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师德典范--“保姆教师”黄敦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706802 上传时间:2024-02-1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身边的师德典范--“保姆教师”黄敦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身边的师德典范--“保姆教师”黄敦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身边的师德典范--“保姆教师”黄敦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身边的师德典范--“保姆教师”黄敦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身边的师德典范-“保姆老师”黄敦全黄敦全,襄阳市谷城县山区的一位教师,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保姆老师”,是因为在温坪从教的39年当中,为了让大山深处的温坪的孩子有学上,他为建校舍,翻山越岭,曾经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为了让学生安全过河,他曾经自费买驳船摆渡,两岸之间接送学生穿行5年多;为了让学生吃饱饭,他赔本开食堂为学生生火做饭。他在学生面前这种既是老师又似保姆的举动深深得感到了他一届又一届学生。翻山越岭,建校舍1971年2月,春寒料峭,黄敦全怀揣着儿时的梦,来到温坪四组教学点。邻村薄刀岭的老百姓强烈要求黄老师到他们村任教。薄刀岭,顾名思义,群山似薄刀。这里山高且陡,土地贫瘠,人烟稀少,交通极其

2、不便。30多名小学生挤在一位村民家里上课,还有10多个适龄孩子因为家住偏僻,无法上学。一边是温坪四组人的苦苦挽留,一边是薄刀岭老百姓的殷切期盼,经过思考,他提出了个大胆想法:两个教学点他同时承担起来,实行隔日跑教。但这样首先要把薄刀岭小学建起来。黄敦全带领村民们砍木棍一根根夹成篱笆,用泥浆一把把糊成墙壁,硬是把生产队场屋一个由六根木柱撑起的棚子改造成了一所学校。薄刀岭距温坪村四组近20里山路,黄敦全坚持隔日跑教,早出晚归,平时就住在薄刀岭小学,每周末回一趟家。薄刀岭有了自己的学校,邱沟又在呼唤。邱沟与薄刀岭隔河相对,是当地又一个“青藏高原”。邱沟山上分布着三个村民小组,原来干打垒的教室濒临倒塌

3、,学校被迫停课。当时的温坪公社书记认准了黄敦全,不顾薄刀岭人的苦苦挽留,将黄敦全调到邱沟小学。黄敦全迎难而上。根据学生分布情况,先在两户村民家里办起巡回教学点,白天隔日跑教,晚上找三个生产队长协调筹建学校事宜。1975年春,邱沟人在黄敦全的协调下,终于有了自己的学校。短短一年的时间,黄老师又成了邱家沟人离不开的朋友,也就在这一年,黄老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驳船摆渡,接送学生1976年黄敦全调到温坪小学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里。当时黄敦全临危受命,他把被褥卷到学校。课余时间,他带领老师挨家挨户地家访,了解情况;带头对学生实行一对一的补习,使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能齐头并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使

4、温坪小学从学区的“落后户”转变为百姓赞誉的“考不垮”的学校。2002年秋,根据学校布局调整,温坪村小学改为教学点。黄敦全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独自一人留在教学点任教。教学点上的30多名学生分布在南河两岸的沟沟岔岔,到校不需乘船的只有三四个。村里原本有一条专门接送学生的小木船,长年失修,加之船工嫌钱太少也不干了。学生上学渡河成了大问题,要么多走好几里的山路,要么天天请船接送,不少学生因此不能按时到校,而且也不安全,有的甚至辍学。望着班上稀稀拉拉的学生,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我来撑船,一定让每个孩子们都能上学。”2002年10月,他拿出家中仅有的3000多元积蓄购买了一只小船,每天早上六点多就起

5、来,划着船去接学生,傍晚放学后又渡船把学生送回家。无论晴天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从不间断。河两岸群众的记忆中永远不会抹去的一幕,那是2005年6月的一天,黄老师放学后和往常一样用船送学生回家,船慢慢向河对岸划去。突然,一阵狂风刮去,乌云霎时盖住了天空。不妙!暴风雨马上就要来了,而此时,船正在河中央,情况危急,进退两难。他立刻让学生蹲在船仓里,把提前预备的雨布给学生盖好。随着“咔嚓”一声雷响,暴雨倾盆而下,小船随浪颠簸起来,随时都有被风吹翻的危险,要把船划到河岸谈何容易,河岸边接孩子的家长,心都提到嗓子眼上,因为小船即便不被风吹翻,也会因仓内积水过多而沉下去。可谁又能帮年近过半百的黄老师一把呢?狂风

