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686275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11、把学习的主动权始终还给学生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以亲切谈话、课题探究的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检查读课文的情况时,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在体会课文内容时,给他们充沛读、思考的时间,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2、还语文课堂以朗朗的读书声阅读教学要

2、以读文本,要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课始,学生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文脉络。接着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去读去思考和感悟。 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登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就会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气息,获得了情感的体验。3、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本教学比拟好地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理解内容的结合。如果课件出示过早,那些直观形象的画面容易代替学生的思维,代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我在教学合适机会运用多媒体,提高了教学效率。1呈现美景,激发情感。在课始,为了激发学生情感,我请学生观赏了爬山虎爬满山坡、墙头、岩石的情景,使形象与情感融合,获得美的熏陶。2再现过

3、程,突破难点。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以及它是怎么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学生自己读、画、议的根底上,再适机会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和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画面,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难点,到达了水到渠成的效果。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2我们学校每周都要组织教师听评课活动。10月10日,我执教了叶圣陶先生的?爬山虎的脚一文。?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察看周围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

4、怎样向上爬的,是阅读本课的难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一开始,我就以谜语导入新课,自然引出学习的对象。我以三个谜语导入:第一那么,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或者黄瓜第二那么,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第三那么,叫虎不是虎,有脚只能爬。紧贴墙上绿,离墙便枯死。爬山虎然后,过渡引出“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得的植物,而爬山虎同样也是攀缘植物,可它却不用搭架子也能往上爬,这是怎么回事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课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我们的第二单元就是训练学生能够尝试提出问题,并

5、解决问题。这时候,我让学生针对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有了第二单元的学习的铺垫,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比方: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它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这是,我就成心不给学生解答,指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着叶圣陶爷爷去看看,弄懂这些问题,设置悬念,吸引学生去读书,去探讨。直奔主题,先学习“爬山虎的脚的局部。在初读课文后,我引导学生看看课文那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这几个自然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学生通过读书,小组讨论,交流。知道了这几个自然段分别是写:爬山虎脚的样子、爬山虎是怎么爬的、爬山虎的脚与墙的关系。通过理解重点句,体会作者察看仔细。

6、我通过过渡句引出对这一局部的学习。我是这样设计的:“下面,我们认真读读课文3-5自然段,你是通过哪些地方看出作者察看得特别仔细。学生通过读书、小组合作学习,找到了这么几处。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我适时出示课件内容。“句子一: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背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在处理句子一的时候,我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的办法,利用不同的符号标注。我让学生用“横线标画出“爬山虎脚位置的句子;用“波浪线标出“爬山虎脚的样子的句子;用“双波浪线标识出“爬山虎脚的颜色的句子。这样学生,就能学到标画不同句子的办法。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爬山虎的脚的

7、特点,让学生到黑板前利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一局部内容,看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课文。句子二: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在处理这个句子的时候,我除了利用课件展示动感的画面外,还利用肢体语言,向学生表演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爬的过程,学生得到了直观的印象。同时比拟句子: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

8、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句子三: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执教本课的缺乏:原来我们学校友好几座楼爬满了爬山虎,今年学校进行外墙的保温层的安装,没有找到爬山虎,只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看,不够直观。如果提前让学生察看,寻找到爬山虎,效果会更好些。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细致察看还不够,需要引导学生们也要做个有心人,仔细察看周围的事物。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3?爬山虎的脚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连续察看为主题,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叙述,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察看,顺承三年级的“留

9、心生活,细致察看事物,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连续察看,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进行连续察看,学写察看日记,旨在培养学生进行连续察看,写察看日记的能力。?爬山虎的脚是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爬山虎为察看对象,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察看,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叙述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个方面:1、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准确形象的句子,感受作者细致的察看。2、能说出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感受作者连续的察看。3、学写察看记录。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我把写爬墙虎的脚及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3、4、5自然段作为本节课的教学

10、内容,把爬山虎的生长位置和叶子的特点1、2自然段放在上一节课进行教学。教学伊始,我先让学生回忆了本课的生词,梳理了课文的结构,之后转入本节课的新知学习,用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作者从位置、样子、颜色三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的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察看,并通过图片体会比喻的叙述方式可以使描写更生动形象。在教学第四五自然段时,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抓住触、巴、拉、贴这些有序的动词,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察看,并通过对爬山虎“一脚一脚地往上爬为什么不能换成“一步一步的往上爬的比拟,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恰当。最后结合课后的“资料袋来让学生学习写察看记录的两

11、种记录形式和办法,在课下试着选取一种事物写一写察看记录。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首尾照应等写作办法。从教学效果上来看,本节课根本体现了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要求,抓住了重点,但仍存在着很多缺乏。1、学生读的较少,因为老担忧时间不够,所以没有充沛的让学生去读课文和进行朗读指导。2、对学情了解缺乏,课堂氛围不够活泼,上课回答下列问题的学生较少,没有充沛的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思维。3、课堂评价语比拟单一,教学语言的组织能力,对课堂教学的把控和教学时间的把控能力还有待提高。4、教学写察看记录时有些简略,我原本打算引导孩子们结合?爬山虎的脚这一课的某一个自然段来改写一篇察看记录,再看课后“资料袋中的内容,来加深孩子们对察看记录的理解,但因为时间不够,最后放弃了。5、最后环节中应先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再让孩子们谈收获,将顺序弄反了,听了平东家人们的评课,才意识到这一点。“口头为语,书面为文,现在的我越来越感到自己语文教学能力的缺乏和语文知识的匮乏,语文教学素养的提升对我来说还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希望通过今后的努力,能不断的改良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