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671287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不行忽视的问题是我国的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特殊是城乡收入差距,农夫作为弱势群体,收入不能持续提高,不仅关系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鉴此,本文拟就我国城乡现阶段收入差距的基本状况、农夫低收入的成因和增加农夫收入的途径与对策绽开探讨。关键词:城乡 收入差距一、我国城乡现阶段收入差距的基本状况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字显示,1978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4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元,差距系数为2.57:

2、1。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21810元,而农村居民只有6977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系数为3.13:1,超过了1994年的差距水平,比1978年差距系数明显增加。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缘由(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表面缘由1. 与工业相比,农业的比较利益较低,制约了农夫收入的增长。2. 农业生产是有生命物质的生产和再生产,农业的再生产过程,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假如农业遇到自然灾难,如暴风雨、洪涝、干旱、冰雹、霜冻等等,就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害,轻则减产减收,重则绝产绝收。相比之下,工业则受自然灾难的影响较小。3. 农村劳动力素养不高。由于农村的基础教化

3、设施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养始终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从而抑制了农村劳动力的开发与发展。(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深层缘由1. 户籍因素中国现有的户籍制度干脆损害影响着农夫阶层的利益,使他们缺少同等参与社会竞争的机会,也限制了他们参与技能培训的教化同等机会,限制了农夫工子女进入公立学校的机会,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养普遍不高,在肯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农业科技的发展与推广。2. “官本位因素”所谓“官本位因素”是借用货币制度的金银本位制而言的一种价值体系。“官本位”现象非常明显地侵蚀着社会机会同等的理念与准则,为与政府有亲密联系的领域供应某种特权,造成某种行业垄断的现象,从而使行业之间

4、出现某种有悖于机会同等原则的不同等竞争的现象,它还为一些政府官员或者与政府关系亲密的个人供应某种便利。农夫阶层由于远离权力中心,在经济活动中必定失去同等参与和竞争的可能,即便参与竞争,在起先阶段也就处于劣势的不同等地位。3. “制度不完善因素”在农村,由于对征地农夫补偿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城市获得土地出让的收益,而失地农夫未能获得足够的补偿,加大了城乡的差距。根据现行政策,农村土地进入市场,必需先由国家征用并转为国有性质之后再有政府出让。事实上在操作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为了支持招商引资和工业化的发展,以较低的价格出让土地,农夫获得的补偿不足以弥补失去土地的成本。此外,在农村缺乏与城市相同的保障制

5、度。长期以来政府有利于城市的干脆转移项目,如价格补贴、医疗补助、养老保险等各项社会福利制度,而占有70%以上的农村人口却享受不到政府的各项福利政策。三、解决我国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对策(一)推动制度创新第一,废除身份制的户籍制度。促进城乡之间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淌,保证城乡居民之间就业机会的同等。就业机会的同等是收入同等的基础条件。让作为市场主体的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开展公允、公正、公开的竞争。其次,实行社会保障机会同等。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加快建立农夫工的工伤保险制度。由于很多农夫劳动强度大,风险高,工作环境恶劣的行业工作,他们很简单成为工伤事故的牺牲品,

6、并可能患上各种职业病,但目前农夫工很难得到相应的抚恤与救助。其次,进一步完善农夫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夫工和城镇职工,都享有相同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再次,要建立农夫工的工资保障制度。第三,建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当前发展农村经济面临的瓶颈问题是农村金融服务严峻滞后,而农村金融发展的桎梏是受现行农村产权制度的制约,最普遍、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宅基地及其上面建立的住宅既无法流转,又不能抵押,制约了农夫土地权益的实现,不仅不利于农夫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且不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严峻阻碍城镇化进程。农村宅基地的实际运用已经使农夫对宅基地的运用权利变成了事实上

7、的长期权利,应当针对这一客观事实,在法律上予以确认,给予农夫对宅基地的永久性用益物权,这对保障农夫土地权益、搞活农村金融,增加农夫收入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二)优化政府对农村的财政投入结构,努力提高农业的边际生产力第一,加大对教化的投入。加大对农村的教化投资,既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学问水平,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质量。首先要重点加强了义务教化特殊是农村义务教化。其次,构筑农夫再就业培训和社会服务体系各地及有关部门在加强农夫思想教化引导他们观念转变的同时,要充分利用成人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和社会各种办学力气,通过政府组织汲取农夫参与再就业培训,增加竞争就业技能和就业实力。再次,要解决农夫工子女义务教化上学难的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同等接受教化的机会。其次,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政府应在坚持国有投资为主体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包括民间,外资在内的各种资金,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尽快打下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第三,加大对农村科研的投入力度。国家财政予以支持资金支持,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加快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完善必要的基础设施,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培育技术骨干,真正发挥科技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