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雨中教学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693371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课雨中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九课雨中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九课雨中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九课雨中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九课雨中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课雨中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课雨中教学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课 雨中一、教学目标1汉字学习:通过比较或分析汉字结构。学习“傍、飘、淋、撑、仿佛、浮、筐、艳、皱、眉、脖、伴”等13 个汉字。2.词语学习:学习本课的18 个新词语,要求会读,懂意思。重点掌握“傍晚、飘、水淋淋、撑、仿佛、筐、红艳艳、手忙脚乱、七手八脚、调皮鬼、伙伴” 11 个常用词,要求会读、会写、会用。3.句型学习:学习本课的3 个句型,要求能结合情境使用。重点掌握“满 、哪里 得过来呢、 也没法 呀”4.课文学习:掌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能够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课文雨中课内自读课文真正的施主5.学会真实交际,体会文中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提倡学生们向文中的主人公学习。二、教学建议本课教

2、学时间为5 课时。1.第一节课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第二、三节课进行课文学习。第四节课自读课文的学习。第五节课为交际与习作练习。完成课堂练习,就本课主要内容进行相关话题的讨论,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成段表达能力。2.词语和课文以提前预习、自学为主,课堂教学侧重检查预习的情况,解难答疑,交流体会。3.教具使用。利用多媒体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出示图片 ),比例:的图片、的图片、的运动造型图片,等等。第一课时阅读理解课文一、教学目标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做到完全理解课文的内容和结构,掌握课文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理解疑难句型,并能模仿造句。二、复习1.20

3、0 米“我”是怎么跑下来的2.通过这次体育达标, “我”明白了什么道理三、课文导入导入 1:咱们家乡经常下雨或者下雪吗下雨(雪)会给出门在外的人带来些什么麻烦呢请大家说一说。导入 2: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的姑娘遇到了什么困难, 包括那些学生在内的群体是怎样帮助她的四、初学课文1.方法和任务。(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 2)分小组朗读并交流初读感受。2.预设问题:(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当时的天气怎么样( 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雨后的城市十分美( 3)文中是怎样写那群放学回家的孩子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4)那位姑娘在做什么为什么会

4、翻车( 5)翻车以后出现了怎样紧急的情况3.教学提示: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先讲认识和理解,有多少说多少,不必求全;然后请学生回答预设问题:五、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1.检查预习的情况听写词语;朗读段落;做练习。2.在小组中,每个人用重点词语造句或进行交际运用。3.小组互动学习。每个人整理自己不懂、不会用的词语,在小组中提出来,请其他同学的帮助。通过讨论,解决部分疑难词,实在解决不了的,提交到全班,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六、解难答疑让学生把不懂的字、词找出来,提交全班解决,教师加以总结、归纳。1.词语。( 1)浮: 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油浮在水面上。在

5、水里游:他一口气浮到对岸了。(形)在表面上的:一层浮土。(形)轻浮;浮躁;他人太浮,办事不踏实。注:只对第一个释义进行解释, 其他释义就学生汉语水平而定, 如若学生汉语水平较高,可通过一词多义的举例进行讲解。( 2)皱:起皱纹,眉头一皱。同义词:褶;反义词:滑平。( 3)胖乎乎:脂肪多,肉多。例:这个孩子胖乎乎的,真可爱。2.多音字 .s色彩颜色zhng中国 中央( 1)色(2)中shi 色子f 发现zhng 中毒ti o 调皮 调解( 3)发(4)调f 理发lio了解了却一走了事dio调动调查k 卡车( 5)了(6)卡le看了说了完了qi 发卡d 大小sho 多少( 7)大( 8)少di 大

6、夫sho 少年3.形近字辨析飘:随风飞动。例:雪花飘飘,红旗飘扬( 1)漂:浮在液体上面不沉下去。例:漂浮、漂流票:钞票,纸币;印的或字的凭证。票额:门票、发票。城:城市,跟“乡”相对。例:进城,城乡差别。( 2) 诚:不虚伪,真心实意的。例:诚实,诚心诚意,以诚相见。成:完功,完成,与“败”相对。例:大功告成、成事不足捡:拾取。例:捡苹果,捡到一元钱。( 3)脸:面孔;面子:丢脸;脸色,面部表情,笑脸,变脸。验:检查、考验。例:测验、验血、化验、验算。七、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1.课文小结,梳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拉苹果车翻倒的过程。全文线索:苹果翻倒在马路上姑娘手忙脚乱地捡苹果一群孩子跑

7、过来,七手八脚地捡起苹果来小伙子跳下车, 和孩子们一块儿捡起苹果来捡苹果的人消失在雨中了,满满一筐苹果;又回到了三轮车上2.作业。( 1)口头作业: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2)书面作业:抄写本课词语( 3 遍)并用本节课所学的 3 个句型造句。第二课时深化课文学习一、教学目标1.联系课文描写的故事情节,认真把握人物的特点,理顺课文的条理。2.掌握课文的结构。二、细读课文1.理解课文中讲述的故事情节、人物特点,事件发生的顺序达到理解课文主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2.梳理课文叙述的方式,掌握课文的结构。三、深学课文1.朗读课文(个人读、分组读、抽读、全班读

