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_2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705058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_2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_2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_2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_2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_2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_2(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信任大家都有许多值得共享的东西,须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欢迎大家共享。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1他们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勇于探究;他们捍卫真理、传播科学。他们就是科学家。今日我读了一本科学家的故事的书,这本书里主要讲的是古今中外几十名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里讲的科学家有大家都耳熟能详的牛顿、霍金、伽利略,也有我们略知一二的的竺可桢、钱三强、泰勒斯,其中,我最喜爱的一篇就是“万婴之母”林巧稚,林巧稚诞生于风景如画的福建,她五岁时上了幼

2、儿园,可就在那一年,她的母亲因病去世了,她意识到,做女人有多么的不简单。1920年,19岁的林巧稚立刻就要毕业了,别人都以为她该嫁人了,可林巧稚不这么想,她觉得世界上女人和男人很不同等。于是,她进行了抗争。毕业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上北京协和医院的愿望。1935年,林巧稚成了主治医师,她对全部的病人都一视同仁,她有一个出诊包,里面放着钱,以便随时接济贫苦的病人。虽然她没有自己亲生的孩子,却被人称为万婴之母,因为她亲自将五万多个小生命迎接到人间。读完这篇故事,我很感动,她为了证明女人并不比男人差,女人和男人应当有同等的权利。她刻苦读书,哪怕达到了愿望,也没有松懈,反而更加努力,获得了协和医

3、院的最高荣誉文海奖学金,还获得了博士学位,仅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平常人五年才能走完的路,实在是太令人佩服了。林巧稚不仅学习好,心灵也很美,她还会免费为穷苦人治病。她为了自己的事业,终身未嫁,但她不是书呆子,她很开朗,喜爱音乐和运动。在科学家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坚韧执着,勇往直前的精神,还可以看到他们的浓浓的爱心。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2今日,我在家里看了一本。在这本书中我相识了几位特别闻名的科学家。第一位是昆虫学家达尔文。达尔文发觉的进化论打破了生物学中被神学盘踞的最终一个顽固堡垒,推翻了那种把物种看做是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观点,给生物学乃至整个自然科学

4、的发展带来了一场革命。100多年来,达尔文的进化论经受住了种种考验,而且它还不断地从现代化科学的发展中吸取养分,丰富,发展,完善与生物在进化一样,进化论也在进化。其次位科学家是牛顿。牛顿在1704年出版了重新整理起来的巨著。在这期间,他还有其他很多重要的独创和发觉。他还运用光学探讨的成果,独创了反射式望远镜,开拓了人类的视野。第三位科学家是爱迪生。19世纪70年头,独创电灯的条件日趋成熟,就在这时,爱迪生参与了探讨电灯的工作。爱迪生认为,弧光灯刺眼,用做家庭照明不太合适;白炽灯造价低廉,光线光明而又柔软,要探讨电力照明,就要向这方面努力。最终,爱迪生经过上千上万次试验,最终取得了胜利。看了这三

5、位科学家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持之以恒,擅长发觉,酷爱探究的品质。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我们班陈银海的身影,他没有半途而废,始终坚持着跑完了1500米。多了不得呀!这三位科学家,爱发觉,爱钻研,不放弃的精神令我钦佩!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3科学家的故事里许很多多古代和现代的科学家,他们的故事令我佩服,他们甚至都情愿用自己的生命献给科学。这里有富兰克林、居里夫人、牛顿、爱因斯坦、华佗、蔡伦等等。他们都酷爱科学,不迷信,遇到困难不退缩,正因为他们有这些精神才使他们成为杰出的科学家。读了这些故事,我感到很惭愧,比如高斯他小时候连买灯的钱都没有,可他却特别用功,最终成为一个大数学家,我呢?现在住得舒适极了

6、,可我却不往学习上钻,假如妈妈喊我写作业,我刚起先好好的,可过了一会儿,我就耐不住性子了,出来走走,或者口渴了要喝水,要么就是上厕所。现在,我才明白。这本书还讲了牛顿小时候的故事,伽利略的故事和爱因斯坦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他们虽然有些地方不一样,但他们却都有一种精神,那就是酷爱科学。他们从不傲慢,也不称自己就是最厉害的,正因为他们有了这些精神,才使人们赏识他们,佩服他们。这本书里有一篇文章使我一生受益,那就是一篇关于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故事情节也许是这样的。居里夫人小时候的一天,她的姐姐们来了,她的姐姐们为了戏弄她,有意在她面前打闹玩耍。可她却一点没分心,仍旧用心致志地看一本书,两个钟头后

