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706308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案教学课题高中地理必修一 2.2.2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获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基本知识;2. 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了解不同季节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分布特点,以及明白海陆冬夏季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并说出各气压中心的名称和地理位置;3懂得分析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亚洲气候产生的影响并说出亚洲季风的成因、特点。(二) 过程与方法1结合海陆风的形成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进行分析归纳,并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运用于生活实践中;2. 运用世界简图,并指导学生读图,得出不同季节南北半球的气压带的分布特点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形成原因和名称。3. 结

2、合课本38页活动的亚洲季风图,分析不同季节亚洲季风的风向。(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2.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并能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加以分析,感受地理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学重点北半球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所在位置、名称与亚洲冬夏季风的关系教学难点亚洲(东亚和南亚)季风的形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过程及内容导入在上一节课的内容中,我们在探究三圈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时都在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而实际上地球是存在海洋、陆地分布和地形起伏等不均匀的表面,因此大气在不均

3、匀的地球表面又会形成什么样的环流呢?我们首先来考虑海陆分布对大气的影响。那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之前学习的海陆风,白天和夜晚海洋和陆地分别形成什么样的环流?结合上节课所学的海陆风示意图进行讲解,引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比热),再对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进行生活化,让学生说出夏天去北海的亲身体会,感受海洋和陆地的温度不同。过渡:那好,我们就这幅图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将这里的陆地扩大,扩大到全球的大陆,而同样将海洋扩大到全球的海洋,白天改为夏季,夜晚改为冬季,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讲授新课1.画出世界简图,结合37页活动,让学生口述复习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和热力环流原理,做一做活动思考题。并引导学生做出正确回答

4、。过渡:在活动的第2个问题中,如果分别以这两个气压柱为中心绘出几条闭合的等压线,气压带还呈带状分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答案就自然揭晓了。2.引导学生读37页图2.13和2.14,结合上节课所学的七个气压带的分布分析在冬夏季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分布特点。过渡: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从而使北半球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那具体的高低气压中心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3.根据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分布特点,着重讲解北半球冬夏季形成的高低压中心形成的原因、名称和所在地理位置。4.总结1月份和7月份所形成的气压中心原因和名称,以及与原来理想状态形成的气压带之间的关系。过渡:高、低

5、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亚洲的影响最为明显,那到底高低气压是怎样影响亚洲的天气和气候呢?那我们就一起来做38页的活动。5. 结合气压中心图分析气压中心的季节移动对亚洲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利用38页的活动结合世界简图讲解1月份和7月份亚洲(东亚和南亚)所形成的风。(1)让学生读活动的题目,然后分析东亚季风,接着给出季风的概念;(2)解决题目的(1)(2)两个问题(3)分析亚洲季风所对应的气候(4)分析南亚季风(5)解答第2题的答案6副高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几句话带过,强调重点)学生思考、上台画图运用所学的知识,看图、思考、回答问题看图、思考、得出结果看图分析、

6、思考回答学生做笔记总结学生看书、思考、回答复习旧知识,联系学生生活的体验,发现生活中的地理从简单开始,学生逐渐理解应用增强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学以致用,看图分析及时课堂小结,1月份和7月份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事物的普遍联系关系,再结合学生体会从身边出发,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布置作业加强知识的运用。板书设计1、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2、 不同季节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分布特点南半球:大致呈带状分布北半球:成块状分布3、1月份:大陆降温快,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 海洋降温慢,形成阿留申低压(太)和冰岛低压(大)。 7月份:大陆增温快,形成印度低压(亚洲低压); 海洋增温慢,形成夏威夷高压(太)和亚速尔高压(大)。4、亚洲季风 (1)东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东南风,温暖湿润 冬季:西北风,寒冷(低温)干燥(2)南亚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夏季:西南风,炎热(高温)湿润冬季:东北风,温暖干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