8、等多种形式穿插进行)(1)串讲课文。( 1-2 自然段)叙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1.关于故事发生的时间,作者是怎样写的(傍晚,天还没有黑)。2.“为所”结构。(1)导入:教师以替换的方式导入此结构。人们忌讳“四“这个数字。争“四”这个数字为人们所忌讳。(2)句型操练:请学生跟教师大声说出下列句子。部分牧民仍为大雪所困。这部电影只为少数人所喜爱。大家都为他的拼搏精神所感动。(3)归纳:“为”在这里是介词,介绍施事,构成被动句,用于书面语。(4)课堂操练:把下面的句子改成“为所”结构的被动式。大多数人都不接受这种观点。这部片子吸引了我们。提问:什么时候开始下雨的3.“还就”结构。( 1)导入:教

9、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此结构。师:艾力的个子怎么这么高生:他还不到 12 岁就 1 米 70 了。(2)句型操练:请学生跟教师大声说出下列句子。他还没到 18 岁,就上大学了。我们还没写完作业,灯就灭了,原来是停电了。(3)归纳:表示连贯关系,前面的“还”引出第一件事(通常表示否定意思),后面用“就”引出紧接着发生的第二件事。( 4)课堂操练:模仿上面的句子口头造句。4.关于雨后的城市,作者突出了哪几点(安静的,湿淋淋的马路,放学回家的孩子,行驶在路上的车辆) 。5.深刻理解这一段中一连用了两个比喻的用意。每一个比喻句所用的表示比喻词都不一样,找到这些词并模仿连用比喻句。6.深刻地理解“一群放学回

10、家的孩子撑着的雨伞仿佛是浮在水面的一朵朵小花。”这句话,除了写实作用外,还有什么别的意思(第 3 自然段)叙述姑娘拉苹果的车翻倒了,苹果滚得满地都是。提问:姑娘拉苹果的车为什么会翻倒(拉得太多,路滑、心急。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些原因车翻倒后的情况如何为什么要描写苹果滚得满地都是(一个人捡不过来和汽车轧上苹果的可能性。)姑娘为什么来不及捡苹果1.“哪里呢”结构。)( 1)导入:教师以替换的方式导入此结构。这么多的作业,做不完。这么多的作业,哪里做得完呢(2)句型操练:请学生跟教师大声说出下列句子。这么多的事,哪里顾得过来呢这么多的菜,哪里吃得完呢(3)归纳:由疑问代词构成反问句, 表示绝对存在的

11、事实; 根本捡不过来。“过来”在这里表示动作的完成意思。( 4)课堂操练:模仿上面的句子口头造句。2.“也没法呀”结构。( 1)导入: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此结构。师:教室打扫的怎么样生:风太大了,桌子怎么样也没法擦干净呀!(2)句型操练:请学生跟教师大声说出下列句子。灯光这么暗,看也没法看呀!我们还是走吧,这么多的人,住也没法住呀!(3)归纳:表示没办法,只好顺其自然。( 4)课堂操练:模仿上面的句子口头造句。( 4 5 自然段)描述大家帮助姑娘捡苹果的过程。1.抓住姑娘的担忧和小男孩让她放心这两条线索,理解第4 自然段。3.小男孩是怎样指挥大家捡苹果的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来4.第 5 自

12、然段为什么写了司机也停下车来帮助捡苹果助人为乐是我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更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高尚品质。(第 6 自然段)大家捡好苹果后,并不求姑娘感谢,就走了。1.第一句话用两个“这样”互相呼应,后两句话中用“消失了”、“又回到了”来互相呼应,结束了全文。2.文章为什么以“满满一筐苹果,又回到了三轮车上”来结尾(暗示苹果一个也没有少,一切都恢复了正常。)四、课文教学总结1.归纳文章的结构。雨后的城市湿淋淋的马路翻倒在马路上的苹果一群放学回家的孩子小男孩指挥大家捡苹果,司机也停下车来帮忙苹果捡完了,姑娘来不及说一声谢谢,大家就走了。2.中心意思。通过姑娘拉苹果的车翻倒在马路上, 人们帮她捡苹果这件事, 歌颂了我们社会助人为乐的风尚,特别突出了那群学生的热情,认真负责的好品质。五、小结和布置作业1.口头作业:弄清楚全文的陈述顺序,按文章的结构完整地复述课文。2.书面作业,抄写你喜欢的自然段。 ( 100 字以上)第三课时强化训练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以课文为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求每个学生都能运用课文提供的材料、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选择本课的疑难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