7、,她看完了这本书。看完这篇故事后,让我想了许多,我想到了我,只要我写作业时有一点儿动静,我必定打开门看个原委,读了这个故事,才使我明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话的意思是:“小时候不努力,长大后就懊悔了。所以我们得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刻苦学习,成为国家的栋梁”。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4我在寒假里读了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里面讲了毕升在几个月的时刻内制造了几千个“活字”;李时珍翻山越岭寻访各地才写出本草纲目;祖冲之废寝忘食地算:“圆周率”;达尔文走遍全国才发觉“生物进化论”;牛顿发觉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才发觉“万有引力”;爱迪生靠着心灵手巧平均每十五天就独创一样东西;居里夫人用了许多矿石才炼出一克

8、“镭”。在书中所讲的科学家中,我最宠爱爱迪生。他从小家境贫寒,为了生活他池了报童。有一次他在火车站卖报纸,望见一个小孩在火车轨道上玩,他叫了几声,来到那儿时,火车就要压过来了,爱迪生不慌不忙地带着孩子跳出了轨道,这时在火车里走出一个人,伸出一只大手,把爱迪生的小手握了好半晌,原来他就是火车站站长耐肯基,耐肯基还是一位精彩的电报报务员。为了报答救子之恩,他答应将电报术传给爱迪生。之后,爱迪生成了真正的电报报务员,并且在好多电报局工作过。在最终的一个电报局,他独创了第一样东西(二重发报机),然后他又独创了其次样东西(留声机)。看了这一个个故事,我才发觉:谁也不是生下来就是天才。科学家们都是在一遍遍

9、地坚持刻苦钻研、坚韧克服困难、发奋超越自我的过程中磨练出来的。这不正应了爱迪生的那句话吗?“天才但是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一向牢记在我心中,它将时刻激励着我勇往直前,永攀高峰!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5人生如虹,世事似锦。在人类的历史上,涌出了多数的科学家,他们如彩虹一样绚丽多彩,像锦一样七色华丽,为世界造福。在这本书里讲解并描述了六位闻名的科学家,其中有“独创大王”爱迪生,“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放射元素之母”居里夫人,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炸药大王”诺贝尔,蒸汽动力推动者瓦特。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勤学好问,总是打破沙锅问究竟。爱迪生就是如此,他小时候总是问“为

10、什么”,而且,探讨一个问题总是锲而不舍,必需探讨透了,才肯善罢甘休。譬如:马蜂窝是什么样的?他就要把马蜂窝捅下来,即使被折的全身是红肿,也要把马蜂窝的构造看得一清二楚。而这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诺贝尔。他的爸爸也是一个探讨炸药的人,受他爸爸的影响,他觉得炸药挺有意思的,就也去玩炸药,结果惊动了四周的人,还炸翻了一面墙,被爸爸骂了一顿。可他还没打消这个念头,一边玩炸药,一边让炸药变得更厉害,可是也有失败的时候,工厂里突然发生爆炸,炸死了五个人,其中有他的哥哥,他既感到难过,又下决心研制一种不会突然爆炸的炸药。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研制出了很多炸药,成为了一名举世瞩目的科学家。而且,他还有许多钱存

11、在银行里,把每年的利息拿出来,作为“诺贝尔奖”的奖金,颁发给这一年里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或独创的人。我觉得我自己没有像诺贝尔和爱迪生一样一样,做什么事情持之以恒,总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我才做不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事情来,所以,我要向诺贝尔和爱迪生学习他们的坚持不懈的精神。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6我这几天看了一本书名叫科学家的故事,里面讲解并描述了地理家的故事、医学家的故事、科学家的故事,航天之父的故事等等。这本书都讲了有的科学家和医学家小时候就刻苦的学习了。我也要向他们学习,长大在会有出息。我喜爱里面一个最好的故事,他是一个医学家的故事,扁鹊化身是秦雀人,秦雀人家里很穷,他到镇上当了一名小店员。有一个病人

