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680564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_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_县是_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_省唯一的完整沙漠化县份,位于_省西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介于北纬4553至478和东经12345至1244之间,平均海拔152米。全县辖4镇7乡1个农林牧渔场,总幅员面积66平方公里。境内有八大沙地、二大荒坡,自然环境恶劣,为治理好我县恶劣的生态环境,国家、省、市都给予我县大力支持。全县“三北”工程累计造林保存面积8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初期的.36提高到.7。特别从三北四期工程实施以来,林业生态建设成效更为显著,新增林地24.6万亩,

2、森林覆盖率提高2.7个百分点,一个以四林建设为基本框架,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网、带、伞、疏、片相结合,农林牧彼此镶嵌,协调统一,互相促进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功能的区域性综合防护林体系的雏形已初步形成,并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提高我县人民的生产、生活质量起到了根本性作用。我县生态环境恶化、沙进人退的趋势已得到明显遏制,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 一、主要成绩 多年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工作中有五个显著特点: 1、标准高,质量好。自202X年开始实施“三北”四期工程和202年开始实施国家退耕还林工程以来,我们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造林。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前提下,严把造林“五关”

3、。第一是时间关,根据土壤墒情适时顶浆造林,保证全面完成造林任务。第二是挖坑关。坑的标准,严格按照林业局下发的造林技术方案掌握。第三关是苗木关。在苗木选择上做到“三不要”:品种不适宜的不要,苗木达不到标准的不要,有病虫害、弱苗、残损苗不要。第四是栽植关。坚持“三不栽”,即责任人不在现场不栽,苗木不浸泡2小时以上不栽,不采用泥浆造林法不栽。第五关是扶正踏实关。苗木栽植后及时扶正踏实,防止树苗倒伏、透风。正是因为我县在造林过程中严把质量关,才保证了林业生态建设任务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 2、集中连片,规模推进,防沙治沙效果好。近几年来,我县都以集中连片,规模推进为造林重点,相继涌现出集中规模治理的典

4、型:以围湖造林为典型的白音诺勒乡龙虎泡西岸治理造林面积30亩;以沙化草原治理为典型的敖林西伯乡杏树岗村连续二年造林面积超000亩。五年来,全县造林超千亩的地块达55处。 针对我县西北部风蚀沙害严重的现状,为彻底改变“西北风口”生态状况,我们又制定了_县“西北风口”生态工程建设规划。在“西北风口”生态建设工程过程中,开展大规模治沙造林战役。XX市直机关和石油石化企业协助我县累计造林2.5万亩,植树250万株,使“西北风口”区域内五大沙地、两大荒坡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也趋于正常。 3、加大“四林”建设力度,防风固沙网络已逐渐形成。多年来,我县的生态环境建设上始终存在片林多,林网

5、少,布局不合理,有林地分布不均衡的实际,严重影响森林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近几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四林”建设力度,针对草原和耕地严重沙化的实际,以及“四林”建设上严重滞后的现状,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对重点地块进行重点治理。全长143公里的林-肇路除部分不可及地段外,全部实行了樟子松绿化;庆-西路绿化已全部完成,每侧的防护林带宽度达到5米,营造了全长9.8公里的绿色通道。在村屯绿化建设上也有了新的突破,仅今年就绿化3个行政村,营造护村林300亩。严格控制农防林的采伐,采取“必须有接班林、交纳育林基金、伐后必须全部更新”的办法,使全县的农防林建设既新增加了有林地面积又保证了原有林带庇护农田的作

6、用。在全县上下形成了以护村林为点,村屯披绿装,护路林成线,农防林成网,固沙林成片的合理格局。 4、在树种结构上搞突破,林业产业化有新成果。多年以来,我县在造林树种上一直以杨为主,营造杨树纯林。202年以来,我县在树种结构调整上有了新的突破。到目前,樟子松造林已超过500亩,仅今年就栽植樟子松700亩。大面积栽植樟子松不仅提高了我县森林的生态效益,而且给我县的森林旅游业增添了新靓点。在治理生态环境的同时,县委、县政府开始强化林业产业化建设,积极发展经济价值高、适应能力强的乡土树种-山杏作为主栽树种,共栽植山杏4万余亩,为今后引进杏仁加工业做好原料储备。同时利用未郁闭幼林地开发防风、板蓝根等中药材

7、2万亩,种苗产业和森林湿地旅游业也都有了较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了林业增效、农民增收,在今后的林业发展中也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5、更新改造有新举措,迹地造林有新突破。为了保证林地面积的落实,首先从确保迹地面积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第页 不流失抓起,具体采取两条措施。一是通过收取更新保证金的办法,二是不更新造林不给采伐指标的办法不让采伐迹地流失。五年来,累计采伐迹地更新造林达30000亩,仅202X年一年就完成更新造林000亩,在采伐迹地不流失、更新改造上有了新的突破。 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我县环境有了三个显著变化: 一是天气质量有明显改善。我县境内有八大沙地

8、、两大荒坡,生态环境脆弱,沙区人民饱受风沙之苦。沙田沙地老百姓有一句顺口溜说:“沙田人真是苦,每天进嘴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经过多年的建设,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沙进人退的趋势得到明显遏制。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8.7以上,扬沙天气明显减少,昔日风沙弥漫的恶劣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 二是沙化土地得到有效遏制。我县地处嫩江沙地中部,科尔沁沙地边缘,沙地面积247万亩,占幅员面积的26.8。过去因为遭受风沙侵袭和沙尘暴危害,粮食产量低而不稳,粮豆薯平均单产只有72.5公斤,现在形成的区域性综合防护林体系使粮豆薯平均单产提高到233公斤。其中由于林网的庇护功能,粮食产量净增10-5。拓宽了沙区广大