6、猛烈地吹打着他年迈的身躯,暴雨从他身上淌下来,雨水让他的双眼几乎无法睁开,但他仍然不停的挥动双臂摇着桨,小船艰难地到了岸边。为学生吃饱饭,自愿兼职炊事员上学需要渡船,来回往返的路又太远,大部分学生们都不便回家吃午饭,只好凑合着吃点自带的干粮或方便面。黄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都是为人父母,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饱吃好,孩子的身体重要。他反思了很久,又给自己增加了一项工作:炊事员。他让学生们从家里带来粮食和菜,中午他给学生们做热腾腾的饭菜吃。为了进一步改善学生的生活,黄老师在学校旁边开辟出一块菜园,保证学生吃上新鲜蔬菜;每年喂上两三头猪,把猪肉腌制好,隔天给学生加餐。家长们纷纷反映自从吃上黄老师做的

7、午饭后,孩子们的精神、气色都好多了。黄老师自己撑船接送学生、给学生做午饭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随父母到打工地就读的学生又纷纷转回家乡,望着慢慢坐满教室的学生,看着一个个红红的笑脸,黄老师心里也有许多的安慰。对学生的爱与对家人的愧疚二十几个年龄不足十岁的娃娃,由一个老师来教,许多人就会认为很不容易;早晚还要划着小般接送这些学生,许多人肯定认为很辛苦;每天中午还要给这群小娃娃做可口的饭菜,许多人肯定认为很难办到。但这一切,黄敦全老师做到了,而且数年如一日。在许多人眼里,黄敦全有点傻,长年超负荷的工作拖垮了他的身体;一心扑在学校里,家里至今仍一贫如洗。面对家人,黄敦全充满了深深的愧疚。因为工作忙,他把

8、家务、农活几乎全部丢给了妻子。而今妻子积劳成疾,每月要花去好几百元的医药费。女儿初中毕业时正赶上母亲患关节炎,做不了农活,只得被迫回家务农。儿子高中毕业时本已被大学录取,但看到家中窘况,又悄悄收起录取通知书,外出打工。“家里麦子黄在地里也不敢牵扯他,他总对我说家庭虽然重要,但学生更马虎不得。”朴实的妻子虽有怨言,但却是黄敦全坚强的后盾,给学生做午饭,帮着照看学生几乎成了妻子“份内”的工作。虽然家离学校不足100米,但除了晚饭时回趟家,黄敦全几乎整天守在学校。黄老师病倒了.2010年5月,黄老师突然在讲台上倒了。学生们都知道黄敦全老师病了,但他们并不知道老师患了什么病。黄老师只是对大家说,他很快

9、就会好,马上又可以回到学校上课了。18日上午,当得知黄老师患上绝症肝癌中晚期的消息后,学生们立即震惊了。此时,他们才意识到,他们敬爱的黄老师可能要离开讲坛,离开他们,甚至离开这个世界。孩子们再也忍不住了。他们采来美丽的山花,来到谷城县医院,捧到黄敦全的病床前病床前,他们为老师送上采摘的山花和亲手制作的贺卡。看着孩子们,黄老师未语泪先流。一个普通的乡村汉子,让“老师”的定义再次升华。一个平凡的老师,诠释了“师爱”和“平凡”的的伟大!可以说,黄敦全视生如子的故事,黄敦全视生如子的博爱情怀,黄敦全视生如子的30多年的平凡坚持,触动了我们每个人心灵最柔软的地方。“保姆老师”是天下老师的符号,每一个老师的身上,都有一点儿黄老师的影子,也曾经偶尔为学生做过付出,但毫无疑问都没有黄老师做的那么持久,那么真诚,那么无私。正像有一句“关爱一个学生非常容易,但数年如一日真正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非常难”的话那样。无疑,黄老师是值得敬佩的,是少数做到了几十年如一日关爱学生的老师之一。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把他这种精神发扬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或许,也正是他这样一种感天动地的壮举,感动了我们身边的每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