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元培学院发展历程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681010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大元培学院发展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北大元培学院发展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北大元培学院发展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北大元培学院发展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北大元培学院发展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大元培学院发展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大元培学院发展历程(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大元培学院发展历程 我报考志愿的时候,理想主义情结不可一世。第一个否定的就是和“金钱”沾边的光华管理学院,第二个否定的就是和“实用”相关的法学院。但那时的我,只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历史之深邃,中文之精美,政治之诡谲,均强烈地吸引着我。于是,我便大笔一挥,写下了充满无限可能的两个字:元培。直到进了元培,我才发现我的同学中和我一样对于所谓“专业”迷茫不已的不在少数。中国的高中生们,在题山试海的轰炸下,想要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是什么,这该是一件多难的事情。 至少在那时看来,元培的前景是令人激动的。挂着北大历史上最著名的校长的名讳、自主选择专业、导师制、弹性学制、宽口径、重基础,

2、这些对一个高中毕业生来说似是而非的概念,一下子在被理想主义洗脑过后的心灵中膨胀开来,放佛这个叫做“元培计划实验班”的东西,真的跟九十年前那个激情澎湃的老人治下的激情澎湃的时代息息相关。于是,背起行囊,我走进了元培。 当我第一次踏进元培的大门,便已经闻到元培死亡的味道。0年9月,元培计划实验班换掉不伦不类的名字,改成元培学院。元培学院的成立,也就是元培计划的失败,元培从凌驾于各院系之上的计划,变成与各院系平级的学院,数年之前信誓旦旦的将北大变成大元培、仿效欧美建立本科生院的雄心壮志,并不意外地跳票了。成为元培人的第一天,便目睹了大元培的死亡。躬逢其死,倒也爽快,接下来的四年,便有了足够的时间,去

3、观察偏安王朝的小元培怎样在“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中求生存。 元培的时代终结后,小元培的日子更为凄凉。元培的自主选择专业,必须得到各专业院系的配合,然而某些大院系就是公然不配合,由于财大气粗,也就根本无可奈何,只好让钟情于斯的一干人等把苦水往肚子里咽;元培人的跨院系选课,每逢到了期末考试,总是一堆考试撞车,于是又是一干人等,穿梭于元培教务和专业院系教务之间,汇报、挨骂、协调,弄到后来只好一声叹息。我们的第一任院长、高度理想主义的朱庆之教授,在大元培转轨为小元培之后不久,朱院长即挂冠而去、远走香港。朱教授对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汉语言文学是我谋生的手段,而我还有我自己的兴趣。”朱院长心怀天

4、下、目光如炬,断然不肯做这种小朝廷的儿皇帝,除了出走,估计也实在没有其他的方案。我大一上曾选过朱教授的古代汉语,至今仍受益于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的诵读,而朱教授也成了本科期间极少数几位给我们的“论文”进行回馈的老师之一。 一个流传很广的、不知真假的段子讲述着元培的辛酸:大概是200 2、22X年的样子,在某堂人数爆满的课上,一位老师望着教室后面站满的人群,说出了以下这句话:这堂课选课的人太多了,为保证本系的同学能够选上这课,请元培的同学出去吧。假设这个段子是真实的话,我不知道我的师兄师姐们是在怎样一种众目睽睽之下退出了那个挤得满满的教室。几乎我的所有同级同学们在刚一迈入元培就听到了这个段子,第

5、一次听瞠目结舌,第二次听怒火中烧,第三次听归于无奈,第四次听便开始指责对方为祥林嫂。02X年的元培处境,已经比202X年好得多,起码不大会发生这种公开被歧视的悲剧,然而“非我族类”的颓唐,却依然在举手投足之间弥漫,让每一个元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似乎是这个园子的异类。 我对元培的认同就是在类似的段子中开始孕育,然后在亲身的经历中开始成长,等到毕业的时候,发现所有的牢骚都成了辩护。在元培的第一课,便是选课。在所有院系均优先保障本院学生的选课权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元培人都或多或少地被挤下若干门专业课。在元培的第二课,便是认生。与一堆专业院系的同学坐在一起,元培人总是很显眼的,或则遗世独立,或则自动抱团,

