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医籍选读教学大纲题库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674506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医籍选读教学大纲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针灸医籍选读教学大纲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针灸医籍选读教学大纲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针灸医籍选读教学大纲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针灸医籍选读教学大纲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针灸医籍选读教学大纲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医籍选读教学大纲题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推医籍选教学大纲(供针灸推拿制本科专业用)前言针推医籍选读是专门研究古代医家关于针灸理论和临床有关论述的一门课程。它收录了内经及内经后不同时期医家的著述,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内容涉及针灸的多方面知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史学研究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学习经典针灸理论和方法是进一步掌握现行针灸理论和方法的重要手段。该课程对于加深本专业学生对传统经络、腧穴、刺法灸法理论的理解,指导临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推医籍选作为介于专业基础课和临床课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必修课,是本专业教学的后期提高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就是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阐述

2、本学科的基本内容,使学生能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地认识古代针灸理论和方法的形成、演变及其真实的含义,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为指导临床服务。同时,也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古代针灸学术的发展,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古医籍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针推理论水平和运用理论分析与指导临床实践的能力。本大纲适用于针灸推拿、针灸外向型专业五年制汉、民族本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国家执业资质标准要求及章节之间相互关系),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

3、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2、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和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3、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6,即理论课 36 学时。正 文上篇黄帝内经选第一章黄帝内经概论一、教学目的:1、学习黄帝内经中的不同经络、腧穴理论; 黄帝内经中的不同刺法灸法理论;黄帝内经中的针灸临床特点。2、在掌握黄帝内经针灸理论体系及其形成特点的基础上,学习针灸学理论体系对后世的影响及如何正确认识黄帝内经的针灸理论体系。二、教学要求1、熟悉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书名含义; 素问、灵枢的命名;素问、灵枢与内

4、经的关系。2、掌握黄帝内经的基本内容;内容特点;针灸学理论体系;经络理论;腧穴理论;刺法灸法理论;针灸临床特点。13、了解黄帝内经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特点;针灸学理论体系对后世的影响。三、教学内容1、介绍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书名含义2、介绍素问、灵枢的命名3、介绍素问、灵枢与内经的关系4、介绍黄帝内经的基本内容5、介绍黄帝内经的内容特点6、介绍黄帝内经中针灸学理论体系7、介绍黄帝内经中的经络理论8、介绍黄帝内经中的腧穴理论9、介绍黄帝内经中的刺法灸法理论10、介绍黄帝内经中的针灸临床特点11、介绍黄帝内经针灸理论体系的形成特点12、介绍黄帝内经针灸学理论体系对后世的影响第二章黄帝内经素问选一、教

5、学目的:1、掌握素问 上古天真论 篇中论先天真气在人体生长衰老和生殖功能盛衰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保养先天真气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道理。 素问生气通天篇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论人之阴阳与自然界之阴阳内外相通,而为生命之根本、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人体内阴气与阳气的相互关系;阴精的作用及五味所伤。素问六节藏象论 素问五藏别论论藏象学说是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研究脏腑经脉形体官窍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它是内经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2、熟悉素问脉要精微论 素问经脉别论素问宝命全形论素问八正神明论素问离合真邪论素问太阴阳明论;素问热论素问刺热篇素问咳论素问

6、刺腰痛篇素问痹论素问痿论素问奇病论素问水热穴论素问缪刺论素问调经论素问骨空论中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的论述。3、了解素问刺要论 素问刺齐论素问刺禁论素问刺志论有关针刺注意事项的认识。 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关病因病机的认识。二、教学要求1、了解黄帝内经灵枢经选各篇的篇名含义;2、熟悉黄帝内经灵枢经选各篇的学术思想3、掌握黄帝内经中素问上古天真论 素问生气通天篇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六节藏象论素问五藏别论4、掌握素问脉要精微论素问经脉别论素问宝命全形论素问八正神明论素问离合真邪论素问太阴阳明论5、熟悉素问热论素问刺热篇素问咳论素问刺腰痛篇素问痹论素问痿论素问奇病论素问水热穴论素问缪刺论素问调经论素问骨空

7、论6、了解素问刺要论 素问刺齐论素问刺禁论素问刺志论有2关针刺注意事项的认识。7、了解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关病因病机的认识。三、教学内容1、介绍黄帝内经中素问上古天真论 素问生气通天篇论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六节藏象论素问五藏别论2、介绍素问脉要精微论素问经脉别论素问宝命全形论素问八正神明论素问离合真邪论素问太阴阳明论3、介绍素问热论素问刺热篇素问咳论素问刺腰痛篇素问痹论素问痿论素问奇病论素问水热穴论素问缪刺论素问调经论素问骨空论4、介绍素问刺要论 素问刺齐论素问刺禁论素问刺志论有关针刺注意事项的认识。5、介绍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关病因病机的认识。第三章黄帝内经灵枢选一、教学目的:1、了解黄帝内经灵枢

