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快运重组幕后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681032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铁快运重组幕后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铁快运重组幕后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铁快运重组幕后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铁快运重组幕后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铁快运重组幕后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铁快运重组幕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铁快运重组幕后(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铁快运重组幕后 在物流和快递市场加速开放的背景下,打造纯粹的专业运输企业并不符合铁路改革的新思路,中铁行包和中铁快运重组合并案,预示着中国铁路改革开头大提速。2月25日,位于X市宣武区鸭子桥路24号中铁商务大厦楼前的“中铁行包快递有限责任公司”的标牌被“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所替代。 “截至2月底,公司总部、旗下32个分公司和86个直管营业站都换成了中铁快运的新牌子。”中铁广告公司总经理李志新说,“2800辆卡车的牌子也将在3月底更换完毕。” 当铁道部在1月18日宣布旗下两大物流公司中铁行包和中铁快运合并重组新中铁快运后,李志新除了要保持中铁内部刊物出版流程不紊乱之外,还成为这场更换标牌运动

2、的实际操盘手。如今他正努力将标牌更换工作连续向前推进,深入到中铁快运旗下的700多个营业网点。 从20XX年9月28日铁道部内部正式宣布重组中铁行包和中铁快运,到今年1月18日正式挂牌,新任中铁快运董事长兼总经理徐海峰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两个公司的资产整合。随着对外标牌的更换,新中铁快运新一轮整合的序幕也正式拉开。 整合“两张皮” 中铁快运的新一轮整合主要以整合营业部的“23条”为纲领,标牌的整合就是其中的一项。“这些都是从现场实际中得出的。”徐海峰说。徐海锋为此次营业部23条的整合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一个月内完成,采取的方式是“强力推进”。 “那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推进的。”中铁快运内部人

3、士如此形容更换牌子的速度。但“23条”的实行具有很大难度,比如两个公司文化的整合,要做到深入人心更加难上加难。 徐海峰至今对1月29日,也就是今年的农历大年初一发生的事记忆犹新。这一天,根据国内很多企业的惯例,50岁的“老铁路”徐海峰来到X市西客站的直管营业部向坚守岗位的员工拜年。此行的另一层重要目的,是来考察中铁快运合并后的运行状况。 本不应当看到的一幕却恰恰在徐海峰考察时发生了。当时,有两个客户拖着两包已经包装好的鲜花来办理托运,但在安检过磅时却被工作人员给“拒绝”了。“这个包办不了,超长了,超重了,必需分开装。”中铁快运一位员工说。两个客户只好悻悻而去。 “实际上我们这样包裹是可以解决的

4、,根据超重货物运送,收费要高一些。”从去年8月份开头酝酿中铁行包和中铁快运合并之后,徐海峰开头加强中铁快运的新产品攻势。比如,承诺客户24小时到达的“时限快速”、“特等箱快运”和对大客户实行的“月缴”甚至“倒付”的服务等。如此看来,公司推出的新产品并没有在营业部推行下去。 而另一个让徐海峰觉得忧心的场景是,如今两个公司的营业部都合在一个营业大厅办公,但穿着装扮和胸牌都没有转变。“双方都不了解对方的业务,还是各做各的。”徐海峰认为公司重组后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过来,还是“两张皮”。 尽管徐海峰对中铁快运和中铁行包的资产整合去年就完成了,但这次拜年之后,他认为两者真正的整合才刚刚开头,中铁快运必需进

5、行包括客户、门店的“精细整合”。 大年初八上班后,徐海峰召集10多位骨干,争论对中铁快运的全国营业部现场进行大范围的调研,目前是为了获知重组推进的真实信息。徐海峰亲自挂帅,将此次调研活动分成7个片区,听取片区老总和86个直管营业站营业部经理的汇报,还深入到代办点、直管站,分拨中心和一线职工。“我们正月十五是在外地过年的。”徐海峰说。 调研小组很快发觉,员工在推行整合行动时存在徘徊心态,很多人存在这样的疑问:“总部整合后,过去的市场化政策还能保留吗?”过去中铁快运完全是根据市场化运作,在用工机制、薪酬体系和嘉奖机制都比较敏捷。而新中铁快运成立之后,这些规章制度能不能连续下去?因为至少在目前看来,

