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磨损与润滑复习重点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07695791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摩擦磨损与润滑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摩擦磨损与润滑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摩擦磨损与润滑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摩擦磨损与润滑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摩擦磨损与润滑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摩擦磨损与润滑复习重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5)1、 摩擦学 是研究发生在作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的表面上的各种现象的产生、变 化、和发展的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2、摩擦学的研究对象 是表面(界面)上发生的各种现象。而这种现象的产生只是由于相对运动而引起的表面之间以及表面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机械工程中包括:动、静摩擦副,机械制造工艺的摩擦学问题,特殊工况条件下的摩擦学 问题)3、摩擦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摩擦、磨损(包括材料转移)和润滑(包括固体润滑) 的原理及其应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八方面:(1)摩擦学现象的作用机理。(2)材料的摩擦学特性。(3)摩擦学元件(包括人 体人工关节)的特性与设计以及摩擦学失效分析。(4)摩擦材料。

2、(5)润滑材料。(6)摩擦学状态的测试技术与仪器设备。(7)机器设备摩擦学失效状态的在线 检测与监控以及早期预报与诊断。(8)摩擦学数据库与知识库。4、 摩擦学的特点1)是一门在传统学科是基础上综合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 2) 是一门具有很强应用背景的横断学科 3)是一门学科边界还没完全界定的新兴学 科5、 摩擦学研究的意义1)是一门能源保护的科学 2)摩擦学的发展是工业和科 学技术发展的迫切需要3)摩擦学的研究和应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第二章固体的表面性质1、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1)微观几何形状误差2)宏观几何形状误差3)中等几 何形状误差2、物体表面力是指两相或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有助于物体内聚的各种

3、力。按固体 晶体结构不同,有离子键力、共价键力、金属键力和范德华力。3、吸附与固体表面膜(1)物理吸附膜(2)化学吸附膜 由于极性分子(感应或永久的)有价电子与基体表面的电子 发生交换而产生的化学结合力,使极性分子定向地排列在固体表面上形成的吸附 现象。(3)氧化膜(4)化学反应膜 金属表面与润滑油添加剂中的硫、磷、氯等元素发生化学反 应,所形成的一种新的化合物膜层。第三章固体表面的接触特性1、接触面积的概念(1)名义接触面积An在平面接触下,具有理想光滑面的物体的接触面积2)轮廓接触面积Ap物体接触表面上波纹度的波峰因承载而被压扁的区域所形 成的面积总和(3)实际接触面积是指在固/固界面上,

4、直接传递界面力的各个局部实际接触 的微观面积 Ari的总和。2、微凸体模型和接触模型1)微凸体模型:1)球形模型;2)柱形模型;3)锥形模型 第四章摩擦1、按摩擦副的润滑状态分类(1)干摩擦接触表面无任何润滑剂(2) 边界摩擦 这是指在两接触表面上存在一层极薄的边界膜的摩擦。(发动机 中的汽缸与活塞环、凸轮与挺杆以及机床导轨、蜗杆传动中产生的摩擦都属于这 类)。(3)流体摩擦这是指两接触表面被一层连续不断的流体润滑膜完全隔开的摩 擦(4)混合摩擦 两接触表面同时存在着流体摩擦、边界摩擦和干摩擦的混合状 态时的摩擦。又可分为半干摩擦(干、边界摩擦)和半流体摩擦(流体、边界摩擦)两种。2、按照摩擦

5、副的运动形式,可以将摩擦分为以下两大类:(1).滑动摩擦 两接触表面存在相对滑动的摩擦。(2).滚动摩擦 两物体沿接触表面滚动时的摩擦。3、按照摩擦副的运动状态,还可以将摩擦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 、静摩擦 这是指两接触表面存在微观弹性位移(相对运动趋势),因而还 没有产生相对运动的一种摩擦。(2)动摩擦 两接触表面间存在相对运动时的摩擦。4、按照摩擦是否发生在同一物体分类(1)内摩擦 同一物体内各部分之间发生的摩擦(2)外摩擦两个物体的接触表面间发生的摩擦6简单粘着理论基本要点(1)摩擦表面处于塑性接触状态(2)滑动摩擦是粘着与滑动交替发生的跃动过程(3)摩擦力是粘着效应和犁沟效应产生阻力

6、的总和7、摩擦时金属表面特性的变化1)表面几何形状的变化2)表面结构的变化3)表面成分的变化4)表面膜的变 化8、摩擦因数的影响因素(表面氧化膜、材料性质、载荷、滑动速度、温度、表 面粗糙度第五章磨损原理(15)机械零件的失效方式(磨损、断裂、腐蚀)2、磨损的三个主要特征:(1)磨损是发生在物体上的一种表面现象。材料内部裂纹引起的材料整体疲劳 破坏和断裂不属于磨损的范畴;(2)磨损是发生在物体摩擦表面上的一种现象,其接触表面必须有相对运动。单纯的腐蚀和某些高分子材料表面的老化都是在静止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包括氧化)的结果,也不属于磨损的范畴;(3)磨损必然产生物质损耗(包括材料转移),而且它是