8、经选各篇的篇名含义。2、熟悉黄帝内经灵枢经选各篇的学术思想。3、掌握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灵枢根结篇灵枢寿夭刚柔篇中的原文及其含义。4、熟悉灵枢本神篇灵枢终始篇灵枢经别灵枢营卫生会灵枢四时气灵枢五邪中的重要原文及其含义。5、掌握灵枢寒热病灵枢热病灵枢厥病灵枢杂病灵枢周痹中的原文及其含义。6、了解灵枢口问灵枢五乱灵枢逆顺肥瘦灵枢血络论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灵枢天年灵枢行针灵枢邪客灵枢官能灵枢 刺节真邪中的原文及其含义。二、教学要求1、了解黄帝内经灵枢经选各篇的篇名含义;2、熟悉黄帝内经灵枢经选各篇的学术思想3、掌握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灵枢根结篇灵枢寿夭刚柔篇中的原文及其含义。

9、4、熟悉灵枢本神篇 灵枢终始篇灵枢经别灵枢营卫生会灵枢四时气灵枢五邪中的重要原文及其含义。5、掌握灵枢寒热病 灵枢热病灵枢厥病灵枢杂病灵枢周痹中的原文及其含义6、了解灵枢口问灵枢五乱灵枢逆顺肥瘦灵枢血络论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灵枢天年灵枢行针灵枢邪客灵枢官能灵枢 刺节真邪中的原文及其含义。三、教学内容1、介绍黄帝内经灵枢经选各篇的篇名含义2、介绍黄帝内经灵枢经选各篇的学术思想3、介绍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灵枢根结篇灵枢寿3夭刚柔篇中的原文及其含义。4、介绍灵枢本神篇 灵枢终始篇灵枢经别灵枢营卫生会灵枢四时气灵枢五邪中的重要原文及其含义。5、介绍灵枢寒热病 灵枢热病灵枢厥病灵枢杂病灵枢周

10、痹中的原文及其含义6、介绍灵枢口问灵枢五乱灵枢逆顺肥瘦灵枢血络论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灵枢天年灵枢行针灵枢邪客灵枢官能灵枢 刺节真邪中的原文及其含义。中篇第四章历代针灸医籍选一、教学目的:1、掌握难经千金方针灸大成各篇的篇名含义及学术思想2、熟悉针灸资生经针灸问对针经指南3、了解通玄旨要赋百证赋席弘赋行针指要歌二、教学要求 :1、掌握难经千金方针灸大成2、熟悉针灸资生经针灸问对针经指南3、了解通玄旨要赋百证赋席弘赋行针指要歌三、教学内容:1、介绍难经千金方针灸大成2、介绍针灸资生经针灸问对针经指南3、介绍通玄旨要赋百证赋席弘赋行针指要歌下篇第五章历代推拿医籍选一、教学目的:1、掌握历代推拿医籍选

11、中金匮要略方论 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的各篇的篇名含义及学术思想2、熟悉外台秘要圣济总录儒门事亲类经3、了解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小儿推拿秘诀小儿推拿广意幼科铁镜幼科推拿秘书厘正按摩要求医宗金鉴理论骈文推拿卫生正宗二、教学要求 :1、掌握历代推拿医籍选中金匮要略方论 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的各篇的篇名含义2、熟悉外台秘要圣济总录儒门事亲类经中的重要原文。3、了解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小儿推拿秘诀小儿推拿广意幼科铁镜幼科推拿秘书厘正按摩要求医宗金鉴理论骈文推拿卫生正宗中的重要原文。三、教学内容

12、:1、介绍历代推拿医籍选中金匮要略方论 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的各篇的篇名含义及学术思想。2、介绍历代推拿医籍选中金匮要略方论 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的重要原文。3、介绍外台秘要圣济总录儒门事亲类经中的重要原文44、介绍补要袖珍小儿方论 小儿按摩经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小儿推拿秘诀小儿推拿广意幼科铁镜幼科推拿秘书厘正按摩要求医宗金鉴理论骈文推拿卫生正宗中的重要原文教学组织与方法1、实施机构:由针灸基础教研室执行。2、组织内容:教案讲义审核、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3、教学方法:理论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课堂教学形式,辅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核心内容讲授为主,重点内容介绍为主,一般内容自学为主。辅导形式:辅导讲义、课堂答疑、网络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