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高考题汇编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686021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塞诗高考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边塞诗高考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边塞诗高考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边塞诗高考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塞诗高考题汇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江苏卷)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分)边塞诗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阐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6.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边塞诗参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与否矛盾

2、?为什么?(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答案:(1)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2)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发明意境,含蓄无限。3、(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毕题(7分)-边塞诗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对的的一项是(分)、“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氛围。B、

3、“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对的的一项是(2分)、“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构造紧凑。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答案:

4、(1)D()()相似点:词句和诗句都体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抱负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墓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体现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4、(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分)边塞诗凉州词(其一) 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体现了如何的边塞景象?答:(2)本诗运用烘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16答案:(分)()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2)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

5、与扬的烘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5、(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分)-边塞诗出关 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关,指居庸关。旆(pi),旌旗。(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阐明理由。(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体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背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两句缺少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2)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汇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

6、写生动,对比鲜明。“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6、(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边塞诗军城早秋 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严武(726-76):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诗的后两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案:()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

7、后两句体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7、(陕西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毕8-9题。-边塞诗雨雪曲 江总雨雪隔榆溪,参军度陇西。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江总(185):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榆溪:指边塞。陇西:在今甘肃东部。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体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8

8、、(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毕212题。(7分)-边塞诗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芜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傍晚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2.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分)2简析画线句的体现手法。(4分)参照答案:21.(3分)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22(4分)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深山”、“夕阳”、“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体现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毕题目。(8分)边塞诗度破讷沙(其二) 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破讷沙,沙漠名。?鹈泉:泉水名、(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_诗(2分)答案边塞(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答案: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体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苦,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