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题库:第2章_抗原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70669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免疫学题库:第2章_抗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学免疫学题库:第2章_抗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学免疫学题库:第2章_抗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学免疫学题库:第2章_抗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学免疫学题库:第2章_抗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题库:第2章_抗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题库:第2章_抗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抗原 第一部分:学习习题 一、 填空题 1人类的同种异型抗原主要有_,_,_,_。 2具有_而无_的_物质称为半抗原。 3 _为免疫原性多肽片段,为连续性决定基,必须经_加工处理为小分子肽,然后与自己的_分子结合后,才可被_识别。 4. _存在于天然抗原分子表面,又称为构象决定簇,不须加工处理即可被_所识别。 5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需要T细胞辅助的抗原称之为_,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及细胞抗原属于此类抗原。 6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无需要T细胞辅助的抗原称之为_, 少数多糖、脂多糖物质属于此类抗原。 二、选择题 A型题 1. 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A. 异嗜性抗原 B.抗体 C.补体 D.半抗原

2、 E.细菌多糖 2.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所具有的抗原称为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独特型抗原 D.Forssman抗原 E.合成抗原 3. 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 异种抗原 B. 同种异型抗原 C. 自身抗原 D. 异嗜性抗原 E. 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4. TD-Ag得名,是因为 A.在胸腺中产生 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 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 5.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6.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 A.

3、血清蛋白 B.细菌外毒素 C.类毒素 D.细菌脂多糖 E.IgM 7. 用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苯-卵清蛋白(BSA-DNP-OA)免疫过的动物,注射下列哪种物质,产生抗DNP抗体的量最少? A. 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苯 B. 二硝基苯-卵清蛋白 C. 牛血清白蛋白-二硝基苯-卵清蛋白 D. 鸡丙种球蛋白-二硝基苯 E. 鸡丙种球蛋白-苯胺 8. 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 A.蛋白质 B.类脂 C.多糖 D.核酸 E.脂肪 9. 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完全抗原 B.TD抗原 C.TI抗原 D.半抗原 E.超抗原 10. 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 A.异种抗原 B.交叉

4、抗原 C.超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类属抗原 11. 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 A.半抗原 B.抗体 C.抗原 D.既是抗原又是抗体 E.超抗原 12. 仅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超抗原 B.半抗原 C.完全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类属抗原 13. 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二种抗原分子的 A. 特异性 B. 交叉反应性 C. 分子大 D. 异种性 E.化学结构复杂 14. 超抗原 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 B.需经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 C.与自身免疫病无关 D.有严格的MHC限制性 E.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细胞克隆 B型题 A.

5、B淋巴细胞决定基 B. T淋巴细胞决定基 C. BCR D. TCR E.CDR 1.需加工处理后方能被免疫细胞识别 2.无需经加工处理即能被免疫细胞识别 3.能识别半抗原决定基 4.能识别载体决定基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自身抗原 E.肿瘤相关抗原 5.AFP属于 6.HLA-A抗原属于 7.ABO血型抗原属于 8.溶血性链球菌的细胞膜与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 A.ABO血型物质 B.金黄色葡萄球的肠毒素 C.二硝基苯酚 D.脂多糖 E.牛血清白蛋白 9可用作半抗原载体 10属于半抗原 11属于超抗原 12属于TI抗原 C型题 A.TCRa、b两条链 B.TCR

6、 Vb链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否 1. SAg与TCR结合的部位 2. 普通抗原与TCR结合的部位不完全佐剂 A.有免疫原性 B.有反应原性(抗原性)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3卵清蛋白 4青霉素 A.MHC限制性 B.需APC加工处理 C.两者均由 D.两者均无 5.T淋巴细胞与超抗原相互作用时 6.T淋巴细胞与普通抗原相互作用时 X型题 1. TD-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需Th辅助 B.引起体液免疫应答 C.引起再次应答 D.有记忆细胞 E.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2. 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 A.引起细胞免疫应答 B.不引起再次应答 C.有记忆细胞 D.只产生IgM E

