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4000字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701088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40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40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40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40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40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40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4000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B15041634谢培杰现代人际关系心理学认为人际交往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思想感情交流和行为互动的产生过程。此过程期间存在着许多复杂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发展方向。其中心理效应就是制约人际关系,影响人际知觉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多种多样,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效果与深度,恰当地运用心理效应可以更好开展人际交往。因此,我谨在此提出其中的两点效应,借以提醒大家注意。一方面是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它主要是人的知觉因素与情感因素相结合而产生的综合效应。尽管首因效应是对人的一种整体看法,但是这种整体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受到观察者主观认识的影响,具有片面性。在人际交往中,

2、第一次经历的事件往往给人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以后要改变这种印象是相当困难的,心理学家为此做过这样的实验,让被试者看两种性格类型性格A为聪明,勤奋,易冲动,爱批评,顽固,嫉妒心强;性格B为嫉妒心强,顽固,爱批评,易冲动,勤奋,聪明。实验的结果表明,人们对性格A有好印象。其实性格A和性格B的内容完全一样,只是顺序变换了一下,但结果却完全不同。这表明,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时,我们总是先倾向于前面的信息,而忽视后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也注意了后面的信息,但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由于这种第一印象,人们很容易在交往过程中从一时的表象出发,产生错误的判断因而掩盖了对客观对象本质的了

3、解,这往往会对人际交往产生不利的影响。以我自己为例,刚进入大学,我就发现了一个同班同学,每次我看向他,他总是板着一张脸,眼神凶神恶煞,就像是想要揍我一样,我对这个人的印象就不好。虽然我知道他并不是刻意为之(可能他自己也不知道),但是我打心底里就觉得不舒服(虽然他经常坐在我旁边),这就是我所说的第一印象了另一方面是刻板印象。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对某一类人或事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固定的概括而形成的笼统的看法。即使对从未见过面的人,也会根据间接的资料与信息而产生刻板印象。于是,有些人总是带着一定模式有选择地发现人的各种特征,并期待与模式相吻合的特征,而舍弃不符的特征。可以说,刻板印象的产生与我们在认识中

4、的选择性有密切的关系。人们认知的选择性使他们在对事物的认知过程中能抓住事物最明显或典型的特征。同样,在人际认知中,选择性能使我们很快地对一个人进行归类,判断出他的典型特征。但是,当人们用一种固定模式去认知事物,而这种模式并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时,就很有可能形成刻板印象。这种效应将阻碍对人的具体、全面的了解,造成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影响。以上我提到的两种效应在傲慢与偏见中均可见一斑。男主人公达西仪表堂堂,非常富有,许多姑娘纷纷向他投去羡慕的目光;但他非常骄傲,认为她们都不配做他的舞伴,其中包括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达西说她(伊丽莎白)长的可以“容忍”,但还没到能引起他兴趣的程度。伊丽莎白自尊心很强,决定不

5、去理睬这个傲慢的家伙。 从这段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首因效应的影子,伊丽莎白对达西的第一印象就是傲慢,这种“傲慢”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受到伊丽莎白主观认识的影响,具有片面性。可随着情节的发展,达西并不是如此,他善良殷实,伊丽莎白的拒绝使得他谦逊了起来,当她渐渐的看到达西先生高贵的品质的时候,她才发现自己对达西先生的错误认识,改变了原来对达西“傲慢”的刻板印象,两人终成眷属。由此可见,正确把握人际知觉,关系到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利用心理效应来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呢?1.不以第一印象作为取舍判断的标准。第一印象,也就是第一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印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会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

6、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人们很重视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间的接触,又无以往的经验作参照,主观性、片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2.不因“光环”来评价人。“借一斑而窥全貌”并不总是适合于一切人和事,个别和局部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体。在人的诸多行为或性格特征中抓住某个好的或不好的,就断定他是好人、坏人,无疑是幼稚的。恰当地、全面地认知他人,就要克服说好全好、说坏全坏的绝对化方法。3.切莫先入为主,第一印

7、象固然是一种先入为主,除此之外,在我们的头脑中,总有一些先在的、得之于各种途径的观念,并常常以此来评价和判断他人,因为这样所耗费的心理能量最少。但是,图省事往往会造成一些认知偏差。这些说法虽与某些人的特征相吻合,但绝不是个个如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人如其面,各各不同,不能用概念来衡量人,把人简单化。综上所述,要形成理想和谐的人际关系应着力于自我知觉与人际知觉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对于如何诠释此过程中的心理效应,如何避免不利心理因素对于人际交往的影响的理论探讨势必会对公共关系中人际交往实践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现代社会主张个性独立,人际交往也日益复杂。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不断审视、认识自己和他人,不断领悟人生,这才是人际交往的内涵之所在。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