6、总归有一种他者的感觉。在元培的第三课,便是迷茫。被赋予了在众多专业院系间穿梭而行的权利,也开始了选择越多越痛苦的纠结。每一个元培人都会去质疑:元培准备好了吗。元培带给了北大什么。元培带给了我们什么。我不得不说,元培的成立是草率的,因为它根本没有得到学校和专业院系足够的支撑,也根本没有自己的教学资源;元培什么也没有带给北大,北大并没有因为元培而真的在教育改革上有所迈进,北大还是那个北大,不增不减。这些令人扫兴的答案,应当归咎于昔日政策的制定者。据说当年元培方案的出台,乃是几位海归学者上书校长的结果,其中包括鼎鼎大名的林毅夫教授和张维迎教授。然而,在元培的十年发展史中所真正依仗的力量,不是我们日理

7、万机的校领导、也不是我们飞来飞去的知名学者,而是三五个尚在其他院系兼职的老师。他们游走于诸位领导大人之间、行走在众多专业院系之间,真正地在为元培的前途和元培学生的福祉奔走,有的因为挫折而离去,有的因为希望还在坚守。一个当初被作为事关学校发展前景的改革计划,草草地开局,草草地行进,如果自己不去争取,没有一个人肯来施舍。所谓的冷眼和谩骂,我的元培老师们全部一揽子承受下来,默默地耕耘,默默地拓展。面对一个不负责任的当局,元培人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 那么,元培带给了我们什么呢。在我看来,所有元培人的最大收获就是纯粹。和我同一个寝室的,乃是三位当年的奥赛金牌得主,于是我这自高一以后再也没碰过物理、化学

8、的纯文科生,拜此机缘所赐,居然跟他们大谈特谈起夹逼定理、高斯公式、常微分方程等玄之又玄的概念,以及被普及数学史和物理学史。当然我也不忘推销秦始皇、史达林还有卡扎菲,以独裁政治学的视角观察历史上执政者与科学家之间的依存关系。我的左边隔壁的何同学,由理科转经济,精通政史,尤擅逻辑,于是常常和我争辩国是,虽鲜有一致,而多有获益。我的右边隔壁的杜同学,由物理而生态,口头禅便是“战争是人类的癌症、人类是地球的癌症”,理想主义得一塌糊涂,与我实在是一丘之貉。在整个四年期间,我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着五光十色的学科的元培人相互切磋,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考虑诸如就业和升学之类的实际问题。这群动如脱兔、静如

9、处子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一个是犬儒党、跑路党、带路党,他们天真地以为每天所谈论的那些事情会因为他们的谈论而改变,他们也天真地以为总有一天自己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把高高在上的理想主义践行成低低在下的现实主义。套用最近网络上的一句流行语:这群元培人,要做的是要有光、要有诚的人。 小朝廷终究还是要生存,而且能在困境中庄敬自强,一展赴台之后蒋中正的风范,也才能真正的走出困境。于是,我们有了元培-耶鲁项目,我便有了机会和万里之外纽黑文的杜嘉实(jorsorsey)结下缘分,也有了机会去聆听和品评耶鲁老师的授课;于是,我们元培的学生开始走出国门,穿越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游走在中心和边缘之间,而我则选择去了台

10、湾一家并不特出的大学,因为我志在登岛;于是,我们有了政经哲和古生物学专业,第一批政经哲专业的毕业同学都成绩斐然,为元培增光添彩。 更令所有元培人感动的是,元培的学生,走上了雪域高原,走进了华夏边陲,以最最纯粹的理想主义,去做最最有现实意义的事情。这些都是元培人自己一步步打拼出来的,而我知道,每一步都很艰难。 我知道,不应该以理想主义强求元培,所以大元培理念的逝去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因为它的提出本来也没有经过合理规划,更没有得到专业院系的同意。大元培的失败,早已经是定局,而小元培的成功,则是我们现在可以孜孜以求的。大元培的死,不是自杀,而是他杀,北大的前途,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会因为大元培的

