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西周的法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67314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西周的法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二章 西周的法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二章 西周的法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二章 西周的法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二章 西周的法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西周的法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西周的法律(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西周的法律(前11世纪前771年)o 西周的法律是我国奴隶制法律的完善形态,也是中国封建法律的源流所在;o 在法律思想上,“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是中国传统社会“仁政”和“德主刑辅”思想的直接渊源。o 宗法制度、礼与刑的关系等,都奠定了中华法系的基础,吕刑、周礼等是中国法文化的源头o 西周的刑法、婚姻制度和司法诉讼制度,在后世的中国封建法制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o 西周法律代表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法律的最高成就。第一节 西周的法律思想一、西周法律的指导思想(一)“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1、提出背景(1)为谋求长治久安,继承了夏商以来的天命神权思想。“恭行天之罚”尚书牧誓(2 )为确定新

2、的统治策略,对“天”进行了新的认识:“天命靡常”(天命可以转移)“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天只保佑有德之人)2、“德啲主要内容(1)“德”的思想的产生“得”战争中抓到的战俘“德”对战俘(奴隶)人心的收买(2)“德”的主要内容* 三方面:“敬天”、 “孝祖”、 “保民”“保民”周人加入的新观念,也是“德啲核心内容。“以德配天”(敬天首先有德)“敬德保民”(敬德须先保民)3、如何 “保民”“明德慎罚”(1)在“以德配天”、 “敬德保民”基本政治观之下,周初统治者提出的具体法律主张。(2)要点:彰明德治,慎重刑罚,要求以教化为主,先教后刑。“德教”的具体内容是“礼治”。(二)“刑兹无赦”思想1、“敬德保

3、民”与“明德慎罚”的适用条件:服从西周统治2、“刑兹无赦”:对于危及西周奴隶主贵族统治的行为必须严惩不赦 。二、西周法律思想的影响1、解决了为什么商汤可以伐桀、武王可以代商的理论问题,为西周社会的发展确定了基本的方向;2、西周注重教化,德刑并用法律指导思想的提出及具体落实,标志着西周奴隶制国家政治法律制度日趋成 熟;3、为后世“德主刑辅” 、 “明刑弼教”法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节 西周法律的主要形式一、周公制礼(一)周礼1、周礼的形成因袭夏商礼制“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2、周礼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周公制礼来完成的(二)周公制礼背景1、周公平定内乱

4、、出师东征三监管叔、蔡叔、霍叔 武庚商纣王之子2、为实现社会安定和国家大治,制定周礼, 成为当时最重要的立法成就。(三)周礼的内容和性质1、周礼的精神原则“亲亲”、“尊尊”* 亲亲:亲其所亲维护家族内的血缘关系, 核心为“孝”(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妻柔)* 尊尊:尊其所尊维护政治上的等级制原则,核心为“忠”2、周礼的丰富内容* 周礼的数量:“经礼三百,曲礼三干”-礼记礼器“礼仪三百,威仪三干”-礼记中庸* 周礼的种类:五礼: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 六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 乡饮酒礼(乡礼)、相见礼 九礼:冠礼、婚礼、朝礼、聘礼、丧礼、祭礼、 宾主礼、乡饮酒礼、军旅礼3、周

5、礼的性质已具备法的性质和特征*具体体现:(1)周礼完全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性: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强制性(2)周礼在当时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实际的调整作用起着维护社会政治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调整人们之间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的作用。 是预防犯罪的工具。“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记曲礼上“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总结 周礼是调整西周社会各方面关系的主要法律规范,也是西周的根本大法。二、吕侯作刑(一)“ 九刑 ”相传西周初年编订“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左传昭公六年一说认为:包括墨、劓、刖、宫、大辟、鞭、朴(扑)、流、赎等9种刑罚。(二)吕刑亦称甫刑、

6、 “祥刑”1、吕侯制作的刑书,中国法律史研究的重要文献。(西周中期穆王时的司寇,亦称“甫侯”)2、主要内容与“断狱用刑”有关(共3章22项)。 2、它减轻了西周初年以来的刑罚制度,通篇体现了“明德慎罚”的法律指导思想。(1)减轻五刑(2)明确赎刑制度三、西周礼与刑的关系“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后汉书 陈宠传*二者关系: 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整体系。(一)礼与刑密不可分1、礼是刑(即法)的渊源和基础“律出于礼”一部分规范(礼)得到国家认可和强制力的实施保障后,上升为刑;2、刑是礼的必要补充,是礼的后盾“寓刑于礼” 用刑是为了维护礼的施行,刑的制定和实施必

7、须贯彻礼的原则。(二)礼与刑又有区别1、礼与刑的作用不同 礼要求人们自觉遵守的规范, 侧重于积极的预防 刑是对犯罪行为的制裁, 侧重于事后的处罚 2、礼与刑的适用原则不同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 曲礼上1)“礼不下庶人” 礼是为各级贵族制定的,同时也是他们所专享的,但对庶民以下平民百姓亦有约束力。* 周礼举例宾礼 祭礼 乐舞 军礼朝、宗、觐、遇、会(时见)、同(殷见)、问(时聘)、视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天子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士二佾 天子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2)“刑不上大夫” 对于大夫以上的各级贵族犯罪一般不施以刑罚,但并非一律不使用刑罚 “同罪