7、具有时变特征的渐进的 动态过程。因此,不产生材料逐渐损耗的、单纯的塑性变形也不属于磨损的范畴。5、粘着磨损(1)、定义 在摩擦副中,相对运动的摩擦表面之间,由于粘着现象产生材 料转移而引起的磨损,称为粘着磨损。(2) 、过程:载荷、速度小;载荷、速度较大;变形、断裂及材料转 移;新粘着点产生。(3)、磨损机理:粘着一一破坏一一再粘着一一再破坏的循环过程6、磨料磨损 在摩擦过程中,由于硬的颗粒或表面硬的突起物引起材料从其表 面分离出来的现象7、磨料磨损的分类(凿削式磨料磨损、碾碎式、擦伤式、二体、三体磨料磨损)&磨料磨损的影响因素(材料硬度、材料弹性模量、磨粒尺寸、载荷)9、 表面疲劳磨损 摩擦

8、表面材料微体积由于受到交变接触应力的作用,其表面 因疲劳而产生物质流失的现象。10、表面疲劳磨损的影响因素(材质、表面硬度、润滑油的影响)11、腐蚀磨损 材料在摩擦过程中与周围介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而引 起的物质表面上损失的现象12、冲蚀磨损指流体或固体颗粒以一定的速度和角度冲击物体表面,造成被 冲击表面材料损耗的一种磨损形式。机理:掺混在流体中的固体颗粒对零件的表面进行冲击作用,使材料表面依 次产生弹性和塑性变形。塑性变形不能恢复,经过固体颗粒的反复冲击,使材料 发生疲劳破坏,造成材料的损失影响因素;材料的弹性模量、材料的硬度和韧性、材料强度、材料的金相构造、表面粗糙度、制造缺陷第六章

9、 润滑与润滑剂(20)1、润滑将具有润滑性能的物质加到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润滑膜,使摩擦面脱 离直接接触,从而控制摩擦和减少磨损,以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措施,称为润滑。2、 润滑的作用 1)控制摩擦,降低摩擦因数2)减少磨损3)散热,降低温度4)防止腐蚀,保护金属表面5)冲洗作用6)密封作用3、润滑类型(边界、流体、混合、无润滑)边界润滑是由液体摩擦过渡到干摩擦过程之前的临界状态,是不光滑表面间发 生部分表面接触的润滑状况流体润滑 在摩擦副对偶表面之间,有一层一定厚度(一般在 1. 52卩m以上) 的粘性流体润滑膜,由这层润滑膜的压力平衡外载荷,使两对偶表面不直接接触, 在两对偶表面作相对运动时,

10、只在流体分子间产生摩擦,这就是流体润滑。(1)、在流体润滑中,根据润滑膜压力产生的方法,润滑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1)、流体动压润滑:依靠运动副两个滑动表面的形状, 在相对运动时产生收敛型 油槽,形成具有足够压力的流体膜,从而将表面分隔开的状态。2)、弹性流体动压润滑:3)、流体静压润滑牛顿流体:遵从粘性切应力与剪切率成比例规律的流体第七章 耐磨和减磨材料1、材料的耐磨性 通常指在一定工况条件下,摩擦副材料在摩擦过程中抵抗磨损的能力2、影响钢耐磨性的因素(含碳量、合金元素、碳化物、金相组织的影响)3、 影响铸铁耐磨性的因素1 )基体组织的影响2)石墨的形状、大小和分布3) 化学成分的影响4、对减

11、磨材料的要求1 )减摩性2)耐磨性3)良好的顺应性和对异物的嵌藏性 4)足够的强度5)良 好的物理、化学性能6) 工艺性好,生产简单,成本低5、巴氏合金(锡基巴氏合金、铅基巴氏合金)&铜合金(锡青铜、铅青铜)7、侣基合金适用于高速、重载条件下工作的轴承8、减磨材料的选择工作条件:速度和负荷的大小与特征、环境介质的特点、润滑条件及摩擦副的 结构参数等。选择轴承材料的依据和轴承设计的工作准则: 限制工作单位压力P和单位压力 与轴颈周转速度的乘积PV 第八章润滑剂和添加剂1、润滑剂(固体润滑剂、液体润滑剂、半固体润滑剂)2、润滑油的作用(润滑作用、冷却和清洗、密封、防腐)3、日用润滑油的性能指标(1

12、)、密度在规定温度下润滑油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数(2)、相对密度物质给定温度下的密度与相同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3) 、闪点当火焰接近油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时,它会闪火(随即熄灭),产 生这种现象的最低温度为闪点(4)、凝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油品液面失去流动性的最高温度(5)、倾点 用来测定原油和深色润滑油低温凝固性能的指标(6)、酸值 控制和反映润滑油精制程度的一项性能指标,也是判定润滑油废 弃旧程度的指标(7)、残碳值 反映润滑油精制的深度,控制油品的老化程度的指标(8)、腐蚀度 每平方米面积的金属片所损失的质量4、润滑脂的优点(耐压性强、缓冲性能好、不易流失、密封性比润滑油好、粘 温性能呢好)5、润滑脂的主要理化性能(1)、针入度 润滑脂在不失去半固态结构状态的情况下, 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 的最大作用力称为剪力极限,它是润滑脂存在形态的受力转折点(2)、耐水性 是表示润滑脂是否被水溶解和乳化的性能, 它主要取决于稠化剂 的耐水性&常用润滑脂(钙基、钠基、钙钠基、铝基、钡基、锂基、石墨钙基润滑脂)7、油润滑装置(手工给油、滴油、油池、飞溅、油绳、油垫、油杯、油链、强 制送油、喷雾润滑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