在想想,要是你们也用同样的方法故意地难为我的话哎,老师是人不是神,也有一个不断成熟的过程,所以说,我现在是最大的愿望下面坐的都是一堆冬瓜,特安静。这当然不可能,所以,既然无法改变这个世界,只好为这个世界来改变自己,永远要相信,学生都是可爱的!情境四:乙和甲先后受到伤害的原因是什

13、么?假如你是乙,你的内心会怎么想?假如你是甲,从伤害别人到被人伤害,你从中会悟出什么道理? 一个是因为外表,自尊心受伤,一个是因为失败。特别是很多来自不是很富裕的家庭或者是农村的孩子,对于这些就更加敏感了。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最好也不要推给别人,让别人去承受。总结:其实这四个事例,讲述的是同样一个道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出示:四字真言)这其中第一句话和第二句话讲的就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体谅,在把自己当成别人的同时也要把别人当成自己。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换位思考。对于别人的苦衷要能够体谅,对自己的行为也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来考虑。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利

14、益,所以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问题,立场自然有所不同,因此也常常会发生矛盾。越是有矛盾,越是难以互相理解。如果能够跳出这种思维模式,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自己,就会发现一个颠倒的世界,也会发现一个公平的世界。总结: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凡事都要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增进人际关系。急人之所难,一个没有恻隐之心的人就是我们所说的比较冷血的那种,他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自私的、冷漠的,相反,以满腔的热情去帮助他人,为他人慷慨解囊,在危难时刻见义勇为,都是有将心比心、急人所难的表现。将心比心就是不伤害别人。伤害别人的行为往往是出于妨忌、狭隘、报复等

15、心态,或许可以图得一时快,但是,最终的结果必定是害人又害已。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和教学上是比较成功的,FLASH东郭先生的应用,还有“生活大课堂”等教学内容,可以说内容非常丰富,选材也非常典型,一个好的材料真的可以让一节课增添不少的色彩,但是第二节课的内容上似乎有点过多过杂了,没有处理好详略和重难点,略微有点失败,而且每一个材料感觉利用率不是很高,能够得出来的结论不多。2.3与人为善活动设计活动一:残疾人生活体验活动主题:残疾人生活体验活动目的:在体验中感受残疾人生活的艰辛,反思自己以往对待残疾人士的态度,培养学生关注、尊重残疾人士的爱心。活动准备:布条(蒙住双眼),纸板(写上让模仿聋哑人的

16、同学表述的话);绳子几根,硬纸壳板或木板四块(用来固定膝关节、肘关节),竹竿一根(盲杖)。活动步骤:步骤一:在学生中选取几个代表,分别扮演盲人、聋哑人、肢体残疾人士。步骤二:在上述学生准备期间,随意的将教室内的桌椅打乱排放。步骤三:表演开始。1请盲人从教室前面走到教室后面,再返回。2请肢体残疾人士从教室前面走到教室后面,再返回。3请聋哑人用手语表达一句话“让世界充满爱”。请其他同学翻译他所表述的意思。4请其他同学随意说几句话,让扮演聋哑人的同学猜测他说的是什么内容。步骤四:请参与表演的同学谈感受。步骤五:请其他同学针对自己平时做过的或者看到的他人做过的不尊重残疾人的事例,发表看法。步骤六:教师归纳。残障人士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