11、死而付出惨重的代价,所有看笑话的、扔石头的、挖墙脚的院系,也都丧失了大元培本来能带来的机遇,这种鼠目寸光,实在令人惋惜;而小元培的生,乃是所有元培人暴霜露、斩荆棘开辟出来的尺寸之地。不必抱怨黎明前的黑暗,元培人怎样,元培便怎样。在毕业季,所有的元培人已经停止了对元培的抱怨,大家都开始珍惜起这份难得的夕阳时光。在南戴河、坝上的疯狂之后,我们07级元培人在最后一刻凝聚成一个整体。由于专业不同的缘故,即便是同班同学,也鲜有见面机会。借着毕业季的狂欢,许多四年以来没讲过几句话、没见过几次面的同学熟识了,但也就此告别了。 元培ato(野心)已死,元培abiton(雄心)长存。北大可以永远没有我,而我不能

12、一日没有北大。 临别之际,挥手之间,化用先校长严复的诗句,赠与所有活着的、死去的、离开的、留下的北大人:“震旦虽沉陆,来日必倒悬。太平如有象,把酒会林泉。”元培理想的重生,就在我们的身上。试看天地翻覆。 (作者系北大元培学院毕业生) 常识为大学生自办新闻实践平台 微博:http:/ibocmchangshbaokang 博客:htp:/ 第二篇。大连北大青鸟发展历程十年春风育桃李,今朝满园硕果香。北大青鸟大连百杰学校在省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亲切关怀下,在百杰人不懈的努力下,学校规模日益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根据学校的长远发展战略规划,经政府批准,北大青鸟大连百杰学校升级为为大连北大青鸟学校

13、,原有校区整体纳入学院的统一管理。 回首过去,感慨万千,建校近十年来,百杰人同舟共济,执着追求,虽历经风雨,但十年磨一剑,扬眉剑出鞘,总归换来桃李芬芳时。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百杰在教育领域也历经了从生存到发展,再到崛起,到改革以及改革后的迅猛发展,等一系列过程,百杰独创的网络实训工厂,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置身于模拟的接近真实的企业环境中,以项目为主导,按照岗位职责分工,从理论分析到实战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网络工程设计和管理中的角色和全部流程,加深了学员对技术的真实感受,实现从校园到名企的无缝对接。高峰就业论坛和“赢在明天,万人创业”等就业活动的展开,用事实见证了百杰教育在it教育这条道

14、路上的探索与前进。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我们辛勤耕耘,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学队伍,教职队伍,就业队伍,用技术,教学管理以及就业打造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良好的就业出口又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良性的循环使得我们在it教育行业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愈来愈高。 百杰的教师队伍三足鼎立,既有技术精湛、经验丰富、资历深厚的博士硕士讲师团队,又有熟悉劳动力市场信息和资源、了解各行业的求职技巧、精通职业规划流程的职业规划团队,还有为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一直在坚持不懈努力的就业保障团队,三重保障为学生学习就业问道引路保驾护航。 大连北大青鸟教育理念,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

15、践能力,学院特别设立命题小组,根据合作企业的职业要求,设定多重命题,发挥学员的独创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善的就业服务,与国内外大中型企业联系紧密,三重就业保障,学生毕业即就业。专注于计算机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与教学,订单培养,直接输送到各大型企业。与联想、ibm、华为、中兴通讯、中国移动、浪潮、神州数码等00余家企业签订了就业合作协议,毕业可以直接就职,在第一时间免除学生的就业之忧。 在新的一年里,面对it行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百杰人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学校升级为大连北大青鸟学校,我们将逐步发展成为服务山东、辐射周边省市的齐鲁名校。大连北大青鸟学校的此次升级将是学院在i教育领域新的探索,也是一个根本性的蜕变。 第三篇: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讲蔡元培北大就职演说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我刚刚在教育部工作。在开学那天曾为北大做了一点事情。各位都是从预科读下来的,所以想必你们也听说过我。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何况已经过去了好几年,各位也一定是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今天就要执掌北大,所以有三件事要通知各位: 一是抱定宗旨。各位来北大求学,肯定有一定的宗旨。如果想知道你的宗旨是否正大,就要先知道大学的性质。现在的人专科学校就读,学成之后有所工作,这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在大学则不是这样。大学是研究高深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