6、铁路还带有传统的计划经济颜色。 “快运是社会招聘,行包是铁路的劳务输出,由于身份不同,工资体系是不同的。但目前在同一个窗口办公,面对客户,干同样的事情。”徐海峰认为整合必需深入下去,否则就会失败。 在持续20多天的调研中,很多员工开头领会到徐海锋办事雷厉风行的风格。“白天向一线员工了解状况,晚上开会经常争论到凌晨1点以后。”中铁快运一位员工说。 “说实话,不是没有底气,但整合到什么程度,我心里没有底。”徐海锋清晰,在国外的整合案例中,有70是失败的,不成功的原因很大程度是整而不合,由许多矛盾积怨所导致的。特殊是在具有剧烈计划颜色的铁路系统内实施改革更加困难,但他仍旧在努力地探索。 两强互补 从

7、铁路局副局长到董事长兼总经理,转变角色的徐海锋自称已无路可退,他必需率领新中铁快运闯出新的道路。而他的这一命运,甚至在3年前组建中铁行包之初,就已经敲定了。 成立于20XX年11月4日的中铁行包,注册资本10亿元人民币,中国铁路对外服务总公司占51%股份,其余49%的股份分别由哈尔滨、沈阳、X市、呼和浩特、郑州、济南、X市、南昌、柳州、成都、昆明、兰州、乌鲁木齐铁路局和广州铁路(集团)公司15家股东持有。 时任X市铁路局副局长的徐海锋当时被调任中铁行包董事长和总经理。“当时只有我一个人。”徐海锋认为从20XX年开头到此次重组前,他“卧薪尝胆”了两年。因为当时,许多人不能理解中铁行包能否运行下去

8、。 随后,徐海锋就整合全国铁路系统的行李车厢。中铁行包当时的家底包括2211辆铁路行李车使用权,18万平方米的仓储库房,5万多平方米营业场地,2万多平方米营业大厅,700多辆叉车和牵引车,7000多辆拖车,1000多辆配送汽车。 “只要是在火车站拖运的包裹,都是有中铁行包来做。”中铁行包内部的一位人士表示。在许多人看来,当年中铁行包做的是独家生意。因此,公司的业务量第一年增长了40,第二年也增长了33。 在业内,行包主要分行李和包裹,两者都放在客车的行李车厢内进行运输。行李主要是与旅客同行,旅客凭火车票可以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办理拖运业务。而包裹则不随旅客通行,其运送价格一般没有折扣。由于目前各地

9、生活消费品比较丰富,旅客较少拖运行李,于是中铁行包的行李业务很快就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 徐海锋在20XX年初表示,当时全国有2585个车站办理行包托运业务,其中有890个车站一天只收1件托运行李,900多个车站一天收到的托运行李数在3件以下,就连X市火车站行包房现在每天收到的旅客托运行李数也不超过200件,而X市站每天的上车旅客平均在8万人次以上。 尽管行李拖运的业务在下降,但包裹业务的总量依旧在稳步增长。据悉,当时X市站行包房每天收到的包裹总量却达到1.3万件,由于中转包裹多,每天的包裹装卸总量更高达4到5万件,业务量每年呈5%6%的增长速度。很多公司、快件运输企业都看好火车准时到点的优势

10、。 但对于中铁行包而言,中转包裹也难以让公司的业务保持持续的增长,因为它仅仅担当着一个运输的职能,而现在的客户需要门对门的服务。 “以前的行包是典型的坐商,依靠铁路车站的优势和代理商所揽的货物。”徐海锋说。所谓的“坐商”,是指中铁行包基本没揽货的能力,等待旅客的上门拖运和代理商的供货。过去中铁行包的货物60是由代理商供应的。 “假如中铁行包不转变原有的经营思路,加强自己的揽货网络,它固有的优势也将渐渐丢失。”一位专家认为,铁路改革假如实施客货分别之后,中铁行包的日子将非常困难。因此,徐海锋只能带领中铁行包走“转变经营模式,寻求新的经济模式,开发新的增长点”的创新模式。 而拥有13年历史的中铁快