7、.需Th细胞辅助 3. 半抗原-载体效应是 A.Th识别载体决定基 B. Tc识别半抗原决定基 C.B细胞识别半抗原决定基 D. B细胞识别载体决定基 E.Th识别半抗原决定基 4. 抗原抗体发生交叉反应的原因是 A.颗粒性抗原间有相同的分子 B.可溶性抗原间有相同的决定基 C.可溶性抗原间有相似的决定基 D.抗原分子量大 E.抗原分子含有芳香族氨基酸 5.使自身成分变为自身抗原的因素,可能有: A.大面积烧伤 B.大面积冻伤 C.电离辐射 D.药物 E.感染 6.隐蔽抗原包括: A.神经髓鞘蛋白 B.眼葡萄膜色素蛋白 C.甲状腺球蛋白 D.精子 E.卵子 7.与抗原免疫原性有关的因素包括:

8、A.抗原的分子大小 B.抗原的化学组成 C.抗原的分子构象 D.抗原的异物性 E.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 8.来源于马血清的破伤风的抗毒素对人而言是: A.抗原 B.半抗原 C.抗体 D.异嗜性抗原 E.抗原抗体复合物 三、名词解释 1. 抗原 2. 半抗原: 3. 表位(epitope)或抗原决定基 4. 载体效应 5. 超抗原(superantigen) 6. TD-Ag 7. TI-Ag 8. 异嗜性抗原 9. 免疫佐剂 10. 免疫原性 11. 抗原性 12T细胞决定基 13B细胞决定基 四、问答题 1. 试述决定抗原物质免疫原性的因素? 2. 试述TD-Ag和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区别

9、? 3. 试述超抗原的概念,特征,种类及生物学意义? 4试述抗原决定基的类型 第二部分: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HLA抗原 ABO抗原 Ig的同种异型 Rh抗原 2抗原性 免疫原性 3T细胞决定基 APC MHC-II类 T细胞(TCR) 4B细胞决定基 B细胞(BCR) 5胸腺依赖性抗原6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二、多选题 A型题 1.D 2.B 3.B 4.E 5.A 6.D 7.E 8.A 9.D 10.D 11.D 12.B 13.B 14.A B型题 1.B 2.A 3.C 4.D 5.E 6.B 7.B 8.C 9.E 10.C 11.B 12.D C型题 1.B 2.C 3.C 4.B

10、 5.D 6.C X型题 1.ABCDE 2.BD 3.AC 4.ABC 5.ABCDE 6.ABD 7.ABCDE 8.AC 三、名词解释(见网络课件内容) 四、问答题 1影响抗原物质免疫原性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抗原的异物性,异物性是抗原的核心。非己物质是异物,一般而言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其免疫源性越强;第二是抗原的理化性质,包括抗原的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结构的复杂性、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物理状态等因素。一般而言,蛋白质是良好抗原,其分子量越大,含有的芳香族氨基酸越多,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性越强;第三是宿主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机体对抗原的应答的强弱受

11、免疫应答基因的调控,青壮年动物比年老或年幼动物免疫应答强;第四是抗原进入机体的剂量、途径、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的选择都明显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免疫途径以皮下免疫最佳。 2TD-Ag和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区别如下: 比较项目 TD-Ag TI-Ag 产生抗体应答需要T细胞辅助 是 否 免疫应答的类型 体液/细胞 体液 产生Ig的类别 (或类别转换) 五类 IgM 再次应答和记忆 有 无 抗原物质 大多数抗原 少数 化学特性 蛋白质 多糖或脂多糖 结构特点 结构复杂 (半抗原-载体结构) 结构简单 (重复的半抗原结构) 3. 某些抗原物质,极低浓度即可激活机体2%-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

12、答,此为超抗原。超抗原无须APC加工,直接与MHC-II类分子非多态区外侧结合,仅与TCR V片段结合,无MHC限制性。超抗原主要有两类:内源性(病毒性)和外源性(细菌性)超抗原,前者如小鼠次要淋巴细胞刺激抗原;后者多为细菌的外毒素,如金葡菌的肠毒素、链球菌致热外毒素等,都能刺激T细胞增殖。超抗原能短时间内活化大量的T细胞,一方面导可致体内T细胞耗竭,从而诱导T细胞耐受;另一方面活化大量T细胞,产生大量CK而致病。如食物中毒、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AIDS和某些肿瘤发病有关。 4抗原决定基的类型分两类。一类为线性决定基或线性表位;另一类为构象决定基或称构象表位。前者是指肽链序列上连续的氨基酸残基所构成,所以也称为连续性表位,后者是指在空间上位置邻近,但序列上不连续的氨基酸残基所形成的决定基,也称为非续性表位。 线性表位是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