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某知名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672651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某知名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吉林省某知名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吉林省某知名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吉林省某知名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吉林省某知名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某知名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某知名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名字能反映一个时代,可以窥探人们心中寄予的某种期望或恪守的某种观念。从宋书中的刘敬先、殷孝祖,到新唐书中的张茂宗、延宗,再到明史和清史稿中的汤显祖、严世藩,史念祖、杨光先,它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下列哪种观念A. 等级观念B. 宗法观念C. 法治观念D. 辈份观念【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

2、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从题干名字中“敬先”“孝祖”“茂宗”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体现了对祖先的怀恋和尊重,对祖宗的敬仰体现了宗法观念的影响,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依据,不是材料反映的内容,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观念2. 清朝小说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九回:“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挣了这分大家私,死下来又没有个传宗接代的人,不知当初要留着这些钱何用。”导致主人公如此感慨的是A. 仅男子可参与科举制B. 血缘维系的宗法制观念C. 强调门第出生的九品中正制D. 皇帝任命下的郡县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含义。根据材料中“挣了这分

3、大家私,死下来又没有个传宗接代的人”可知,这和宗族血缘有关。传宗接代是指一代一代传下去,继承祖业延续后代。故答案为B。其他三项均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诸侯纷纷勤王的义务缘自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君主制【答案】B【解析】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4.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立子以贵不以长,立适以长不以贤者,乃传子法之精髓,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夫舍

4、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材料表明宗法制A. 注重任人唯贤,维护贵族政治B. 约束兄弟子女,追求政治平等C. 维护等级关系,强化封建专制D. 强调尊卑有序,稳定社会秩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宗法制强调贵贱有序,稳定统治秩序,这与“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者”相符,故选D。AB不符合材料的信息,排除;C和封建专制时间不符,排除C。故选D。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5. 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商代A. 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 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C. 权力向

5、皇帝高度集中D. 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商王将自己说成“帝”神之后,这是为了神化王权,反映了商代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神权政治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强调商代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而非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排除B;C.项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与商代史实不符,排除;从夏朝开始已经是“家天下”王位传子制度,排除D。所以选A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理解材料中“帝”与“王”的关系,可知商代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6. 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朱允炆,攻占都城南京,赶跑了当时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登上皇帝宝座,史称明成祖。他虽然成功开创了中国封建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但

6、后来封建史家仍以“篡位”视之,主要是因为他A. 是以武力夺取皇位的B. 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C. 违背封建道德规范D. 不符合封建史家的利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不是嫡长子,按照宗法制度他无权继承皇位,所以答案选择B项。朱允炆是朱元璋嫡长子朱标的嫡长子,他有继承权。A项符合材料内容,但不是主要原因,所以排除A项。C项是无关项。D项说法本身不正确,史家修史并不是为其自身利益服务,他应该是服务于他所生存的封建王朝利益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7. 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

7、法,不正确的是A. 郡守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B. 是郡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C. 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D. 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郡县制之下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8. 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这样,皇帝既为国家元首,又为行政首脑。”该学者评价的是A. 秦始皇创立皇帝制B.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C.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D. 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答案】C【解析】试题分

8、析: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时,中央设三公,还没有中书和六部,故A项错误;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与材料中的“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不符,故B项错误;明初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材料中“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说明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故C项正确;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名师点睛】丞相与内阁的区别: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职责中央一级决策者侍从咨询为主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

9、的产物9. 从秦朝到清朝两千多年的吏治发展中,地方官员的选任制度不断演变,但有一点始终未变,那就是地方主官一律由中央任免。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 维护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统治B.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C. 体现君权至上和皇恩浩荡D. 确保选官、用官制度的连续性和一贯性【答案】A【解析】依据“地方主官一律由中央任免”可知,中央把地方主官的任免权控制在中央,其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即加强中央集权。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项。B项与题意不符,C项属于表面现象,D项不是其根本目的。10.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贪污之王”叫和珅,他是军机大臣,清朝设置的军机处A. 发生在顺治时期B. 标志宰相制废

10、除C. 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程度D. 限制了皇帝的权力【答案】C【解析】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故答案为C项。军机处的设置是在雍正时期,排除A项;明太祖时废除宰相制度,排除B项;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君主专制,排除D项。11. 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这表明A. 元代地方势力强大B. 民族文化影响制度C. 君主专制得到加强D. 中央强化地方管理【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元代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是为了便于朝廷的控制,与地方势力强大无关,故A项错

11、误;材料没有涉及到民族文化,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得到加强是加强皇权,与行政区划无关,故C项错误;元代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限制,是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强化了对方的管理,故D项正确。考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政治制度的变化【名师点睛】秦汉以来,地力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

12、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如: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无险可守.这种划分行政区域的方法自然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面的交流。12. “唐代科举从形式上看和过去的孝廉、秀才有继承关系,只是当门阀盛时被举为秀才孝廉的人必定出于世族,而唐代并无此限制。”材料旨在说明唐代科举制A. 继承了选官方式B. 促进了经学发展C. 扩大了举荐范围D. 淡化了门第出身【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唐代完善了科举制,以文化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使才学成为做官的标准,淡化了血缘的作用,结合材料内

13、容“门阀盛时被举为秀才孝廉的人必定出于世族,而唐代并无此限制”可知选D。ABC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名师点睛】科举制的发展、评价及影响:(1)发展:开创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继承和完善唐太宗: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玄宗: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进一步发展北宋初期:实行分级考试、改革考试方法等;中期: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制度。僵化明清:八股取士。结束清末(1905年)戊戌变法时废除八股。(2)评价:进步性:改变了秦汉以来以推荐为主的官员选拔制度,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有利于笼络人才,缓和矛盾,

14、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推动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局限性:忽视实用学问的研究,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压抑了科技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3)影响:科举制度对中国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的科举制度的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13.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

15、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 政府丧失民众信任【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了雅典政府敦促公民参加公民大会的措施,这就说明民主参政成为雅典人民的一种义务了,C项正确。A选项说法错误,公民大会是雅典决策的主要途径,排除。B选项说法错误,题干知识反映有民众不去参政议政,并不能反映出所有的民众态度,排除。题干强调了雅典政府敦促公民参加公民大会,而不是强调政府丧失民众信任,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14. 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经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往异地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此诗所涉及的梭伦改革的内容是A. 废除债奴制B. 财产等级制C. 陶片放逐法D. 津贴制度【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