12、到了那里去。一个名叫巫师的人去给他治病。他东摸摸,西摸摸,最终从口袋里拿了一个袋子,说:“把这个药吃下去,病就会好的。”他给巫师了钱,巫师走了。病人正想喝药时,秦雀人赶忙阻挡。说:“我亲眼望见有人吃了巫师的药都死了。”原来巫师的药是柴火。一个医术高超的人来治病,说:“把这药吃下去,发发汗就会好。”果真病人的病治好了。秦雀人跟着那个医术高超的人学医术,通过刻苦的努力和钻研,没用几年他就可以自己行医了。妈妈的话:阅读使你进步,阅读使你成长。一本好书即是你的老师,也是你的挚友。这段时间以来,你的阅读自觉性提高了,只要一闲下来,手里就捧本书。那仔细的样子妈妈心里又欣慰又惭愧。欣慰的是你学会了在书的海洋

13、里遨游,惭愧的是爸爸妈妈应当向你学习,空闲的时候跟你一起阅读。而不是成天抱着手机。让我们一起爱上阅读吧!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7今日,我阅读了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里讲了许多许多出名的科学家的故事,外国科学家有:诺贝尔、伽利略、爱迪生、牛顿、门捷列夫和爱因斯坦等等。中国科学家有:蔡伦、张衡、沈括、钱学森和鲁班等等。今日我要给大家共享的故事是外国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诺贝尔是一个瑞典人,他从小身弱多病,父亲很喜爱化学,经常给小诺贝尔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激励他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一天,小诺贝尔看到爸爸在探讨炸药,问出了心里的怀疑:“爸爸,炸药那么危急,您为什么要探讨它的?”爸爸告知他,炸药是一个有用的东西

14、,它可以开矿和筑路,很多地方都用到它呢!诺贝尔说:“我以后长大也要向您一样探讨炸药!”诺贝尔长大以后,在试验室里探讨炸药,有一次,他炸死了5个人还把他的弟弟炸的重伤,爸爸炸的脑震荡。但是诺贝尔不退缩,级接着探讨炸药。他又炸了美国的一辆火车,德国的一个工厂和一辆轮船沉入海底。最终,在他坚持的状况下,他独创出了更重各样的炸药。在各个领域都可以用到。这样一来,诺贝尔获得了大量的财宝,但是他依旧很朴实,甚至一生都没有结婚。在诺贝尔去世的一年中,他说:“我要把我的遗产给一部分创办科探讨。方法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和和平。”同学们,看完这篇故事,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不论环境在艰苦,我们也要把一件事情干完,不

15、能半途而废,诺贝尔炸死了5个人和各种各样的东西,但是他还是不放弃,我们也要学习他这样的精神。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8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关于科普的书科学家故事100个。我翻开书本,就被书中的故事吸引住了。书中的科学家们为了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妙,他们不惜一切,坚持探讨,永不放弃,哪怕用一生的精力来搞科学探讨,他们也毫无怨言。其中,我最喜爱的故事是敢于”改错“的人,我看到”改错“这两个字,心中出现了多数个问号:改错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呢?我带着疑问,起先读这篇故事。书中讲到,在清朝,有一位医学家,他花了四十二年的功夫,写成了医林改错这本书,他就是鼎鼎大名的王清任。作为医学家,就肯定要了解自身的构造,可当时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要是谁解剖人体,就会带上”大逆不道“的罪名。正因为这样,人们只能依据自己的想象来描绘人体的构造,所以,会发生很多的错误。王清任却肯定要解剖人的尸体,这样才能弄清晰人体的隐私,有一次,一个人被大车扎死了,他赶过去,可是又不能动手解剖,只能在旁边看。时机最终到了,有很多的孩子被麻疹夺走了生命,穷人的孩子死后,就被扔在野地里,有的被狗咬破肚皮,内脏露了出来,王清任看到,立马跳下马车,细致视察尸体的内脏,并把它画下来。之后,王清任在坟场、野地里,招到了三十多幅比较完整的内脏,画了人体的很多构造图,发觉了古人以前的错误,把它改正了过来。之后,王清任胜利写了一本医林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