11、运具有了一些陆运优势,刚好可以弥补行包的缺陷。“网点越多,揽货也就越多,行包缺的就是陆上。”尽管中铁行包一出现时,就接过中铁外服公司手中持有的中铁快运有限公司42.6%股份,但母子之间并没有更多的业务联系。 两家同门企业的重组意向在去年8月份开头形成。新组建的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超过19亿元人民币,由铁道部以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作为出资人肯定控股,占总股份52.6%,另有18个铁路局(公司)、北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共21家股东组成。公司资产高达24.3亿元,年营业额估计达70亿元,在全国275个大中城市拥有营业网点736个。 拖延重组之谜 从表面上,中铁行包和中铁快

12、运的重组被外界视为铁路系统内的一次“汲取合并”的经典案例,既可以相互弥补业务不足,又能削减同业竞争,看上去非常安静且完美。但一个不可抹去的事实是,原中铁快运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京生已经悄然调离新中铁快运,任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党委书记。“他远离了快递实际操作业务了。”一位业内人士评价。 在新合并成立的中铁快运中,陈京生的职务为党委书籍兼副董事长。目前在中铁快运网站的首页上,还保留着陈京生的题词“我们珍惜您的每一次委托”。但实际上,陈在这个位置上仅仅“坐了不到1个月的时间”。 徐海锋称陈京生的离开,“是一次正常的人事调动”。但有业内分析指出,“一山难容二虎”,陈京生和徐海锋在经营理念上存在冲

13、突。 陈京生所执掌的原中铁快运经营的是小件货物,而徐海峰执掌的中铁行包是经营大包裹。“这完全是两种操作模式。”小件货物一般指50公斤以内。但原中铁快运的一位人士表示,公司此前也经营大包裹业务。 陈京生悄无声息的离开的确让业界感到意外。就品牌而言,由于中铁行包的体制和坐商制度,在市场上的名气逊色于中铁快运。“中铁快运是一个驰名商标,而且在享受物流税收优待政策。”徐海锋直言不讳。在这次重组中,徐接过陈的权仗,舍弃了成立仅2年的中铁行包的名称。 中铁快运脱胎于中国铁路对外服务总公司(简称“中铁外服”)的快件运输部,当时特地开发和经营铁路小件货物特快专递运输。1993年6月19日,铁道部下发了关于试办

14、铁路快运包裹的通知,确定由中铁外听从该年9月开头试办铁路快运包裹业务,首先在X市、X市、X市、广州、深圳、沈阳和郑州7个城市试办,以待取得经验并完善经营网络后再行铺开。 当时,王树生执掌的大田集团还在经营俄罗斯的包机业务,直到1999年才开头和联邦快递携手做快递业务,而被视为国内三大民营快递巨头之一的宅急送的快递业务也是从1994年才刚刚起步。 据称,当年陈京生借款41万元创办中铁快运,服务网络如今发展到掩盖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员工人数发展到5500多人,营业额分别由1993年的8000件、56万元,增长至20XX年的1836万件、12.8亿元,企业净资产发展到近5亿元。20XX年,中铁快

15、运入选中国物流企业100强第21名,中国最具竞争力物流企业第6名。 20XX年,中铁快运委身于新成立的中铁行包之下,成为其控股子公司的一员。但据知情人土透露,“当时快运的货该怎么走,还是怎么走。”中铁行包的母公司身份并没有转变中铁快运原有的经营模式。 回过头看,为何在20XX年中铁行包成立时没有将中铁快运的资产进行合并呢?而是在事隔两年之后多此一举? 对于“重组没有一步到位”的做法,徐海锋的解释是“当时许多人不理解行包公司的出现,所以暂缓。”但他知道,不久之后,中铁行包和中铁快运是一定要合并的。分析认为,当时铁道部首先要解决的是孵化一个以运输为主的行包公司,等时机成熟之后才并购快运。但有专家指称,除了徐和陈在经营理念上存在冲突之外,当时的中铁行包自身还不成熟。 事实上,以小件快递为主的原中铁快运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除了本土的快递企业X市宅急送、X市申通和深圳顺丰之外,跨国企业开头抢夺国内快递市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外运敦豪已在国内拥有56家分公司,其业务服务掩盖318个主要城市。中外运敦豪董事总经理吴东明表示:“近年在中国,中外运敦豪保持着每年3545的业务增长,20XX年业务增长更高达5060。”在20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