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单元-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学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07687709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8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单元-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单元-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单元-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单元-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单元-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单元-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单元-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学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对接通过了解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的全球性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牢固树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促全球的和平与发展。时空观念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诞生,21世纪以来社会信息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2016年英国脱欧。史料实证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人类面临的问题;“一带一路”的成就。历史解释理解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含义;认识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2、。唯物史观运用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认识多极化的原因,辩证认识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家国情怀树立全球意识、责任意识、信息安全意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知识点一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1美国: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消失,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希望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2欧洲:欧洲联盟(欧盟)于1993在欧洲共同体基础上成立,继续向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迈进。到2013年,欧盟包括28个成员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主张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欧盟的独特作用,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3俄罗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

3、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举足轻重。4日本:在保持经济大国的同时,将追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作为国家的长远战略目标。5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正在发挥并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6发展中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特别提醒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多极化是一种趋势,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政治新格局。知识点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1开端(1)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发

4、展过程,可以追溯到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从此,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世界扩展。(2)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更加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2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3快速发展(1)时间:20世纪90年代以后(2)原因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跨国公司迅猛发展,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连成一体。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进入21世纪,随着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

5、3)问题:经济全球化在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失控的风险。(4)对策:各国既要注意保卫自己的经济安全,也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发展自己。(5)曲折: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如英国的脱欧公投,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控制移民等措施。4区域经济集团化(1)欧洲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组织。(2)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3)东南亚国家联盟:是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经济、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4)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深化

6、拓展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通的规模和形式不断扩大和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知识点三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1社会信息化(1)含义:社会信息化,是指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建立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向高效、优质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2)影响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在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带

7、来的便利之时,如何保卫自己的信息安全,也成为各国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2文化的多样性(1)表现: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6 000多种语言。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2)挑战: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文化多样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3)应对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特性,维系自己的文化根脉。中国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深化拓展社会信息化的利与弊(1)利:社会信息化带给人们便利的生活,如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

8、,一部手机即可全部解决。(2)弊:它使保障个人隐私变得越来越困难,诸如美国政府甚至通过监听计划窃听美国民众及其他国家领导人的信息;它影响着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各种各样的计算机、手机病毒让人防不胜防;它让网络成为良莠不齐的各种意见的汇集地,甚至成为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集团或个人利用的工具;它让许多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计算机语言以及英语的冲击。二战后的政治格局演变史料一有人说,“冷战”如一场大洪水,虽然已经退去,但它席卷之处留下的“伤痕”犹在。一些地区性冲突至今难以合理解决,继续影响着地区局势的发展;从“两极”格局至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地区战乱和冲突不断;留存于世的大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仍在危及

9、人类的安全这些,不妨称之为“伤痕遗产”。史料二某史学论著对“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用表格作了如下归纳背景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一超”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多强”西欧联合为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实体,尤其是法、德,实力很强日本的崛起,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从而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经济好转,仍不失为大国中国政治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思考(1)根据史料一,简析“冷战”退去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史料二表格反映了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是什么?解读(1)根据史料一中关键信息“从两极格局至新格局出现之前的过渡期内”进行提炼。(2)由

10、表格中美国、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关键信息进行提炼。尝试解答(1)1991年,苏联解体。(2)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快发展,暂时形成“一超多强”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特点(1)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2)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战胜国强加给战败国的意志,导致各国国际地位的变化而实现的。(3)新的国际格局的确立需要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多极化趋势不可避免。(4)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全面认识经济全球化史料一经济全球化

11、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期,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史料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表1970年1992年33个发展中国家108美元297美元21个发达国家3 129美元22 185美元世界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思考(1)根据史料一,分析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2)根据史料二,我国应怎样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解读(1)抓史料一关键信息“信息网络化”“市场化”等进行

12、分析。(2)读表时注意表头、出处;分析数据时注意纵、横对比。尝试解答(1)推动因素: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政策保障。(2)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把握机遇,趋利避害,一方面努力争取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迎接挑战等。经济向全球化发展的原因和评价(1)原因历史条件: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市场迅速扩大。科技条件: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环境:两极格局

13、的瓦解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各国政策: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因素: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2)评价对世界: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对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a.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b.策略: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一、全面认识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表现美国苏联解体后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企图建立单极世

14、界在全球范围内,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成为多极世界的基本组成力量,“一超多强”成为当前多极化趋势在政治格局上的具体表现俄罗斯逐步走出低谷,对美国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西欧由欧共体发展成欧盟,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日本经济大国,加快了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影响(1)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2)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3)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二、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1经济全球化既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又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2对发达国家来说,他们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3对发展中国家来

15、说,既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又由于发展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落后,在经济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4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为了继续获取超额利润,把一些利润高、污染重的企业迁至发展中国家,导致当地的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引发全球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课堂小结时 空 坐 标答 题 术 语1.苏联解体后,美国一超独大,但无力完全主导世界格局。世界正在走向多极化,其发展趋势不可逆转。2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剧增,人类社会的交往与联系也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3社会信息化使世界各国更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1美苏冷战格局结束以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