8、异罚”四、其他法律渊源(一)王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1、誓:军令誓词 如:牧誓武王伐商的誓命2、诰:天子或权臣向下属发布的指示或训诫如:大诰 、康诰、酒诰、洛诰3、训:诸侯和卿大夫在其封地内发布的命令4、命:周王就具体事务临时发布的命令 (二)旧法或遗训1、殷彝:商代遗留下来的成规旧法。“罚蔽殷彝,用其义刑义杀。”尚书 康诰2、遗训:前代遗留下来的训令法规。总结1、西周的法律形式主要是礼和刑;2、西周的法律形式更趋于多元化;3、礼和刑二者已逐渐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4、标志着中国古代法制文明的发达进步。第三节西周法律的主要内容一、西周的刑事法律(一)西周的主要罪名1、放弑其君罪:臣子放逐、逆弑

9、君主“放弑其君则残之。” ;“杀王之亲者,辜之。”周礼夏官司马2、不孝不友罪:不孝敬父母、不亲近兄长3、寇攘奸宄罪:“逾垣墙,窃牛马” 一尚书费誓4、杀人越货罪:杀人并抢夺财物“杀越人于货”一尚书康诰5、群饮罪:聚众饮酒(二)西周的刑名与刑罚种类1、五刑本沿用夏商五刑制度以肉刑和死刑为主要内容(1)减轻五刑,并定型化墨刑500条增至1000条劓刑500条增至1000条刖刑500条宫刑500条降至300条大辟500条降至200条(2)肉刑已得到考古出土材料的印证* 1963年陕西扶风齐家村出土的它字盘* 1976年扶风白村出土的刖刑奴隶守门铜方鬲,斩刑一腰斩杀头磔刑 肢解暴尸膊刑一(衣而磔轘刑一

10、裂分尸焚刑火烧处死踣刑一陈尸闹市辜刑一杀焚尸磬刑_缢杀绞刑一杀2、赎刑规定或经允许缴纳一定钱财折抵刑罚。“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尚书吕刑“五刑之疑有赦尚书吕刑依五刑罚锾五罚墨刑一百锾; 劓刑二百锾刖刑五百锾; 宫刑六百锾 大辟一千锾3、劳役刑(又“圜土之制”) 限制剥夺罪犯自由并从事劳役、接受改造的刑罚。“以圜土聚教罢民。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于法者,置之圜土,而施职事焉”。周礼秋官大司寇*刑期:上罪三年、中罪二年、下罪一年 *实行原则:不亏体、不亏财、施职事、 弗使冠饰、加明刑4、拘役刑(又“嘉石之制”、“嘉石拘役”) 对不够适用劳役刑的轻罪犯人,先罚其坐嘉石,再强迫其从事短期劳役。“凡万民之

11、有罪过,而未丽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桎梏而坐诸嘉石,役诸司空”。周礼啾官吠司寇口具体规定:*坐嘉石:三、五、七、九、十三天; *拘役:三、五、七、九个月、一年。5、流刑6、身份刑(1)西周的身份制度贵族(各级) 平民(国人和庶民)贱民(奴隶)(2)刑名:没为奴隶(三)西周的刑罚适用原则1、矜老恤幼原则 年老痴呆或年幼无知者违法犯罪,可赦免。“七年曰悼,八十九十曰耄。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礼记曲礼口 “三赦之法”周礼啾官司剌“一赦曰幼弱,二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 2、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原则“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为眚灾、适 尔既

12、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眚” :过失“非眚”“惟终” :惯犯“非终”尚书康诰故意偶犯口 “三宥之法”“一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周礼秋官司剌3、罪疑从轻从赦原则“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尚书吕刑口 “三刺之法”“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周礼啾官司寇4、同罪异罚原则*西周贵族犯罪享受的特权:(1)贵族不亲自出庭受审“凡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周礼秋官司寇(2)贵族依八辟宽宥刑罚口 “八辟之法”(议)亲、故、贤、能、 功、贵、勤、宾(3)贵族不公开受刑“凡有爵者,与王之同族,举而适甸师氏以待刑杀。”周礼秋官掌囚“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礼记文王世子(4)贵族不

13、受宫刑之罚“公族无宫刑,不翦其类也。”礼记文王世子(5)贵族不得被没为奴隶5、刑罚世轻世重原则口具体标准:“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周礼啾官大司寇二、西周的行政法律 家国一体的宗法政权体制(一)宗法制度1、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而组成的家族制度与国家政权相结合所形成的社会制度2、宗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统治;3、由氏族社会后期父权家长制演变而来;主要内容:(1)大宗支配小宗(2)大宗地位继承制4、完备于西周时期,并影响整个封建社会时期。(二)以分封制为基础形成等级体系*周初:“封邦建国”*标准:姬姓的宗法血缘关系周天子 王土诸侯 诸侯 封国卿卿卿卿采邑士士士士士士士士 禄田(三)嫡长子继承制与世卿世禄制结合周天子诸侯 诸侯 (周天子庶子)卿 卿 卿 卿 (诸侯庶子)士士士士士士士士(卿大夫庶子)总之,周天子天下的“共主”;姬姓的“大宗”。从而建立典型的以周天子为核心的宗法国家模式。(四)下级、小宗的权责1、领地内有直接的行政管理权:2、对上级尽服从、保卫义务:例如: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1)朝、聘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下(2)贡纳(3)勤王三、西周的民事法律(一)所有权1、土地所有权的变化(1)西周中期以前 周天子对土地和依附其上的奴隶有最高所有权“溥(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