9、人民群众的生存空间。经过多年的工程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已达8.97以上,沙化土地面积在逐渐减少,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近年来,没有再发生风剥地毁种现象,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使我县的农业生产由传统的掠夺资源、破坏环境的发展模式,初步扭转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轨道上来,为我县建设“生态名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草原退化现象得到明显改善。因为遭受风沙侵袭和沙尘暴危害,我县草原严重沙化、退化和碱化,平均亩产干草不足0公斤。以至于有些乡镇领导大声疾呼“风沙一日不停,人民一日不宁”。近些年来,随着我县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日臻完善,产生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现在我县草原亩产干草提高到近10公斤,草原

10、产草量净增1左右,草原退化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主要措施 1、领导高度重视,明确责任。为促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不断提档升级,县委、县政府强化领导机制,形成合力推进绿色生态建设的良好态势。县委薛书记高度重视林业工作,从省城学习回来,“五一”长假未休就对林业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在造林绿化工作中落实责任制,提出造林绿化“一把手”工程。由“一把手”负总责,成立各级造林绿化工程领导小组,层层签订造林绿化及森林资源消长目标责任状,把具体的任务指标层层分解,落到实处。为了上标准、上质量、上规格,又及时提出了坚持“五个一切”的造林令。即:在造林期间一切工作均应为造林绿化工作让路;一切工作的摆布要以林业工作

11、为中心;一切支农资金要向林业倾斜;一切政府所有干部全部到造林第一线;一切职能部门都要为造林生产服务。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合力攻坚、全民参与造林绿化工作的良好氛围。 、突出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地位,严肃考评制度。多年来,我县都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林业工作纳入考核农村工作重点考核项目之一。由于责任清晰,目标明确,极大地促进全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县把造林绿化任务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对造林绿化工作完成好的单位给予重奖,以奖代投,鼓励先进,对所在单位的领导优先提拔任用;对完成造林绿化任务5-5、70-84及70以下的单位领导分别给予诫免谈话、待岗、责令辞职等

12、组织处分。通过严格考核,奖优罚劣,进一步增强了全县广大干部抓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活化机制,广纳社会资金,经营形式多元化。为了找到适合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在_县的发展机制,我县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示精神,开拓创新,进一步强化“谁造谁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发展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和有意投资林业的个体业户的积极性。在林业生产上坚持多元投入,进行大胆改革。通过引资造林、林权改革和股份制造林等办法,有效解决了林业生产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近五年来引进造林资金500余万元,造林4万多亩。通过林业产权改革,把100万元现有林地变为现金,全部用于林业生产,为造林绿化

13、工作注入了活力。全县范围内除两个国有林场造林为股份合作制外,其余全部为个人所有。人们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三效合一”的认识有了全面提高,对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4、以堵“西北风口”为重点,加大规模造林力度。良好的推进机制是实现林业生态工程大规模推进的有效保证。我县在抓好林业建设常规措施基础上,制定了科学规划,加大了工作力度。针对县域西北部风蚀沙害严重的现状,为彻底改变西北风口生态状况,我们又制定了_县“西北风口”生态工程建设规划。在造林绿化上,以“西北风口”工程治理为重点,规划用7年时间造林5万亩,大搞治沙造林大会战。从20X年启动实施以来,在西北风口生

14、态建设工程过程中,开展了五次大规模治沙造林突击战役。在市五大班子领导带领下,武警战士、部队官兵深入到我县沙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造林绿化大会战活动,投入人力10万人次,动用各种车辆850台次,投入资金0多万元,造林2.5万亩,进而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林业生态建设的进程,全县仅“西北风口”造林近3万亩。 、资金投入大,对我县生态建设起到了根本保证作用。202X年以来,国家和省市对我县总投入资金达521万元,其中“三北”工程投入96万元,退耕还林工程投入77万元,市对我县投入20万元。没有上级资金的大量投入,就没有我县生态建设的大好形势。同时在资金使用上,我们做到不挤不占、不挪不串,把国家、省和市的投入全

15、部用在生态建设上,保证了我县生态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严重不足。国家补助资金只有50-100元亩,根据我县干旱、风大、造林难成活的实际,杨树造林亩综合成本在300元,樟子松造林需要450元,扣除造林户以劳代投外,尚有150元缺口,我县又是贫困县,县、乡财政无力投入林业建设。由于资金短缺,抚育管护不到位,导致造林质量差、林木“四率”低,防护效能差。 2、造林面积落实难。究其面积难落实的主要原因,第一是林草之间的矛盾。在草原上,哪些是优质草场,不能造林,哪些是“三化”严重草场,适宜治理界定不清,影响造林面积的落实。第二是林地之间的矛盾。一些“双富”地严重沙化、退化,适宜造林治理,但受经济利益制约,用于造林难度大。第三是国家林业政策补助标准不一的矛盾。202X年,我县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由于退耕还林补助资金远远高于其它造林工程项目,农民普遍争抢要求搞退耕还林,致使“三北”工程、荒山荒地造林落实难度较大。 3、森林病虫害发生严重,防治难度大。02X年春季以来,杨树蛀干害虫青杨天牛在我县大面积发生,使我县有限的森林资源面临严重的威胁,特别是近三年来的新植林受害更为严重。主要原因是树种结构单一,缺乏生物间的相互制约。另外防治经费严重不足。 、“四林”建设推进难。多年来,“四林”建设始终是我县的薄弱环节,片林多,林网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