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错题集》书稿-声现象光学热学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701204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错题集》书稿-声现象光学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错题集》书稿-声现象光学热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错题集》书稿-声现象光学热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错题集》书稿-声现象光学热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错题集》书稿-声现象光学热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错题集》书稿-声现象光学热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错题集》书稿-声现象光学热学(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中考物理错题集书稿-声现象 光学 热学(18页) 一、声现象 【习题137】 通常情况下,我们面对山崖高喊,若要听到回声,试估算人应距山崖多远?(条件开放) 【答案】 人距山崖17 m 【习题138】 用茶壶给热水瓶加水,因为水雾很大看不见水加至何处,经常会加满溢出。有经验的人是边加水边听声音来控制加水的速度。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条件开放) 【分析】 水注入热水瓶中时引起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长音调低,空气柱短音调高,快满时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答案】 当我们向保温瓶中灌水时,随着瓶中水的增加,保温瓶发出的声音越来越高,声音是由瓶内空

2、气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不同是指音调、响度、音色的不同。向保温瓶里灌水的时候发出声音,是由于瓶里的空气柱发生振动所致。空气柱越长,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低;空气柱越短,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向保温瓶里灌水,随着瓶里的水越多,空气柱就越来越短,它振动的频率越来越高,所以,声音就越来越高。有经验的人都是通过声音来判别保温瓶的水是否灌满。 【习题139】 请你想像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 01ms”,我们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三个有关的场景。(假设想像型结论开放) 【分析】 根据声音速度变慢来分析可能发生的情形。 【答案】 两人对面说话,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闪电过后要隔好长时间才能听到

3、雷声;发令枪响好长一段时间运动员才能起跑;听到汽车的鸣笛时,汽车已经过去很远了。 【习题140】 城市噪声来源有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生活环境噪声。控制措施有:将噪声严重的工厂迁出市区;对噪声大的机器安装消音器并限制使用,未安装消音器设备的机车不得驶入市区;在市内规划安静小区,不安装高音喇叭,车辆尽量少鸣喇叭等;积极搞好城市绿化植树,宜用多孔建筑材料,加强隔音。例如城市高架快速干道系统_上海市内环线上,采用质量轻、强度高、隔音性能好且耐腐蚀的先进建材_聚碳酸酯板作为隔音材料,能尽可能降低高架干道上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污染。此外,在市区有关地段如闹市区等处设立噪声监测及分贝数显示装置,以加强对噪声

4、的控制。同时加强每个公民控制噪声的环保意识,不制造噪声并增强自我健康保护。(结论开放) (1)噪声是指发声体做_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阅读上述材料可知减弱噪声的方法是:在_处减弱;在_过程中减弱;在_处减弱。 (3)在教室里上课,室外常有噪声干扰,请你至少提出三种减小噪声干扰的方法。 【答案】 (1)无规则的杂乱无章 (2)声源;传播;人耳 (3)建议学校依靠环保部门,依法清除学校附近的噪声源;改进噪声发生处的设备,减弱噪声;关上教室的门窗;在教室周围多种树等。 【习题141】 将礼堂、餐厅、候车室的墙壁和屋顶都做成凸凹不平的各式形状,这主要是为了什么?(条件开放题) 【分析】 凸凹不平

5、的表面可以使声波向各个方向反射。 【答案】 一是能使声音分散;-是能避免回声加强原声,减少声音响度。 【习题142】 人们在买瓷器时,用一只手托起瓷器,用另一只手在瓷器的不同部位轻轻敲击,根据响声,检查瓷器是否有裂缝,那么有裂缝的瓷器发出的声音是( ) A响声清脆 B响声很小 C沙哑短促 D不响 【答案】 C 【习题143】 在一次郊游中,同学们没有携带乐器。小红设计出了用汽水瓶做的打击乐器,敲出了优美动听的曲子。请问:小红除了用汽水瓶外,还需要什么辅助器材?在设计中,低音瓶和高音瓶有什么不同?(条件开放) 【答案】 水和木棒;低音瓶中水少,高音瓶中水多。 【习题144】 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

6、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_原理造成的音响效果?(条件开放) 【分析】用回声的产生原因解答此题。 【答案】 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都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分别听到回声与原声而造成的;圜丘是利用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更加响亮而造成的。故应填:反射。 【习题145】 一山峡宽1200 m,两侧均为竖直陡壁,有人在山峡内放了一枪,他听到头两次回声间隔5s。求人离两旁陡壁的距离分别为多少?(策略开放) 【分析】解题关键是要弄清两个问题:一是枪声从放枪地点传到陡壁又反射回放枪处,所以放枪地点到陡壁的距离应是声音所走距离的一半。如图所示。二是人听到两次回

7、声间隔是5 s,如果声音向较近的陡壁传播并返回的时间是tl,则向另一侧较远的陡壁传播并返回的时间t2=t1+5s。 【答案】 1025 m 【习题146】 某同学站在铁路旁,他看到远处铁道检修工人用铘头向铁轨敲了一下,过一会儿听见两声敲击声,如果两次声音间隔05 s,求该同学离工人敲击处多远。(策略开放) 【分析】 此同学听见的声音分别由空气和钢轨传播过来,由于声音在不同物质内传播速度不同,所以传播相同距离时所用的时间不等。 【答案】 183.6 m 【习题147】 一列火车以20 ms的速度前进,在距某一隧道口500 m处鸣笛。问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头距隧道口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8、340 mS) 【解析】 因题中没有说明火车运动的方向,所以,火车距隧道口500 m处鸣笛时,有如下两种情况,一种是火车向着隧道口行驶,逐渐靠近隧道口,听到回声时车头距隧道口小于500 m,如图2-2甲所示;另一种是火车背向隧道口行驶,逐渐远离隧道口,听到回声时车头距隧道口的距离大于500 m,如图所示。 (1)当火车向着隧道口行驶时,4444 m。 (2)当火车背向隧道口行驶时,5625 m 二、光学 【习题148】 汽车的车前灯为什么安装在车头的下部,而不安在顶部?(条件开放) 【分析】 根据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可知,光源照射不透明物体时,在其后方形成没有光线到达的暗区域,称为不透明物

9、体的影。对同样高的物体,如果光源高则影短,光源低则影长,如图所示。夜间行车时,驾驶员判断前方路况须打开车前灯,如果没有什么障碍物,路面平坦,则车前路面一片亮;若路面凸凹不平,就会看到长长的黑影。 【答案】 所以把车灯安在车前底部,能使障碍物的影子长些,便于驾驶员观察,提前处理情况。 【习题149】 请根据图24中给出的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传播方向,在方框中填放适当光学元件,以满足题设条件,并作出光路图加以说明,请找出尽可能多的方法。(结论开放) 【分析】 既可利用光的反射知识,也可利用光的折射知识解决此问题。 【答案】 如图所示,还有其他的解法。 【习题150】 将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从贴

10、着透镜的位置开始,逐渐远离透镜的过程中( )(结论开放) A像先变大,后逐渐变小 B像先变小,后逐渐增大 C像逐渐变小 D像先是虚像,后是实像 【分析】 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以内时,为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越大像越大,所以物体远离透镜时像逐渐变大。当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物距增大时,像逐渐减小。当物体距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物距越大像越小。所以像先变大,后逐渐变小;先是虚像,后是实像。 【答案】 A、D 【习题151】 如何判断一个透镜是凹透镜还是凸透镜?简要写出判断方法。(策略开放)

11、【分析】 利用透镜的光学特性、形状等特点解题,此题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决。 【答案】 (1)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来判断。可把透镜放在阳光下,另一侧用光屏承接,如出现一个亮点,则是凸透镜,有暗影的是凹透镜。 (2)利用凸透镜的形状特点来观察,中央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3)利用透镜的成像特点,可把透镜放在报纸上,如果报纸上的字变大,则是凸透镜,如果报纸上的字变小,则是凹透镜。 【习题152】 请写出两种可以比较方便地估测一个凸透镜焦距的方法。(策略开放) 【分析】 解答该题,可以利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于焦点的性质或者利用置于凸透镜

12、焦点上的物体经凸透镜后不能成像的性质来估测,这样比较方便。将物体放在凸透镜主光轴2倍焦距点上,成等大倒立实像的方法,就比较麻烦。 【答案】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放置,在凸透镜下放置一张白纸,上下移动白纸,当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2)将凸透镜作为放大镜,正对自己的手纹观察,逐渐增大凸透镜和手纹之间的距离,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手纹的像逐渐变大,当像变得模糊不清时,手纹到透镜间的距离就近似是凸透镜的焦距。 【习题153】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你分析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结论开放) 【分析】 可能的原因一是像

13、不能成在光屏上;二是不能成像。 【答案】 原因有四个:光屏与凸透镜、烛焰不在同一高度上;烛焰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烛焰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烛焰虽在焦点以外,但可能离焦点很近,使所成的实像,像距过大,在教室的范围内找不到。 【习题154】 已知凸透镜焦距为l0 cm,设物体到透镜的距离为u,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结论开放) A将该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u10 cm D将该透镜作照相机的镜头使用时,u20 cm 【答案】 A、B、C 【习题155】 老花镜的度数等于它的焦距的倒数乘100,请你设计一个测老花镜度数的方案,要求写出所用器材、操作步骤和计算公式。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要求老花镜的度数

14、,就必须知道老花镜的焦距。老花镜是凸透镜,故测凸透镜的焦距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 器材:刻度尺、老花镜的镜片。 步骤:(1)在晴天,把镜片放在阳光下,使光线与镜片垂直。 (2)调整镜片与地面的距离,使地面上的光点(或光斑)最小、最清晰。 (3)以m为单位,用刻度尺测量镜面到光点的距离,用f表示。 计算公式:镜片度数D=100/f。(此题还有其他答案)【习题156】请举出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4个实例。(1)_(2)_(3)_ (4)_。 【分析】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常见的现象和实例大都发生在空气中。 【答案】 (1)站队看齐;(2)射击瞄准;(3)木工判断木板是否刨平;(4)激光测距;(5)挖隧道时用激光校准隧道是否平直;(6)激光制导弹。 【习题157】 郭沫若在游武夷泛舟九曲一诗中写道:“九曲清流绕武夷,棹歌首唱自朱熹。幽兰生谷香生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